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和:誰決定了比賽勝負?

蔡安和

人氣 1

【大紀元6月4日訊】日前落幕的SBL(超級籃球聯賽,台灣目前最高水準的籃球聯賽)冠軍戰鬧的沸沸揚揚,「裁判決定勝負」,讓落敗的球隊忿忿不平,加上奪冠球隊的經營者,也是籃球協會高層人物,更讓這種陰謀論甚囂塵上。姑且不論裁判是否不公,我們單純的來聊聊到底誰決定了比賽勝負這個問題。

「勝」、「負」到底是怎麼回事?以籃球而言,得分比對手多為勝,少則為負,勝者開心,負者落寞,似乎是司空見慣的情景。其實,這都是在追求「結果上的成功」,所以分數多寡,你我斤斤計較,在國外甚至有「世仇」的球隊,這是多麼恐怖的字眼,更替球賽本身增添許多複雜的因素。

《清醒的企業》一書的作者考夫曼提出一種「超越勝負的成功」,細細品味之後,讓我對於勝負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的勝負應該重新定義,勝負的重點不在於結果,而是在「過程」。比賽或許因裁判誤判而影響結果,但是真正關鍵的不應該只是一個判決,過程當中還有許多細節:失誤過多、命中率太低、防守鬆散等等可以讓我們去改善,而不至於將比賽的責任推給外人,如此一來,方能走在不斷進步的路上。

考夫曼在書中也舉了阿根廷足球金童馬拉度納的例子,相信許多足球迷都看過那一球,考夫曼自己身為阿根廷人,他認為馬拉度納應該承認他的手碰到了球,儘管結果會失去世界盃冠軍,但也要維護球賽當中的「正直」。現今運動員的訓練,鮮少強調運動精神、運動道德,反而經常聽到如何利用一些合法的小動作在比賽中得利,其原因正是我們對於比賽結果過份看重。

中國古人的競技是「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君子之爭。比賽時彼此互相尊敬,賽後把臂言歡、互相請教。絕非一心想佔對手便宜,或在小處錙銖必較。這其實就是一種內在修為的展現,真正能在賽場上勝出的英雄,必定用志不紛,不被外在環境左右。

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也會遇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有時成果真的未能盡如人意,但求過程當中無愧於心。每當完成一件工作時都該靜下心想:過程中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尚且一日三省,更何況凡人如我輩?

勝負其實是可以自己決定的,過程中不斷修正不足、用光明坦蕩的態度面對任何情況,這才該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寬廣胸懷。◇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羅郁棠:簡單方法 創意揮灑
蔡安和:獎酬目標的反效果
羽軒:政府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宇明:網路時代讓以物易物的交易更加便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