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家忠告—-失“德”不是創業的代价

標籤:

編者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或者是所謂的職業經理人,守“德”是至關重要的。偏偏這一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少數大陸同胞所忽略,在此,特別提醒一些有志從商的創業者,不要以為“見利忘義”是商人的本性,不要以為“為了掙錢而不擇手段”是天經地義的托詞。作企業有如做人,從商更要好人品,慧聰國際總裁郭凡生先生說的好:失“德”不是創業的代价。

【大紀元3月19日訊】總部設在北京的慧聰國際總裁郭凡生先生在將于明日出版的大陸媒体“中國經營報”上發表文章“失德不是創業的代价 ”。文章指出,投資人,職業經理,職工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是剛性的,誰都無權單方打破。三者之間利益的變動將由社會來決定,由三方的競爭關系來決定,而不是由一方的違規操作所決定。而三者關系的有机結合,高素質運作是擴大各自利益的關鍵。

文章說,新年剛過,我們慧聰一位資深的大區總裁,嚴重違反公司有關規定,帶著几個人注冊了与公司業務完全相同的公司,用不正當競爭的方式公開侵吞公司財產和業務——公開用慧聰的名義在大型人才交流會上,為自己的公司招人,將去年公司投入巨資已非常盈利的業務,拿到自己注冊的公司去做。這种行為對投資人來講,是一种公開的搶奪行為,對那些信任慧聰向我們做出千万美元風險投資的人,更是一种极大的傷害。万般無奈,我只有在大區全体職工大會上宣布了對他的撤職決定,并開始對這位經理作离任審計。

面對這樣一种很多企業經常遇到,慧聰也曾發生過的反叛行為,我將多年的思考整理了出來,与經理人們來共同研討一下:知識經濟時代投資人、職業經理、職工之間的相互關系,職業經理的道德与法律責任,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職業經理,如何保証自己最大的物質利益。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文章介紹說,慧聰已經九年了,這之中經歷過此類事情,我們的經理作為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權力嚴重侵犯公司利益,注冊自己的公司個人發財,欺騙公司,造成“窮廟富和尚”的案例。

有人說公司發生此類事情的責任在郭凡生,是郭凡生失德嗎?為此,我常夜不能寢,常常責問自己,檢討自己的行為有哪些方面失德。九年的總結讓我明白,大的方面我并未失德。慧聰堅持了九年的勞動股份制,裝樣子也得有足夠的耐心吧。自公司成立之時,我便將自己 80%的股權分紅利益讓給了職工,在北京總部實行了嚴格的勞動股份制。盡管許多經理早都開上了車,我今天依然是打的、坐地鐵上班,北京總部依然沒有公司的公務車。另外,我嚴格控制自己的個人消費,盡量使自己与職工打成一片,事事以身作則,出差經常坐火車,住 “有損身份”的酒店,從來不接受職工的“送禮”。不管我做的怎樣,效果如何,在內心深處是确實時時把職工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我自認為自己是個“清官”。

但問題出在,我僅用以身作則來管理公司是不夠的,“坏人”不會因為好人的本份就來約束自己,他怕的是法律和制度。而慧聰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發展起來的公司,一度對自己分支机构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對此類事件處理的不夠及時,不夠堅決,才使好人心痛,“坏人” 則認為有空可鑽。慧聰前南京分公司總經理在慧聰職位上注冊自己公司同時,惡意制造假債務,北京接手時,公司已嚴重資不抵債,外欠60多万元。對這樣十足的坏人,我們能放過他嗎?我的問題是犯了東郭先生的毛病,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從而使坏人有膽鑽空子。若說這是失德,我應該認錯。

文章分析說,我郭凡生真的失德了嗎?這是一個企業家必須面對的事實。我反复想,自己确實沒有失德,好人的社會評价還是公正的,好人還是有好報的。當時在南京分公司,面對已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几十位員工,看著他們企盼的眼光,我簡直無言以對。最后我說服公司董事會,債由北京總部來還,決不能丟下南京几十位員工不管。結果南京分公司當年業務就得到了全面恢复提升。1999年慧聰用四千万淨資產,引進了IDG二千多万人民幣的風險投資,二千多万元中的80%,IDG投的是人,而郭凡生的德行、能力是取得IDG信任的主要原因。2000年,慧聰增發了10%的股份又拿進了一千万美元,使自己再增值十倍。這可以証明,按資本市場的道德評价,郭凡生沒有大的失德之處。若我有一次坑別人的行為,資本市場絕不會向慧聰投資。那些用非法手段坑了慧聰的人,誰都拿不到風險投資,甚至找不到一個合伙人,就是很好的証明。

所以,我不斷告誡自己:盡管慧聰和我曾被別人坑,也決不能因此而認為世上無好人,使自己也變坏。有不少好人變成坏人正是被坏人坑了之后而發生的。所以,要作好人,不作坏人。宁可作被坏人坑的好人,也不作去坑別人的坏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理財以德為本。其實坏人的日子更難過:第一他怕被告、被抓,因為他沒理;第二他總用自己之心去看世界,最怕周圍的人坑他而生活在一個极度恐怖的世界,精神上經常的极度緊張不得安宁;第三,他總會有時良心發現而感到痛若,會悔恨不已。所以,總的來看作好人還是幸福的。

從慧聰引進風險投資后,我和慧聰經理人員的身份發生了部分變化,大家開始成為職業經理。面對資本市場的評審,又要面對慧聰的二千多員工,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資本市場、職業經理与職工之間的關系問題。

