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搏击好莱坞 “推手”之中“卧虎藏龙”

人气 72
标签:

【大纪元2月17日讯】从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到奥斯卡金像奖10项提名,李安因《卧虎藏龙》在美国影坛受到的瞩目已超过所有华人导演,使其成为华人电影工作者中最大的一匹黑马。两年前,不关注电影的人根本不知道李安为何许人。而今天,李安也已成为内地媒介关注的大热点。

 票房与个性间“推手”

  1988年,在台湾中影公司李安被视为继侯孝贤、杨德昌之后的第二拨儿新导演之一。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集优秀剧本。为获得优秀剧本奖金,李安动手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推手》。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导片的机会——台湾中影看中《推手》,决定采用包拍的方式,让李安吸取美国东岸独立拍片的经验,以包拍的方式拍摄《推手》。

  1991年,《推手》获得金马奖8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导片机会,这就有了他的第二部影片《喜宴》。应该说《喜宴》是一部融合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最后认同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而它的制作方式完全是好莱坞式的。《推手》和《喜宴》两部影片的摄影师林良忠先生撰文说:“《喜宴》这部片子的技术水平绝对不输于好莱坞电影。可以说它是一部以好莱坞拍片方式拍出来的中国电影。”

  李安的《喜宴》和他的《推手》两个剧本基本都是他在美期间创作的剧本,在风格上都采用“隐藏式风格”,即全片都以人物、冲突、情节为主,而其他的电影元素如灯光、音乐、美术、剪接都定位在辅佐前者的位置。这是一种迥异于台湾新电影,又很接近好莱坞的电影风格。而在新片的内涵上,《喜宴》和《推手》皆表现出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无助和渺小,以及最后对这种无助和渺小的事实的接受和认同。“《喜宴》是一个有关认同问题的喜剧。”李安说,“在台湾暧昧矛盾的历史中,认同是一个重要的却人人三缄其口的课题。而《喜宴》把电影、文化、国家、家庭以至于个人的认同问题等全都交错在一起。”名利双收的黑马

  “我所关心的,应该说是有关人性共通的问题。”李安不同意他的电影仅仅是拍给中产阶级看的,“例如家庭、传统,这不仅仅是中产阶级所关心的问题。尤其当我们将这些问题放到异地去表现时,我相信这会是东西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喜宴》从柏林电影节捧回金熊,又从美国电影市场获得远高于美国其他电影的票房利润,证明了李安在题材选择上非凡的眼光。

  因为有了《喜宴》,台湾电影第一次进入了美国的商业发行网。在美国上映的19周时间内,《喜宴》的票房收入超过630万美元,加上在台湾上映时的1‧3亿台币,《喜宴》早已为投资者盈利,更何况还有世界其他国家的版权费没计算在内。在此前的柏林电影节上,《喜宴》和内地的《香魂女》并列获得金熊奖。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喜宴》又连续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喜宴》使台湾电影在世界影坛名利双收,李安也自然成为台湾影坛的一匹黑马。

  《推手》和《喜宴》之后的李安,在大众的心目中一时成为专拍移民题材的导演。本以为他会照着移民题材一路拍下去,可他却转向拍了部专门表现人的食欲和情欲的电影《饮食男女》。“《饮食男女》主要是讲一个家庭的聚散,和我前两部电影有一贯的主题,讲叙的是一个家庭解体和重新结构的过程。”李安说,“虽然过程中有些伤感,不过却是用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对前两部作品而言,中西文化的冲突是它的背景色彩,而这次说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前两部影片比较来看,在文化上是不一样的东西。但在主题上与我所关切的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是一致的。”

  由于有《推手》和《喜宴》的成功,《饮食男女》在1994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备受瞩目。在戛纳电影节最受重视的“导演双周”栏目中,《饮食男女》成为电影观众非看不可的热门电影。在《饮食男女》里,李安的电影风格逐渐成熟,并且更加温润饱满,成为国语片近年来少见的优质通俗作品。在美国刮起“冰风暴”

  当《喜宴》在美国上映之后,当时已经看过艾玛汤普逊的《理性与感性》剧本、并且决定接手这部电影的制作人Lindsay Dora正在为寻找适当的拍摄导演而苦恼不已。有一天,她在朋友的介绍之下去看了李安的《喜宴》,立刻被他的有趣和浪漫所吸引,向李安的经纪人呈上《理性与感性》的剧本。两个星期后,李安对他们说:“我要让这部电影重重地击碎人们的心,他们得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痊愈。”就这样,李安走入美国电影市场,开始了他精彩的创作历程。与同在好莱坞闯荡的其他华人同行不同,李安并没有靠拳脚和动作上的功夫来拓展其海外的电影事业。他的电影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艺术性很强,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也非常出色。

  《理性与感性》推出之后在美国的反应极好,并在199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7项提名,其中包括年度最佳影片。尽管最后只拿到一个改编剧本奖,但是作为一位台湾导演在美国的首部作品就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算是传奇了。

  1997年,李安完成了他到目前为止在影评人中口碑最好的一部李安电影《冰风暴》。这部影片为李安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的一席之地。这是他首次尝试沉重的主题,以苦乐参半又不失风趣的眼光,检视一个70年代家庭的美国大梦。这部影片的结构严谨,气氛凝重,整个情节发展含蓄地包围着那个年代的种种矛盾与不安,从家庭内外崩解去看大环境给人的无力感,最后以一个充满象征性的冰风暴做结尾,里面涵盖的饱满情绪真可谓余韵不绝,那给人的感动是会从内心深处缓缓涌出、久久不止的。这应该是李安描写家庭的极致之作。对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李安说:“1973年是美国最尴尬的一年:有尼克松、有保守的中产阶级、越战确定挫败、经济上停滞膨胀,还有能源危机。然而尴尬可以是一种深刻而具启迪性的经验。”

