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企业家忠告—-失“德”不是创业的代价

标签:

编者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守“德”是至关重要的。偏偏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少数大陆同胞所忽略,在此,特别提醒一些有志从商的创业者,不要以为“见利忘义”是商人的本性,不要以为“为了挣钱而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托词。作企业有如做人,从商更要好人品,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先生说的好:失“德”不是创业的代价。

【大纪元3月19日讯】总部设在北京的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先生在将于明日出版的大陆媒体“中国经营报”上发表文章“失德不是创业的代价 ”。文章指出,投资人,职业经理,职工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刚性的,谁都无权单方打破。三者之间利益的变动将由社会来决定,由三方的竞争关系来决定,而不是由一方的违规操作所决定。而三者关系的有机结合,高素质运作是扩大各自利益的关键。

文章说,新年刚过,我们慧聪一位资深的大区总裁,严重违反公司有关规定,带着几个人注册了与公司业务完全相同的公司,用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公开侵吞公司财产和业务——公开用慧聪的名义在大型人才交流会上,为自己的公司招人,将去年公司投入巨资已非常盈利的业务,拿到自己注册的公司去做。这种行为对投资人来讲,是一种公开的抢夺行为,对那些信任慧聪向我们做出千万美元风险投资的人,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万般无奈,我只有在大区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了对他的撤职决定,并开始对这位经理作离任审计。

面对这样一种很多企业经常遇到,慧聪也曾发生过的反叛行为,我将多年的思考整理了出来,与经理人们来共同研讨一下:知识经济时代投资人、职业经理、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业经理的道德与法律责任,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经理,如何保证自己最大的物质利益。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文章介绍说,慧聪已经九年了,这之中经历过此类事情,我们的经理作为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严重侵犯公司利益,注册自己的公司个人发财,欺骗公司,造成“穷庙富和尚”的案例。

有人说公司发生此类事情的责任在郭凡生,是郭凡生失德吗?为此,我常夜不能寝,常常责问自己,检讨自己的行为有哪些方面失德。九年的总结让我明白,大的方面我并未失德。慧聪坚持了九年的劳动股份制,装样子也得有足够的耐心吧。自公司成立之时,我便将自己 80%的股权分红利益让给了职工,在北京总部实行了严格的劳动股份制。尽管许多经理早都开上了车,我今天依然是打的、坐地铁上班,北京总部依然没有公司的公务车。另外,我严格控制自己的个人消费,尽量使自己与职工打成一片,事事以身作则,出差经常坐火车,住 “有损身份”的酒店,从来不接受职工的“送礼”。不管我做的怎样,效果如何,在内心深处是确实时时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清官”。

但问题出在,我仅用以身作则来管理公司是不够的,“坏人”不会因为好人的本分就来约束自己,他怕的是法律和制度。而慧聪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公司,一度对自己分支机构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对此类事件处理的不够及时,不够坚决,才使好人心痛,“坏人” 则认为有空可钻。慧聪前南京分公司总经理在慧聪职位上注册自己公司同时,恶意制造假债务,北京接手时,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外欠60多万元。对这样十足的坏人,我们能放过他吗?我的问题是犯了东郭先生的毛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从而使坏人有胆钻空子。若说这是失德,我应该认错。

文章分析说,我郭凡生真的失德了吗?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面对的事实。我反复想,自己确实没有失德,好人的社会评价还是公正的,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当时在南京分公司,面对已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几十位员工,看着他们企盼的眼光,我简直无言以对。最后我说服公司董事会,债由北京总部来还,决不能丢下南京几十位员工不管。结果南京分公司当年业务就得到了全面恢复提升。1999年慧聪用四千万净资产,引进了IDG二千多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二千多万元中的80%,IDG投的是人,而郭凡生的德行、能力是取得IDG信任的主要原因。2000年,慧聪增发了10%的股份又拿进了一千万美元,使自己再增值十倍。这可以证明,按资本市场的道德评价,郭凡生没有大的失德之处。若我有一次坑别人的行为,资本市场绝不会向慧聪投资。那些用非法手段坑了慧聪的人,谁都拿不到风险投资,甚至找不到一个合伙人,就是很好的证明。

所以,我不断告诫自己:尽管慧聪和我曾被别人坑,也决不能因此而认为世上无好人,使自己也变坏。有不少好人变成坏人正是被坏人坑了之后而发生的。所以,要作好人,不作坏人。宁可作被坏人坑的好人,也不作去坑别人的坏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理财以德为本。其实坏人的日子更难过:第一他怕被告、被抓,因为他没理;第二他总用自己之心去看世界,最怕周围的人坑他而生活在一个极度恐怖的世界,精神上经常的极度紧张不得安宁;第三,他总会有时良心发现而感到痛若,会悔恨不已。所以,总的来看作好人还是幸福的。

