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臟病 港財長仍需留院觀察

人氣 8

【大紀元9月2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前晚因急性心臟病,在瑪麗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後,目前情況穩定,估計還需留院觀察多數日。曾俊華的主診醫生、瑪麗醫院心臟科主管李偉聯表示,曾俊華是因為急性心臟病入院,當時情況較緊張,按現時的康復情況來看,相信他可以完全康復。

心臟科專科醫生胡錦生表示,工作壓力會導致血壓高,令心血管容易栓塞;亦不排除曾俊華乘坐飛機時,因飛機氣壓低導致缺氧,引起急性心臟病發。

多名立法會議員,關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因急性心臟病入院。有議員認為,應討論是否設立副司長一職。亦有學者同意設立副司長,認為高官應硬性向當局申報健康狀況,讓政府在遇上突發事件時,可以有所準備。

多位政府官員,昨日下午到醫院探望曾俊華。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說,曾俊華情況穩定、心情輕鬆。署任財政司司長陳家強強調,政府的機制確保運作一切如常,希望曾俊華爭取時間休息。

港每年約6千宗通波仔手術

現時患心臟病人士有年輕化趨勢,香港每年進行約6千宗心臟通波仔手術。醫生建議50歲以上的高危人士應該定期檢查心臟,減低病發機會。 

香港每年約有3萬人因心臟病發要入院治療,其中約6千宗需進行「通波仔」手術,即血管腔內成形術,心臟病發首6小時是黃金搶救期,否則患者較容易因為併發症而猝死。通波仔手術是在病人冠狀動脈收窄的位置,利用氣囊擴闊血管通道,再將支架固定在血管內,使缺氧或壞死的(心臟)肌肉可以得到搶救,一般需時一至兩小時。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介乎0.5%至4%,病人通常在手術後一至兩日出院。  

有心臟科醫生指工作壓力有機會誘發心臟病,他表示,都市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會令體內不好的荷爾蒙增加,產生神經反射作用,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加速,從而誘發心臟病。

醫生又指出,血脂過高、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以及吸煙都屬於高危因素,因為高血壓或者高血脂、糖尿,令脂肪和膽固醇積聚在心臟血管,造成血管栓塞。醫生又表示,50歲以上男士,及60歲以上女士屬於冠狀動脈收窄的高危一族,患心臟病機會較普通人高出5倍。醫生建議50歲以上的高危人士應該定期檢查心臟,減低病發機會,並留意做運動、行樓梯或提取重物時,有沒有出現心絞痛等病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無線充電起搏器 或取代心臟移植術
台疾管局發布兩霍亂確診病例
研究:心臟病風險 平均減壽10年
北市H1N1死亡再添一例 73歲男性有慢性病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