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名家力薦華人展藝平台

人氣 32

【大紀元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採訪報導)以弘揚純真純善純美古典音樂為宗旨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本週三至週日期間在紐約舉行,受到華人音樂界的廣泛關注。活躍於世界樂壇的香港著名小提琴家雲凱弦讚揚大賽為華人提供最佳的藝術交流平台,而且水準很高,是華人藝術家嚮往的盛事。

年青而氣質優雅的雲凱弦出生於廣州一個音樂家庭,5歲隨父學琴,7歲首次與廣州樂團合作,95年以全獎赴美深造,99年獲舊金山音樂學院頒一級學士文憑,其後又以優異成績獲曼哈頓音樂學院碩士學位,目前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除了音樂教學外,她還活躍於世界樂壇,和多個著名樂團合作,以獨奏家及室內樂手身份巡迴演出,足跡踏遍世界多個著名演奏廳,廣受好評。04年,她出版了個人專輯《扣人心弦》。

告訴全世界中國人做得到

曾經在美國生活過的她,聽聞新唐人電視台即將在紐約舉辦全球華人小提琴賽事,為之非常雀躍。她高興地說:「在藝術方面是一個很好的貢獻,因為大家都知道華人在音樂上面很出色,但在外國人眼中,特別是西方音樂,他們覺得中國人沒有西方人做得好,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好的平台,給我們中國人,真的可以告訴全世界:我們能做得到。」

此次大賽的指定曲目,從初賽、複賽到決賽,包括莫扎特、貝多芬、巴哈、帕格尼尼的作品,雲凱弦指出,大賽所選曲目難度高,對選手是一個挑戰,「因為每個時期的作曲家都有包含的話,那就要考驗那個選手是不是很全面,你要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得到。」

她最欣賞的特別之處,是大賽決賽加入了中國曲目《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寓意深遠,「這一首曲子就是小提琴曲目裏面最出眾的一首,而且是中國曲目,讓外國人也可以了解。」她認為演奏《梁祝》除了對技巧要求很高之外,還要對中國傳統文化比如中國樂器有所了解,才能拉出那種韻味。

高精度圖片
雲凱弦坦言小時後喜歡技巧性強的曲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更偏愛莫扎特或巴哈等古典大師的曲目,特別是巴哈無伴奏奏鳴曲主曲。(攝影:李真/大紀元)

雲凱弦自小就受父親的影響,酷愛音樂,她說:「我們一出世父親就給我們姐妹取了和音樂相關的名字,結果我姐姐學鋼琴,我學小提琴。」而且,小提琴和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比說話和語言還能表達我的內心」,更是情緒的最佳良藥,「沒有人跟你溝通,沒有人理解你的時候,拉一下琴感覺就不一樣,我覺得沒拉小提琴的話生活會很單調。」

特愛巴哈樂曲 越聽越有味道

她坦言小時後喜歡技巧性強的曲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更偏愛莫扎特或巴哈等古典大師的曲目,特別是巴哈無伴奏奏鳴曲主曲,沒有鋼琴的伴奏,完全靠小提琴來做主角,對演奏者要求非常高。「你要把每一條line、每一個聲部都要發揮出來,然後有主次的分明,巴哈的音樂好像旋律性不是很高,其實他是有很多細節在裏面,旋律你要自己研究一下,把它拉得出來,讓人家聽得到,那是很困難的,可是巴哈的音樂越聽就越有味道。」

她的體會是,要成為一個好的提琴家,技巧雖然重要,但演奏者的人生閱歷和內涵才是賦予樂曲靈魂的要素。「人生的經歷要豐富一點,然後見識廣一點,然後把所有的元素投入到你的演奏裏面,當你拉這首曲子想一想,啊,它像我見過的什麼,他想抒發什麼,你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在你的音樂上面,那就會很不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漢服傳統再現 傑出設計師讚好
潮菜名店總廚喜聞傳統重揚
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 蘇顯達:意義雋永
嚮往美好 資深攝影導師讚大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