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梁中西醫園地 唐代醫家王濤養生經驗

鄧正梁(中西醫師、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王濤,唐代醫學家,是名醫王珪的孫子,著有《外台祕要》一書,記載很多古醫方和各種傳染病,並特立婦科和兒科專章。《外台祕要》成書於唐天寶十一載(西元752年),共40卷,分1,104門,載方6,000餘首,每門記述先論後方,所引之處皆有出處。此書主要收集了東漢至唐的方書,其中醫論部分以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為主,醫方部分則以參照孫思邈《千金方》者為多。這是一部對中醫藥學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大型醫學文獻。

王濤從小體弱多病,加之母病多年,因而發憤學醫,到處拜師求教,終使自己精於醫學。中醫學家都重視養生保健,王濤也不例外,他在《外台祕要方》序中提到:「主上尊賢重道,養壽祈年,故張、王、李等數先生繼入,皆欽風請益,貴而遵之,故鴻寶金匱、青囊綠帙,往往而有,則知日月所照者遠,聖人所感者深,至於嗇神養和、休老補病者,可得聞見也。余敢採而錄之,則古所未有,今並繕緝,而能事畢矣。」說明唐代皇帝很重視養生之道,請來許多醫生作為顧問,讓他們介紹養生經驗和理論,這些醫生的地位由此顯得尊貴,連帝王也願意遵循他們倡導的頤養原則和方法。對他們介紹的「嗇神養和,休老補病」等健身卻病經驗和理論,加以採錄,並收入《外台祕要》中。

書中有「將息禁忌論」篇,專論養性之術,內容如下:「夫人雖嘗服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養性之道不欲飽食便臥,亦不宜終日久坐,皆損壽也。人欲小勞,但莫久勞疲極也,亦不可強所不能堪耳。人不得每夜食,食畢即須行步,令稍暢而坐臥。若食氣未消,而傷風或醉臥,當成積聚百疾,或多霍亂,令人暴吐。又食欲得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多即難消也。能善養性者,皆先候腹空積飢乃食,先渴後飲,不欲觸熱而飲,飲酒傷多,即速吐之為佳。亦不可當風臥,及得扇之,皆令人病也。才不逮而思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力所不勝而舉之,傷也。凡人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亦不欲霧露星月下臥,大寒大熱大風,皆不用觸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偏多則損人腑臟,故曰酸多即傷脾,苦多即傷肺,辛多即傷肝,鹹多即傷心,甘多即傷腎,此是五行自然之理。又傷初即不覺,久乃損壽耳。夫吃生肉鱠,必須日午前即良,二味之中其鱠尤腥而冷也。午後陰陽交錯,人腹中亦順天時,不成癥積,亦能霍亂矣。夫人至酉戌時後,不要吃飯,若冬月夜長,性熱者須少食,仍須溫軟,吃訖須搖動,令食消散,即不能成腳氣。凡衝熱有汗,不用洗手面及漱口,令人五臟乾枯少津液。又冬夏月不用枕冷物,石鐵尤損人,木枕亦損人;縱不損人,及少年之時,即眼暗也。」文中大致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強調人體必須運動:人不可整天久坐不動,亦不可飯後馬上睡臥,最好先散步,做些簡單體力活動。勞動和運動是不可缺少的,但強度要適當,需量力而行,超強度的勞動和過量的運動,以及勞動或運動的時間過長,弄得身體極度疲勞,則非徒無益,反而有害。

(2)要節制飲食,不可過飽:「食欲得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宜少食多餐,勿少餐多食,少餐多食使食物難以消化,還會引起各種疾病。五味不可過偏,酸味太多損傷脾臟,苦味太多損傷肺臟,鹹味太重損傷心臟,辛味太重損傷肝臟,甘味太多損傷腎臟。尤應注意甘鹹二味,甘甜之物吃得太多易患糖尿病,鹹味之物吃得太多易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等等。

(3)要適應四季氣候變化來益壽:冬季不可過於烤火或高溫取暖,緊閉門窗燒煤火易患感冒;夏季不可過於貪涼,不可當風而臥或露天睡臥,否則會成為致病因素。凡大寒、大熱、大風都易致病。文中所說「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這話很重要。今天有了空調,仍需遵循這一保健原則。

(4)對思慮情志要有控制:思考問題和體力勞動一樣,都要量力而行。「才不逮而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舉之,傷也」。個人的才幹和體力解決不了的問題,卻要硬去苦思冥想,拚命去幹,只能損傷身心健康。喜、怒、哀、樂等情志不能放縱,尤其是悲哀、苦悶、憂傷情緒定要嚴加控制,否則有損壽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