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耕女織」日皇族重現傳統生活

人氣 16

【大紀元6月28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任子慧報導)編者按:五月二十六日日本明仁天皇親自入田插秧,美智子皇后則在皇宮親自培植桑葉餵蠶,如此「朕親耕,後親桑,為天下先」的作風,重現古人男耕女織的傳統生活,及重神敬天的謙卑精神。

按計畫傳統插秧祭典因日皇明仁感冒而從五月十四日推遲至二十六日,當日身穿淺灰色上衣,藍色褲子的明仁,腳踏黑色長靴,蹲在水稻田中,左手拿著株苗右手小心翼翼地開始一株株地插秧入水稻田中。這是日本天皇明仁每年初夏例行的公事之一。

與此同時皇后也不閒著,美智子皇后在皇室御用專門養蠶的「紅葉山」公開餵桑葉。皇帝親耕、皇后親桑的傳統在日本延續至今。

春天播種 初夏插秧 等待好秋收


左手拿著株苗,右手小心翼翼地一株株的插秧入田中。這是日本天皇明仁每年初夏例行的公事之一。(宮內廳)


日本歷代天皇對農作物極為重視,昭和日皇自己在宮內的生物學研究所旁的一個兩百三十平方米的水稻田,每年慣例插秧種植水稻。今年據悉原本計畫是五月十四日的儀式,因為天皇感冒的原因,推遲至二十六日。當日天皇穿著雨靴進入水稻田,拿著二十株「滿月糯」的糯米苗,很熟練地將一株株的秧苗插入水田中,當日插秧共一百八十株。等到秋天收割時,將收穫的稻米恭敬神靈,表達感謝。這個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的祭典叫做「新嚐祭」。

據資料顯示,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三在日本皇宮內都會舉行「新嚐祭」,據說當日會將五穀的新谷供奉給神靈,日皇會莊嚴的在神壇前正座(跪坐)兩小時,敬拜天地感謝神靈給與豐富的農作物。

但明治維新後「新嚐祭」被修訂為「國民假日」,後來再改名為「勤勞感謝日」,寓意「在勤勞之餘也要祝福生產,國民之間互相祝福」。

春天播種,初夏插秧,秋天收割,十月十七日在儀式神社舉行神嚐祭,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新嚐祭。據資料顯示,明治維新以後至今,舉行的各項主要傳統慶典儀式均由古時中國傳入的舊曆(陰曆)改為新曆(太陽曆)。

在中國古時,祭祀農桑是很重要的一環,為天下子民五穀豐收、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祭典家喻戶曉。「朕親耕,後親桑,為天下先」,按照男耕女織的傳統習慣,祭祀的分工則由皇帝親耕、皇后親桑。不只是皇帝要下田,皇后也要親自養桑取絲織布的故事,從漢朝一直到清朝都有。據《養吉齋叢錄》: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在京南博野視察春耕情況,曾親持犁器,一口氣兒耕了一畝地。當時共有萬人觀看此景,大學士李光地特撰文勒石,以志其事。

男耕女織 日本皇后也養蠶


皇后美智子親手打理的優質絹絲,部份用於修補古典破損絹絲畫等作品中。(宮內廳)


美智子皇后自己在皇居內親自摘下自己培植的桑葉,放在小竹籃裏面,拿去餵給大約有五六釐米長的純種日本蠶。據說這種是名叫「小石丸」的日本純種蠶之一,而皇宮選用的品種可以產出非常優質的蠶絲。

今年的蠶飼養非常健康,看著蠶精力旺盛地吃著桑葉,皇后似乎在一邊對著蠶蟲們說,再給你們一些吧,一邊添加著桑葉。

養蠶的文化是從明治時代開始,是日本歷代皇后的例行公事。蠶蟲吐絲給奈良的正倉院內古文物以及修復畫卷裱畫中的修補使用。現在正在修復的是傳統的鐮倉時代的著名裱畫作品。裱畫外卷的絹絲因為老化損化的厲害,從皇后那裏取了四十公斤的「小石丸」蠶繭的絹絲編織好了,除此之外也會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元首。

據說昭和時代曾一度提議停止皇宮養蠶的慣例,但在當時還是皇太子妃的現任皇后美智子強烈阻止下,這一傳統得以延續至今,之後更普及至全國各地。

而在中國古時,宮廷中的「親桑」,是由皇后來主持的祭祀蠶神的活動,也叫作「先蠶禮」。每年開春的時候要舉行這樣的祭祀,這是從漢代以來一直傳下的傳統。◇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25期「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127/6483.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在日外國研修生非正常死亡創記錄
日本軍機如進入領空  北韓揚言予以擊落
日政府決定仍不開放複製動物肉品上市 
日本飆高溫 創今年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