从慧聪引进风险投资后,我和慧聪经理人员的身份发生了部分变化,大家开始成为职业经理。面对资本市场的评审,又要面对慧聪的二千多员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知识经济的发展,宣布了简单工业资本时代的结束。资本将知识形企业的控制权让渡给管理企业的职业经理和职工,自己退居“二线”,变成了风险投资。由资本控股保证自己的利益,变为全权委托职业经理人代管自己的利益。这一变革是伟大的,使知识成为了企业的第一财富,职业经理和企业职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受益人,使资本拜物教异化的人与资本的关系,得到了合理复归。但也就是在此同时,社会对所有职业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因为,放弃控股权后,风险投资的最大风险已不是市场风险,而是他信任的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不道德的职业经理人,可利用他的控股权和经营权,在不受法律制裁的情况下剥夺资本的合理利益。因此,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投资要求职业经理人在道德上对资本负无限责任。

二,原始社会对犯法的人最严重的惩罚是将其赶出部落,迫使其独自生活。据说狼群对违规的狼也是这样处罚,所以孤狼最可怜。资本市场对那些道德违规的职业经理,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法律制裁,但却统一采取了将其淘汰出局的方法。只要你不道德地坑了一个投资人,你整个信用便破产了,以后你将很难拿到一分钱的投资。这样,一个根本没有希望拿到风险投资,没有金融资信的职业经理人,虽然有些地方可规避法律的直接惩罚,但会沦为最下层的“打工仔”,有的人甚至不得不更名换姓,才能找到工作。最重要的是其永远无法逃脱职业经理人道德法庭的审判。

三,除了资本对这种行为的否定外,还有职工对他们的否定。第一,人心都是善良的,职工都有眼,坑了公司的手,难道不会去坑职工吗?第二,自己想去作老板是为了个人利益更大,他肯定会否定像慧聪这样的全员劳动股份制,否则他就不用自己出去办公司了。这样势必不能稳定的留住人员,经营小企业小作坊可以,想做大事有大发展却不行。

我们认真看看,从慧聪用不正当手段走掉的经理的结果如何:

谁作大了?可以说没有一个作的事比在慧聪时还大,几乎都是艰难挣扎地活着,而他们也没有挡住当地新建慧聪的发展。

谁拿到投资了?也没有一个人。因为坑慧聪的行为,足以使资本市场不敢靠近他一步。

四,分析这一问题,道理上看职业经理人违规,受到的是资本市场与职工的双重惩罚。实际上是两大风险:

1、法律风险:资本将会用全部力量来摧毁这种背叛。第一会使违规者在信誉上破产,再拿不到投资,社会信用变为零。第二这种恶意反叛行为,也使资本方不可能按商业的“惯例” 办事。离职审计中将把所有问题全面“严重化”、“正规法律化”,包括那些过去经营中合理的 “变通”也会被人为的“上纲、上线”。不打的你身败名裂,资本是绝不会罢休的。因为,首先是你不让别人活,别人会让你活吗?那些用千辛万苦拿到的钱从事风险投资的知识分子也有人格,也有感情,也有职责。

2、经营风险:违规者在坑资本的同时,也教会了自己的职工。职业经理在有资本支持时,比起职工来强大的多,可一旦失去了资本联盟的支持,就只比一般职工多了一个公司执照。所以反叛者公司的职工接着反叛则变得更为经常,手下人又出去注册公司和自己打,使其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个人收益可能变的比之前低的多。

文章接着指出,做职业经理人,就不能违背职业经理人的规则。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万不可上占资本之利益,下欺职工之权益。这样,你的利益不会变大,反而会变的更小。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从中长期利益来看,实际上大公司职业经理的收益,往往会高于小公司老板的收益。思科公司的总裁是职业经理,为老板打工,但去年他是企业收入最高的人。年轻的职业经理,一定不要太在乎近期收益,而要全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身价稳定上升。因为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已将大部分的所有者权益让给了知识所有人——职业经理,你不用去侵占资本利益也会有自己的合理所得的。

有些经理没做事之前想做事,事一做起来就爱心里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解决。

最后,文章作者认为职业经理对资本及职工有三可三不可。

三不可是:

1、设置小金库、小钱箱不可,这样会大大降低资本对你的评价,使个人的信用降低;

2、利用职权违规办个人企业不可,这是根本性的背叛,会受到资本与合伙人的坚决打击;

3、侵占职工利益的行为不可,这会降低职工对你的信任,无职工支持的职业经理是低价的。

三可是:

1、代表职工全体要求提高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可做,因你在资本与职工之间,此事非你做不可;

2、对新项目的投资建议工作可做,因为你的位置最合适;

3、巨大风险的自动终止与预警可做,哪怕使资本不高兴也得做。

作者最后说,希望大家一定要不断提高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市场评估职业经理人价值的四条标准是:资历是否足够;有否与资本合作的经验;职工的评价与支持;所处的行业职业经理人的缺少度。若你所处行业的四条标准相对稳定,不发生变化,你的价格也就确定了,自己乱涨价是最危险的。第一、高薪者在调整中失业率较低薪者高,第二、乱涨价易造成心理违规,带来个人的信用风险。若有胆气自己出去创业,则一定要走的合法、干净,否则你不是去创业,而是自杀。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中国大陆“中科创业”及相关股票全面崩盘,传负责人被“两规”
香港创业板公司两成面临倒闭
日本的硅谷
日本的硅谷 人气 31
“中科系”深陷泥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