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访谈:前尘往事付与轻描淡写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3月19日讯】一直以来都很奇怪,像朱旭这样的演员,在演艺圈里德高望重,他塑造的银幕形象无不被人交口称赞。但可惜的是看过他影片的人并不多,他在观众中的知名度远远低于那些被称为星的靓男靓女。幸亏有了一部《刮痧》,让朱旭的精彩表演最大化地进入了观众的视线。于是我们便听到了这样的说法:“哎,机场那场戏,朱旭一开口,我眼泪就下来了。”采访朱旭的念头日渐强烈,还在于当我们去网上查找朱旭的资料,得到的仅仅是一页简历。终于在日前《刮痧》剧组与北大、清华学生见面会的机会中,找到断断续续的时间,与老爷子坐下唠嗑。

  记:朱旭老师,您在银幕上的角色好像都是演老爷子?
  朱:是啊,我年轻时也特不帅。程之有一次突然问我:“你好像也没年轻过?”(老爷子话里透着乐)不过,正好也不用往脸上抹这抹那的。最近电视里放的《逆风逆雨一世情》,(我在里头演的)那个形象变化一点,但是这个剧放得很晚,你们可能没看着。

  记:您演的第一部电影是《红衣少女》?
  朱:那个时候我54岁,演父亲。以后就都演老头了。

  记:能说说您从艺的经历吗?
  朱:那会儿是1949年,19岁的年纪,参加革命队伍,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因为在学校每年欢送毕业同学什么的,就上台演出,于是就有这么一部分同学呢,包括我,就算了文艺干部,在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当时的华北大学一部、二部就是现在人民大学的前身,我们在的第三部呢,就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当时到了第三部,有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我们上的是戏剧系,但我们都不学戏剧,都学马列主义(老爷子说着呵呵地笑了,带着一种笑望青春岁月的开朗)。

  记:当时考试怎么考的?和现在一样跳舞、唱歌、演小品什么的?
  朱:没有,要有这个我就一定考不上了。我口吃得厉害,我结巴。(看记者诧异,老爷子又是“  ”一乐)我结巴好多年啊。

  记:原先看您的一些影片,就觉得您的语速有点儿慢,还寻思是剧情要求角色做那样的情绪表达,原来是口吃的原因?(其实影片中老爷子的语气、声调、语速都与情节有着“恰恰好”的般配,提问这个问题,实在是对老爷子的“不打自招”太感兴趣)
  朱:口吃这个问题嘛,不就是多重复两字儿吗,慢慢地吐字就不太伤自尊了。我们《人艺之友》报里面有许多漫画,其中他们画我的一幅漫画下面一首诗开头两句就是——“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嗑”。

  记:(被逗乐了)揭您老底了吧。
  朱:(自己也乐)哎,这些老同志,都是看着我长大的。

  记:那么当时您演话剧,演出时有障碍吗?
  朱:障碍太大了,所以我一开始是搞灯光。搞灯光也是由于宿舍灯灭了,我一鼓捣就着了,人家就说你懂电,你搞灯光吧。结果我们到天津南开大学演出,舞台上用的是当时很贵的美国的聚光灯,我也不懂什么串联、并联,一合闸给人家四个灯泡烧了三个。就这么着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的时候,有一个讽刺美国兵的戏叫《吃惊病》,我又瘦又高,就让我演美国兵。从那以后,就不让我搞灯光了,就演戏了。

  记:第一次上台的印象还有吗?
  朱:我呀,在学校就演过莫里哀《守财奴》里的角色,马车夫兼厨子的“阿四”,一叫“老爷”就口吃,我得说“哎,我说老爷……”才能说得利索。我跟你说我现在还结巴,比如说,上出租车我就不敢跟人说“上北影”,得把“北京电影制片厂”说全喽。(正打开了老爷子话茬儿,聊得高兴,座谈组织人员来请老爷子上场和学生观众们见面了。一个多小时的活动结束后,我们才得以将话题续上)

