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云南发现水下“庞贝古城”

人气 20
标签:

【大纪元3月19日讯】大陆云南省抚仙湖“千古之谜”———二三千年前沉入湖底的古滇聚落群,日前已被“解开”。大陆云南有关部门首次向外披露,抚仙湖底确实存在着规模宏大的具有一定城市功能的古建筑群遗址,可称中国的“庞贝古城”。

据报道,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距昆明约60公里。水面积达211平方公里的湖泊,坐落在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属云南高原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地之一。历史上曾多次遭受过破坏性地震等灾害。云南民间一直流传着“古滇王国”的众多传说,但史料中却没有找到有关的文字记载。

3月13日、15日,由北京大学教授、环境考古专家于希贤和云南日报记者组成的调查组,乘潜艇分数次潜入抚仙湖底,采用摄像、检测、取样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成功地对水中古滇遗址进行了观察与勘测。通过水下的大量拍摄和考证,以及对有关水文勘测资料综合分析,抚仙湖水下的古文明遗址,可以初步确定其定位、区域及成因:

———该遗址是一座古滇聚落群,其建筑构造与滇中古长城埂相似,各类建筑均采用石质,其中大体量石材的加工水平和建筑规模,说明该聚落已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聚落区内功能分区不同的房基、石板道路及规整墙体,显示出该聚落已初具城市功能,在中国现存的远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古滇聚落群大约由8个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每个群落面积大小不等,区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5个群落基本连片,各个群落建筑体量各异,其中4号群落水深20米至9.8米,6、7号群落水深75米至90米。根据水下声纳显示的目标,1号、2号、3号群落遗址均有古聚落建筑群的存在。其余5个群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水下考查证实。

———古滇聚落群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中陷落水中的,这是该聚落遗址的基本成因。古滇聚落群傍山临水而建,而所傍的数座山体,有大面积断裂明显陷落痕迹。

考察组在水深15米处发现一堵石墙长约60多米,高约2米,呈正南北向,石料多为大青石和石灰石,石墙下有散落的石块,还有石块堆砌的街道,石料大小不一,有精加工的,也有粗加工的,最大的一块长约1.5米、宽约0.7米、厚约0.3米,一般的石头大小长宽各约0.4、0.3米。专家称,从石头的数量、体量和石头散落的面积、规模,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大型的古滇聚落遗址,建筑构造与滇中古长城埂相似,加工更为细腻。

另有大片呈正南北向的建筑基址,这片区域不如前一个群落大,但石群加工更精细,体量更大,最大的一块长约2.2米、宽约0.7米、厚约0.4米,有的石块上还有细致的花纹。从这些堆砌整齐,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墙、石块、石街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居民对建筑石材的要求都很高。

在水底另一处发现的石墙堆砌也十分整齐,石头的体积要小一些,有粗加工过的,也有天然石;越过石墙,一片坍塌的石群呈现在面前。这片区域从规模、石量、体积,石头的加工程度都远远不如前两个区域。

专家认为,山体下陷的年代大约在二三千年之间。该聚落群是因灾变陷落水中,还是因灾变堵塞出水口使湖水上涨陷入水中,以及较为确切的陷落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在3月13日、15日的下水调查中,潜艇深水电视摄像机拍摄了大量图像:其中有二三十米长的石墙、二三米宽的石板、三四米长的石条,数米见方的大型人工石块,凿有圆洞或槽的石块。在2号石群里,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两旁则建有不同体量的建筑物。在考察中,还从现场打捞出水一块人工石块,这是取自滇中古遗址现场的第一块实物。

专家还认为,水下古滇聚落群的考查,进一步证实古滇确实出现过重要的文明时期,发掘、整理、张扬“古滇王国”文明,对大陆的水下考古工作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庞贝古城发掘出一对幽会恋人 (12/12/2000)
  • 相关新闻
    “飞毛腿”恒星超高速奔跑 或将脱离银河系
    黄仁勋:想要做有价值的事就必须更勇于冒险
    迎接夏至 6月21日将现“草莓月亮”
    美FTC将TikTok儿童隐私案件移交司法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