令人尴尬的十大汽车奖 (下)

人气 5
标签: , ,

【大纪元4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郑洪编译报导)电影王国好莱坞明星们的最大愿望,不外乎是在有生之年拿个奥斯卡,或者再不济,也来个“提名奖”什么的。而在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每年的汽车评奖大赛,在死硬的汽车粉丝眼里,重要性不亚于影迷们对奥斯卡的关注。奥奖得主,多数是名利双收,片酬不断。而汽车状元,想当然也应该是声威大振,从此财源滚滚啦。

不错,能获年度最佳汽车,的确是汽车厂家的梦寐之事。但是“年度汽车”(Car of the Year)却不一定带来年度效益。新车亮相车展,故事才刚刚开始。赢得汽车记者们的青睐,不一定能打开买家的钱包。一辆新车的设计,如果对不上顾客的品味,很可能是花拳绣腿,银样蜡枪头。最后落下个“名利不可兼得”的结局。

咱可不是在谈理论,历史上不乏“真车真事”,落入这类不堪的状况,留下笑柄。现举十例,以飨读者。

六)1997雪弗莱Malibu:《汽车潮流》年度最佳轿车

如果在美国搞一次“最普通,最平凡”的汽车大奖赛,冠军非1997款Malibu莫属。通用的雪弗莱设计部门的既定方针,就是不与世敌福特和克莱斯勒在外形设计上争锋,秉承保守风格。

外形设计普通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糟糕的是,它的驾驶性能也很一般。引擎动力平常,四速自动变速箱表现乏善可陈。整体设计虽无大碍,也无特色。

可怜的Malibu,它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集团租赁汽车。别的车都是经过千挑万选,被主人领走,精细呵护,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度过丰富多彩的“车生”。而Malibu却像孤儿一样,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成批的被人拐卖,整天被陌生人象牲口一样使唤,度过短暂的一生。这也算“最佳轿车”?《汽车潮流》的编委们在投票时,是否吃错了什么药?

七)1990林肯坦克(Town Car):《汽车潮流》年度最佳轿车

1990年出产的Town Car,说破天也不过是老车换新衣。一般情况下,新一代产品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这部最佳轿车却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怎么看怎么像老林肯。为了节省开支,几乎所有机械零件都是Carryover,或者叫原封不动继承,包括引擎和变速箱。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孩子的五官、四肢都是老爸爸的,连心脏也是移植过来的。

林肯的设计师可能不服气,他们会告诉你,新的坦克比前任轴距整整长出2.5毫米,总长度也多出30毫米,连车身的外形也是新的。看上去与父辈只是神似而已,怎么能说都是原封不动呢?

福特公司的工程师们可不傻,他们把老坦克稍加打扮,便当作最先进的产品,高价推销给挑剔的买主。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您不服还不行。

问题是,这部基本上Carryover的冒牌新车,怎么能蒙过《汽车潮流》的行家,获得最佳轿车的桂冠?至今还是个谜。


1980雪弗莱Citation。(维基百科)

八)1980雪弗莱Citation: 《汽车潮流》年度最佳轿车

汽车界以外的人可能不知道,雪弗莱Citation是个四胞胎。Citation的另外三姊妹是:别克Skylark、奥兹莫比尔Omega和庞迪亚克Pheonix。通用公司的拿手好戏,就是用同一套底盘,配上不同的车身,变出好几个品牌。

1980年代初,通用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百分之四十六。在伊朗革命导致石油危机的前提下,美国人发现,石油原来不是像自来水,打开水龙头就有。 节油车型开始受到主流社会的青睐。雪弗莱Citation一类前轮驱动的家庭轿车,应运而生,尽管日本车从一开始就以前轮驱动为主。不过,世界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家里的四胞胎,应该不会差。至少从外观上,它们看上去与本田雅哥〈Accord〉有一拼。果然,美国市场反应超强,1980款Citation竟然卖出八十万辆。

不过,轻信的美国人很快就尝到了盲目乐观的苦果。早期买Citation车主,很快发现四胞胎先天不足,年纪轻轻就病怏怏的。变速器怪响,内饰松动,底盘悬挂不稳,转向系统迟钝,刹车制动失灵,整个一个未老先衰。

有人说,雪弗莱Citation为代表的四胞胎对通用公司意义重大。没错,这款“最佳轿车”毁掉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的一世英名。到了1990年,通用美国市场占有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六,比起十年前,整整下滑十个百分点。丰田、本田等日本公司得以在美国宏图大展,Citation功不可没。

九)1974福特野马(Mustang)二世:《汽车潮流》年度最佳轿车

福特野马,从1964年推出后,十八个月内销售量突破百万,成为汽车史中的传奇。野马之父的李‧亚柯卡,一举成名,被底特律汽车界看作天才人物。了解福特公司的人士透露,野马的开发宗旨,叫“快、廉”(Fast and Cheap)。说白了,就是工薪阶层买得起的运动跑车。

十年后,世界经历了一次石油危机,人们开始转向节油型轿车。福特设计师们,决定为老野马瘦身。车身开发沿用了“姘头”(Pinto)的设计,八缸引擎干脆不用。新车上市后,老野马俱乐部的粉丝们不干了,在他们眼里,野马二世简直就是背叛。桀骜不驯、冲劲十足的野马不见了,配上四缸、六缸的引擎的二世,除了省点油,简直找不到什么其它优点。

福特知道他们为野马减肥过了头,在1975年的野马二世,硬塞进了V型八缸5.2升引擎,算是对批评的回应。不过野马二世的瘦弱体型,实在难以承受引擎的动力。硕大的八缸引擎,输出功率仅为129匹马力。真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令人啼笑皆非。

十)1995福特康拓(Contour)/ 水星美斯迪(Mercury Mystique):《汽车与司机》年度十佳

康拓/美斯迪是福特砸大钱开发的第一辆“世界车”(World Car)。在此之前,福特北美和欧洲的产品开发,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日本人就有办法搞出丰田Corolla和本田Civic这些真正的“世界车”。

福特当时的董事长,英国人乔特曼不服气,硬是把欧洲的蒙迪欧(Mondeo)乔装打扮,嫁到美国来。

说实话,康拓/美斯迪兄妹不算“烂车”。转向灵敏,底盘硬朗,很有欧洲风格。对会开车的内行来说,开起来很“过瘾”(fun to drive)。难怪《汽车与司机》杂志的编委,从1995到1997,连续三年把他们选为年度十佳(Ten Best)。

不过,他们的致命弱点,是市场错位。当时康拓/美斯迪的主要竞争对象是本田雅哥(Accord)和丰田康利(Camry)。相比之下,康/美二位显得瘦小不堪,美国的普通家庭,多数更喜欢福特金牛(Taurus)。而康拓/美斯迪,夹在了Taurus和Escort中间,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好不尴尬。

几年后,耗资六十亿美金的世界车,落下一个“非主流”的名声,销路不畅,最后
只得鸣金收兵,回到欧洲的初级豪华车行列。不过近年来,康拓/美斯迪的表兄弟蒙迪欧(Mondeo)在中国走红,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令人尴尬的十大汽车奖 (上)
动感八人车2009 Honda Odyssey
SpaceX发射新卫星追踪太阳风暴 开启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装龙头日月光:将扩大美日墨产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