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 到天明

人气 317
标签:

【大纪元1月27日讯】人老了,不但牙齿掉了,有时装了假牙也不济事。由于只能吃软的东西,加上胃肠吸收不好,打点滴补充营养,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日常普遍行为。

宋朝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明了下个不停的雨的嘈杂声,更增旅人的愁苦。但是我认为在医院的病人,在打“点滴”时比听雨更苦!

母亲最近因病住院三个星期,为了补充营养,每天都要打好几包点滴(生理食盐水)。一种是白色的生理食盐水,另外一种是黄色的生理食盐水。我本来也不知白色和黄色的食盐水有何区别?问了护士小姐,才知道黄色的是有加维他命B的食盐水。

母亲因感染而引起发烧,有时在点滴中,要加一些药,另外有一个注射口,将药打入,母亲在打抗生素的时候,那时候因为白血球要和坏的细菌打仗,母亲总是觉得不太舒服。

一天最少要打两包点滴,护士通常在夜晚的时候,将点滴的速度调得较慢,也两三秒才滴一小滴,就这样“点点滴滴到天明”,还好医生有开安眠药,否则看着点滴一滴一滴的滴着,内心不晓得会不会叹息生命也如点滴一滴滴的流逝?

由于点滴从手臂的血管注射,因此母亲一下左手、一下右手的“换手”打点滴。因打了太多天了,手臂针孔注射的部位有些淤青。后来因点滴打太多了,母亲看到要打点滴就恐惧,吵着要出院,我们只好帮她办理“自愿”出院。

在出院后母亲因进食得不多,营养不良。我和二哥用轮椅到家里附近诊所,请医生帮她打点滴。医生先声明说:“点滴健保不给付,一包要自负三百五十元!”我们说好。医生请护士在一间房间帮母亲打点滴。不久我听到隔壁的房间有妇人聊天的声音我好奇的去看,发现有三个年纪都在七、八十岁的老妇人,也躺着和母亲打同样“黄色”的生理食盐水,看她们躺着时谈笑风生,实在看不出她们对点滴有反感。

据士告诉我,这些老妇人常在一起“结伴”来诊所打点滴,似乎已是家常便饭,我怀疑难道打点滴已成为老年人的“全民运动”?我想台湾的百姓可能最能体会李清照“点点滴滴”到天明的心情!

–原载<<中国时报>>


    相关文章
    

  • 罗德表现抢眼 吉林大胜山东 (1/22/2001)    
  • 白宫最后时光 克林顿舍不得睡觉 (1/19/2001)    
  • 钢琴神童李云迪成才点滴 (1/7/2001)    
  • 小三通 点滴 (1/3/2001)    
  • 天价! 希拉里白宫回忆录800万美元 (12/16/2000)    
  • 美国罗德岛州哥伦布节洪法点滴 (10/14/2000)
  • 相关新闻
    钢琴神童李云迪成才点滴
    白宫最后时光 克林顿舍不得睡觉
    罗德表现抢眼 吉林大胜山东
    美军校台生家人赴美车祸 台侨募款破32万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