  记:在话剧舞台上,您演出的角色基本上是哪种类型?
  朱:是各种角色。我在舞台上就不像在电影、电视里头,都演好人了,什么样的人都演过:破落地主、艾森豪威尔……

记:您认为您最擅长的是什么角色?
  朱:实在说不上来。

  记:那您能演多种角色的特长,在电影里就没有发挥出来?
  朱:(照旧嘿嘿一乐)电影导演他就不往别的方面考虑我啊。

  记:有个问题不太有礼貌,但还是想问问您。在一些新闻发布场合,一到采访的当口,比如上次《刮痧》的首映式上,梁家辉、蒋雯丽一来,大家就呼啦地围过去,显得您跟前就相对冷落多了。这种时候,您是什么心情?
  朱:这事非常正常,当然要采访梁家辉、蒋雯丽他们去。说白了,你一个老头儿,怪不入眼的(说完,又是比别人还乐),哈哈哈……有时候,他们为了逃避采访,还爱膘着我,把老头儿做挡箭牌,呵呵……

  记:看过您电影的人都觉得影片非常不错,您了解您的观众群吗?
  朱:这方面我特不了解,说实话也不大关心。要是演话剧,能跟观众直接交流,我就知道观众接受不接受我的表演,接受到什么程度。

  记:那您的小孙女看不看您演的电影、电视剧?
  朱:哦,孙女啊,是个追星族,但是家里头的这个不追。一说爷爷要拍什么戏了,就打听有哪些人演,回头好让我给她要签名。对爷爷嘛,人家挺深沉的。

  记:我们知道您喜欢喝酒,那么您喜欢喝茶吗?
  朱:喜欢但不讲究。

  记:有人把您比喻为一壶醇和的香说。
  朱:昨天山东一个电视台给我送来一盘录像带,里面有采访我的节目,叫《岁月无痕》,里面有个比喻,说我是什么‘老酒’,呵呵,现在又是什么一壶茶?

  记:您的表演不露痕迹,人们都说这是因为您有深厚的“生活底蕴、文化底蕴”?
  朱:按我来说,我演这个(角色)我就是按剧本、导演的要求来演。好好做完了,就和朋友喝点儿。

  记:您如何挑选角色?
  朱:剧本看着有意思,觉得将来观众会喜欢,接戏和表演起来都会有想法的角色,基本上以这个来评估。最低标准是别挨观众的骂。

  记:那么一般来说,您选那个角色是因为打动您,还是您认为塑造空间大?
  朱:都有。让人们看了会有点益处,但又不是那种教条的、说大话的。并且也得是能够进行艺术地塑造的,否则也会招人骂。(老爷子顿了一顿,接着说开去)我老觉得自己的幸运在于能到北京人艺,包括19岁能到华北大学文工队。北京人艺这个团体,当时集中了那一代人里最高水平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趣味等各方面的感染力,对我是相当深的。当时他们常说:“生活中常见的,舞台上不常见的,就好看;生活中没有的,舞台上倒常见的,一定招人烦。”对不对?这些教育都是非常深刻的。文艺确实有高低之分、粗细之分,到底怎么做出评论?人们总说我选角色看得挺准的,其实这是北京人艺对我这么多年培养的益处。

  记:您有没有心目当中想演但现在还没演着的角色?
  朱:都是调皮的想法。比如生气勃勃的运动员,演起来多带劲,可是没那个机会演。

  记:您说自己挑选角色的标准就是“不挨骂”,但您说话的方式是不论说什么,都是轻描淡写。能不能再跟我们说说,到底这“不挨骂”怎么把握尺度?
  朱:北京人艺爱说的一句话是:“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演员的人物就是创造,拔高了说就是创造“典型人物”、“典型形象”。不在戏多戏少,好演员在个“份儿”上。

  记:您现在歇下来的时候,爱做些回顾吗?
  朱:都是碰着点什么事儿就触景生情一下。像英若诚啊我们几个,喝点酒,这就开始忆旧了,聊得正高兴呢,宋丹丹就过来笑眯眯地说:“您俩儿这一段啊,已经叨叨第四遍了,还聊呐。”

  记:有没有想过“自传”的事情?
  朱:我自己实在没什么想法。

  记:什么事情令您印象最深刻?

