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藥膳】苦瓜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

人氣 27
標籤: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原產於東印度的亞熱帶地區,大約宋元時期傳入我國。苦瓜一旦果實成熟,便自然裂開,露出金紅色的瓜瓤。苦瓜的顏色隨生長期而變化,嫩時綠色,稍熟時為綠白色,熟透時為橙紅色。苦瓜雖然本身苦,但從不把苦味傳給其他菜,不論苦瓜配什麼菜,除苦瓜本身苦外,其他的菜照樣有滋味,故又叫它「君子菜」。

《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苦瓜的特徵:「苦瓜……生苗引蔓,莖葉卷鬚並如葡萄而小,……苦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瘤如癩及荔枝殼狀。」清代陳溴子的《花鏡》也對苦瓜的特徵做了描述:苦瓜「四月下子,抽苗延蔓,附木而生……結實似荔枝而大,初青色,後金紅,肉瓢裏子如血塊,味甜可食,懸掛可觀。」

瓜的味道一般都是甜的,如西瓜、甜瓜、黃瓜、南瓜等,有的雖不甜但味也不苦,如冬瓜。苦瓜為什麼有苦味呢?最近才揭開苦瓜苦的原因。美國的科學家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的實驗裏,從苦瓜中提煉出了一種治瘧藥物「奎寧」。奎寧,又名金雞納霜,是一種抗瘧藥物,其味極苦。

人們之所以喜歡吃苦瓜,因其性涼,爽口不膩。苦瓜的營養價值頗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也頗高。若要去其苦味,食用前先將它切成片,在熱水中燙一下或者用食鹽醃一會,苦味即能去除一半。

中醫認為,苦瓜性寒,有清暑滌熱、明目、解毒、益氣的功效,對治療熱病煩渴、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癰腫丹毒、惡瘡等症有一定的效果。《滇南本草》記載:苦瓜「治丹火毒氣,療惡瘡結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泉州本草》也記載:苦瓜「主治煩熱消渴引飲、風熱赤眼、中暑下痢」。近年來,苦瓜用於治療糖尿病也收到了滿意的療效,現在利用生物科技從苦瓜中提取了一種胰島素樣的物質,對動物和人的糖尿病作試驗,具有類似胰島素的效用,可降低血糖。

苦瓜中含有奎寧,能起到解熱作用。苦瓜在防癌方面,在國外,科學家從苦瓜中提取到一種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發現它能提高免疫功能,將其注入患有淋巴癌的老鼠體內,能驅使動物的免疫細胞去消滅癌細胞。

民間用苦瓜治療疾病的經驗頗多。中暑發熱時,取苦瓜1個,去瓤再放入茶葉再合起,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10-15克泡開水代茶飲;患痢疾時,可用鮮苦瓜汁開水沖服,或加冰糖水燉服;小兒腹瀉,可取苦瓜藤洗淨陰乾,用慢火焙或烘乾研末,每次服用150克;治消渴,取苦瓜250克,洗淨切碎,水煎,每日服數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統藥膳】咳嗽食療
【傳統藥膳】便秘食療
【傳統藥膳】水腫食療
【傳統藥膳】滑泄食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