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湖:公務員為何不怕房價高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2日訊】將當下的房價與官員的收入一對比,不難發現,官員所在的公務員群體買不起房非常正常,要是買得起,反而不正常。在所有的行業裏,公務員的收入水平只能算中等偏下,如果用房價收入比來衡量,他們要買得起房,就和普通大眾一樣,至少要不吃不喝10多年才可以。

難怪有副廳級的廣東幹部李慧武站出來訴苦,雖然自己月收入達到8000元,但是兩個月工資才能買得起1㎡的房子。聽這話,似乎大眾都要為李廳長抹幾把傷心淚,但實際上,官員買不起房,不等於他們沒有房子住。以筆者所在的城市北京為例,一季度該城市的平均房價在1.6萬元/㎡,這樣的價格如果一個處長買房,則需要付出三個月工資的代價,這樣的房子似乎處長也買不起。

但在北京,可以做一個調查,貴為處長的公務員們,如果說他們沒有自己的房子,打死你也不會相信。買不起房子不等於沒有房子,在公務員群體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公務員們靠工資收入壓根就買不起房子,但事實上他們根本就不缺房子。

公務員的房子從哪裏來?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普通大眾為何撿不到?大家都知道,國務院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全體國民的住房都被納入到貨幣化的商品房體系,這其中也包括了取消了公務員的福利分房。

但實際上,取消福利分房的制度只是針對普通大眾,實際上福利分房在公務員隊伍和諸多事業單位依然存在,福利分房永未消失。尤其是在2004年中國的房價進入快速上漲通道後,福利分房死灰復燃,成為公務員獲得低價房屋的最佳渠道,眾多公務員單位和事業單位以各種名義獲得分房。在此情況下,高房價可謂對公務員群體未產生任何影響。

公務員獲取福利分房的主要渠道如下:有些單位通過審批經濟適用房;有些採取集資建房;有些單位通過優先渠道獲取「兩限房」;還有的單位按照成本價將原有公房出售,或者按照經濟適用房價格出售公房;一些部委和地方打著保障住房的名義,以各種名義為公務員建實物性住房。上述住房的價格幾乎都以極低的價格供應給公務員,公務員的住房問題,自然得到圓滿解決。

舉兩個最簡單的例子,筆者認識北京藥監局的一位阿姨,其單位出售給其一套北京三環內的60㎡兩居室,房屋總價不到1萬元,而在2008年這位阿姨以90萬的價格將房子轉賣出去,這個利潤和開發利潤比起來,應該是暴利中的暴利。

同樣的我的兩位同學都混在京城,一位打工,月收入接近萬元,另外一位在外交部工作,月入4000元。同學聚會時,打工的那位長籲短嘆,因為至今買不起房,而外交部那位雖然工資可憐,但人家的單位好,成本價不到4000購買了東三環的80㎡的兩居室,這樣的房子如果是商品房至少價值200萬,那位打工的老兄奮鬥一輩子也未必能買得起。

容許官家放火,不許民間電燈。當特權和「超國民待遇」成為公務員們防止高房價侵害的最佳保護傘。按照經濟學遠離,非市場化的途徑是用來解決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以便在效率中注重公平。但現在來看,這種公平完全被公務員體系所侵佔,而真正需要經濟適用房、或相關保障住房的人只能靠邊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徽湖 : 房地產開發究竟有多少「政府成本」?
「網文」拿什麼和你們共克時艱?
中國的芯片有多爛 工作十年的工程師告訴你
網傳大陸將爆發「雪崩式」返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