  《冰风暴》巩固了他和“好机器”(Good Machine)的制作人詹姆斯‧夏慕斯(James Schamas)的良好合作关系。接下来李安就开始拍摄《与魔鬼共骑》,把触角伸向具有相当难度的美国南北战争。当然,在李安眼里的战争,还是以家庭、人际关系为基调的。这部电影描述几个青年在战争前后的成长历程,从人际关系里看战争,节奏徐缓动人,曾被美国影评人喻之为“史上最好的南北战争电影”。靠什么征服西方观众

  在此之后,李安跳出华语电影范畴,在成功执导《理性与感性》和《冰风暴》之后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导演。

  “《卧虎藏龙》是我首次来到内地拍摄的电影,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实现的梦想———————置身于中华大地,得地利人和之优势,拍一部用心于传统文化与感情的武侠片”,李安说。

  实际上,他学生时代的最大爱好之一就是看武侠小说。看得痴迷,以至于常常耽误功课。借助内地电影人的合作和支持,以他此前已经在好莱坞获得的影响作为经济基础,李安得以实现他的另一个电影梦想: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将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的武打结合,推出一部新派武侠电影。

  《卧虎藏龙》的问世,不仅成就了李安的武侠梦,同时也帮助他走出了情感伦理片的局限,赢得一片新的天空。

  对于《卧虎藏龙》在西方受到的超常礼遇,国内不少人都很不解:为什么美国人会如此喜欢这样一部武侠电影?李安靠什么征服西方观众?

  实际上,李安之所以能被西方接受,其一在于他的创作观念;其二在于他的作品特色;其三在于他的操作方式。

  从创作观念上说,李安是最熟悉好莱坞制片体制的导演,也了解西方观众的欣赏口味,同时他时时都忘不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他的创作源泉,真所谓知己知彼,用西方观众习惯的、喜欢的方式来包装一个东方化的故事,在好莱坞严格的制片控制中实现自我理想。

  就《卧虎藏龙》本身而言,虽在剧作上有不少缺陷,但其飘逸优美的武打设计、其精心构造的传统中国韵味、江南的灵秀与沙漠的雄浑、美如舞蹈的武打使片子整体气氛显得质朴而悠远,如梦如幻,却又不浮夸。周润发和杨紫琼以大家风范折服观众,章子怡所饰的玉娇龙轻灵、飘逸,向观众散发着一股可爱的气息。在镜头与镜头的剪辑、场面与场面的调度中,李安表现出了大师的气度,该收敛处,绝不恣肆张扬,隐忍的平缓节奏中却包裹着几欲喷薄而出的激情。影片中饱含着浓厚的侠义精神和深沉的人生哲理,所表现的绝不是眼下一般武打片里那种简单的善恶斗争,而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让人看后回味无穷……这都是以往的中国武打片中所没有过的。难怪该片能深深抓住美国观众与影评人士的心。操作方式一流

  从操作方式上来说,《卧虎藏龙》的美资背景和国际包装方式也是其打入奥斯卡的内因和奥秘。正如该片作曲谭盾所说:“李安是成功的,我认为他是最懂得如何打动西方,尤其是美国观众心理的人。我们国内的许多大牌导演在这方面远远不及李安。东方的文化向西方传播,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为西方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是很难的。《卧虎藏龙》一个是在画面的运用上,一个是在人物关系的建构上,都非常符合西方观众的欣赏习惯,尤其是英文字幕,实在太能打动西方人了。如果你既懂中文,又懂英文,你会留意到,许多地方是不一样的,英文更煽情。”

  李安能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东方,也懂得西方。他用东方的文化吸引西方,用西方的包装和科技来征服东方……他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自由地游走,越来越游刃有余。在当前的华人影圈,李安拥有一个最好的创作境界。 (博讯)


    相关文章
    

  • 李安考虑提前筹拍《卧虎藏龙前传—铁骑银瓶》 (2/16/2001)    
  • 欧美30部片抢夺周润发 (2/16/2001)    
  • 奥斯卡主题海报曝光 (2/15/2001)    
  • 李玟受宠好莱坞 (2/15/2001)    
  • 好莱坞为何青睐华人导演李安 (2/15/2001)    
  • 无限风光在李安 (2/15/2001)    
  • 香港观众对《卧虎藏龙》的评价 (2/15/2001)    
  • 获十项奥斯卡提名 《卧虎藏龙》谁与争锋 (2/14/2001)    
  • 奥斯卡各大奖入围:《帝国骄雄》为最大赢家 获12项提名 (2/14/2001)    
  •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卧虎藏龙》激励内地电影圈 (2/14/2001)    
  • 星岛日报社论:《卧虎藏龙》热惠港影业 (2/13/2001)    
  • 李安出其不意 下部片将拍“英文黄梅调” (2/13/2001)    
  • 师长看李安:众望所归 (2/13/2001)    
  • 李安:荣耀要与国人分享 (2/13/2001)    
  • “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十项提名 (2/13/2001)    
  • 《卧虎藏龙》奥斯卡大热门? (2/13/2001)    
  • 2001年奥斯卡预测 (2/12/2001)    
  • 黎明:《卧虎藏龙》男主角原本是我 (2/12/2001)    
  • 奥斯卡大比拼,胜算知多少 (2/10/2001)    
  • 李安入围奥斯卡有望 (2/9/2001)
  • 相关新闻
    奥斯卡大比拼,胜算知多少
    黎明:《卧虎藏龙》男主角原本是我
    2001年奥斯卡预测
    《卧虎藏龙》奥斯卡大热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