一,知識經濟的發展,宣布了簡單工業資本時代的結束。資本將知識形企業的控制權讓渡給管理企業的職業經理和職工,自己退居“二線”,變成了風險投資。由資本控股保証自己的利益,變為全權委托職業經理人代管自己的利益。這一變革是偉大的,使知識成為了企業的第一財富,職業經理和企業職工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受益人,使資本拜物教异化的人与資本的關系,得到了合理复歸。但也就是在此同時,社會對所有職業經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職業道德標准。因為,放棄控股權后,風險投資的最大風險已不是市場風險,而是他信任的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不道德的職業經理人,可利用他的控股權和經營權,在不受法律制裁的情況下剝奪資本的合理利益。因此,資本市場,特別是風險投資要求職業經理人在道德上對資本負無限責任。

二,原始社會對犯法的人最嚴重的懲罰是將其赶出部落,迫使其獨自生活。据說狼群對違規的狼也是這樣處罰,所以孤狼最可怜。資本市場對那些道德違規的職業經理,雖然在很多情況下不能用法律制裁,但卻統一采取了將其淘汰出局的方法。只要你不道德地坑了一個投資人,你整個信用便破產了,以后你將很難拿到一分錢的投資。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希望拿到風險投資,沒有金融資信的職業經理人,雖然有些地方可規避法律的直接懲罰,但會淪為最下層的“打工仔”,有的人甚至不得不更名換姓,才能找到工作。最重要的是其永遠無法逃脫職業經理人道德法庭的審判。

三,除了資本對這种行為的否定外,還有職工對他們的否定。第一,人心都是善良的,職工都有眼,坑了公司的手,難道不會去坑職工嗎?第二,自己想去作老板是為了個人利益更大,他肯定會否定像慧聰這樣的全員勞動股份制,否則他就不用自己出去辦公司了。這樣勢必不能穩定的留住人員,經營小企業小作坊可以,想做大事有大發展卻不行。

我們認真看看,從慧聰用不正當手段走掉的經理的結果如何:

誰作大了?可以說沒有一個作的事比在慧聰時還大,几乎都是艱難掙扎地活著,而他們也沒有擋住當地新建慧聰的發展。

誰拿到投資了?也沒有一個人。因為坑慧聰的行為,足以使資本市場不敢靠近他一步。

四,分析這一問題,道理上看職業經理人違規,受到的是資本市場与職工的雙重懲罰。實際上是兩大風險:

1、法律風險:資本將會用全部力量來摧毀這种背叛。第一會使違規者在信譽上破產,再拿不到投資,社會信用變為零。第二這种惡意反叛行為,也使資本方不可能按商業的“慣例” 辦事。离職審計中將把所有問題全面“嚴重化”、“正規法律化”,包括那些過去經營中合理的 “變通”也會被人為的“上綱、上線”。不打的你身敗名裂,資本是絕不會罷休的。因為,首先是你不讓別人活,別人會讓你活嗎?那些用千辛万苦拿到的錢從事風險投資的知識分子也有人格,也有感情,也有職責。

2、經營風險:違規者在坑資本的同時,也教會了自己的職工。職業經理在有資本支持時,比起職工來強大的多,可一旦失去了資本聯盟的支持,就只比一般職工多了一個公司執照。所以反叛者公司的職工接著反叛則變得更為經常,手下人又出去注冊公司和自己打,使其經營成本大幅度提高,個人收益可能變的比之前低的多。

文章接著指出,做職業經理人,就不能違背職業經理人的規則。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來确定自己的价值,万不可上占資本之利益,下欺職工之權益。這樣,你的利益不會變大,反而會變的更小。在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從中長期利益來看,實際上大公司職業經理的收益,往往會高于小公司老板的收益。思科公司的總裁是職業經理,為老板打工,但去年他是企業收入最高的人。年輕的職業經理,一定不要太在乎近期收益,而要全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身价穩定上升。因為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已將大部分的所有者權益讓給了知識所有人——職業經理,你不用去侵占資本利益也會有自己的合理所得的。

有些經理沒做事之前想做事,事一做起來就愛心里不平衡。但這种不平衡一定要通過合理的方法來解決。

最后,文章作者認為職業經理對資本及職工有三可三不可。

三不可是:

1、設置小金庫、小錢箱不可,這樣會大大降低資本對你的評价,使個人的信用降低;

2、利用職權違規辦個人企業不可,這是根本性的背叛,會受到資本与合伙人的堅決打擊;

3、侵占職工利益的行為不可,這會降低職工對你的信任,無職工支持的職業經理是低价的。

三可是:

1、代表職工全体要求提高對員工的福利待遇可做,因你在資本与職工之間,此事非你做不可;

2、對新項目的投資建議工作可做,因為你的位置最合适;

3、巨大風險的自動終止与預警可做,哪怕使資本不高興也得做。

作者最后說,希望大家一定要不斷提高做職業經理人的素質。市場評估職業經理人价值的四條標准是:資歷是否足夠;有否与資本合作的經驗;職工的評价与支持;所處的行業職業經理人的缺少度。若你所處行業的四條標准相對穩定,不發生變化,你的价格也就确定了,自己亂漲价是最危險的。第一、高薪者在調整中失業率較低薪者高,第二、亂漲价易造成心理違規,帶來個人的信用風險。若有膽气自己出去創業,則一定要走的合法、干淨,否則你不是去創業,而是自殺。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中科創業”及相關股票全面崩盤,傳負責人被“兩規”
香港創業板公司兩成面臨倒閉
日本的矽谷
日本的矽谷 人氣 31
“中科系”深陷泥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