  朱:一次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我演的《大地之子》和《变脸》都在那一年获奖,领奖时很激动。至于其他脑子中出现的东西都特具体,走了哪些弯路、拍了些什么戏……哎,都懒得弄,写起来也不容易。像于是之出版了一本《论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我就想啊,是之这同志谦虚得过分了,当初不是这么想的,是“话剧表演的中国学派”,是之就觉得“中国学派”太大了,缩小到“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但是就不是那个意思了。比如所谓表演的三元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就是表演的三条脉络。我们争论过好多年“怎样做”?而实际做演员就应该考虑“做什么、为什么做”,但中国演员恰恰去追究“怎样做”。后来这观念就争论了多年,说和写都很难。

  记:那么表演中,您具体的运用是什么?
  朱:还是遵循表演的传统方法。像《哗变》的台词,我几乎都给谱出来,有些话的气头怎么安排,要琢磨。没这些怎么做得了?影视表演中,这些都用得上,把一场戏做个卡片写出来,到现场那么大剧本我没处翻去,他们都说我有“天书”,在写的过程中,差不多怎么演已经想好了。没准备不行,到了现场心慌心跳啊。但是“怎样做”到了表演时还得忘掉“怎样做”,才不会光注意怎么做了,留下痕迹。

  记:您给人的印象是儒雅的,但又不是特别书卷气,很平民化。
  朱:这点我没有特意表现。但这个行当的一个共通认识是:看一个演员,最后落在其人的文学艺术修养上。表演技巧三年五载能毕业,但文学艺术修养一辈子毕不了业,不能断。一个演员有没有点“墨水”,观众在舞台、银幕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人艺特殊的人文环境对我的熏染很深。

  后记:与朱旭老师的谈话,虽然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却不可以用“谈笑风生”那样具备口才与即兴等因素的状态来形容。当一位老人坐在那儿,耐心地和你聊,将人生、往事都作了笑谈,他讲给你听的是“一粟”,而你得到的是“沧海”。

  朱旭简历

  生于1930年,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4月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1952年,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演出过《武则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左邻右舍》、《哗变》等话剧,1984年,在话剧《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1984年,偶然涉足影坛,在影片《红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父亲;1985年,在峨嵋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小巷名流》中饰演卖花圈的司马二哥;1987年,出演影片《鼓书艺人》,饰方宝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阙里人家》中的出色演出,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评委会提名;1993年,因在电影《阙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谭这一人物获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的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在吴天明执导的《变脸》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艺人变脸王形象,获得电影界内外的好评。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中国剧协会员。朱旭还参加了《末代皇帝》(电视剧)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

  代表作:《红衣少女》、《小巷名流》、《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变脸》、《高楼边》、《心香》、《洗澡》、《刮痧》。


    相关文章
    

  • 布拉德‧皮特:婚姻真是很美妙 (3/19/2001)    
  • 陈佩斯在京郊承包荒山 计划10年变成“花果山” (3/18/2001)    
  • 两“演员”街头勒死同事 一张门票揪出真凶 (3/18/2001)    
  • 为求“形似”毛泽东 唐国强增胖又减肥 (3/17/2001)    
  • 《垂直极限》女主角在上海评说《卧虎藏龙》 (3/17/2001)    
  • 周润发杨紫琼双双出席奥斯卡颁奖 (3/16/2001)    
  • 香港女星杨紫琼获邀出任奥斯卡颁奖人 (3/16/2001)    
  • 大腕演《大腕》 葛优再度出马 (3/15/2001)    
  • 王志文特写:沉默不是金 (3/14/2001)    
  • 《人工智能》舍戛纳取威尼斯 (3/14/2001)    
  • 王志文特写:沉默不是金 (3/13/2001)    
  • 因工作繁重 香港著名演员关海山突然中风 (3/13/2001)    
  • 章子怡:我不怕与成龙传绯闻 (3/13/2001)    
  • 金鸡百花电影节劳民伤财 (3/12/2001)    
  • 梅婷一年共拍摄电视剧105集! (3/12/2001)    
  • 汤镇宗:不能戏外有‘戏’ (3/12/2001)    
  • 周慧敏:你是如此难以忘记 (3/12/2001)    
  • 优质新港片 电影院看不到 (3/12/2001)    
  • 著名演员李媛媛患癌症正在接受治疗 (3/12/2001)    
  • 港区人大代表不提法轮功有兴观魔术 (3/11/2001)
  • 相关新闻
    港区人大代表不提法轮功有兴观魔术
    著名演员李媛媛患癌症正在接受治疗
    优质新港片 电影院看不到
    周慧敏:你是如此难以忘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