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做戏幕后操盘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8日讯】中美双方就军机碰撞的善后谈判今天开始在北京举行这是事发之后中美两国首次进行的谈判,由于会前双方都摆出一副强硬姿态,互不退让,令谈判笼罩着一片山雨欲来、大势不妙的凝重气氛。

但是,从参与谈判的中美代表团成员的级别来看,这次会谈只属于事务性质,连政策的层次也未必沾上边——美国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工管政策事务的副国防部次长维尔加,其余七名成员来自国防部的军官和国务院的外交官,但都是中级官员而中国的首席谈判代表是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卢树民,其余成员也是来自国防部和外交部按照对等谈判的原则中方也只会派出中级官员。以这种阵容的分量根本不可能触及重要问题,更不可能作出重大决策。因此,台前演出的中美官员都只能是奉命行事,照本宣科,各自表述立场,真正的决策仍然操在北京和华府的最高层手上。事实上,会前中美高层透露的立场,其实已是两国的底线,阵前的谈判人员只能在最高层走下的框框中回旋,即使会前气氛紧张但由于谈判人员级别偏低,谈判不可能令中美关系出现要破但即使谈不拢,情况也不会坏到哪里。我们推测今天开始的谈判仅是一次热身赛,假如双方“表达诚意”,应该改派更合同级的官员参与,届时才有希望达成重要协议。

至于谈判议题,美方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求中国解释中方机员为何要进行“挑衅式的拦截”;二是要求归还价值八千万美元的EP-3侦察机;三是要求采取措施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前两点涉及较技术的问题,符合中美谈判人员的身份,但第三点则牵涉美国的国防政策,很难在会谈中达成任何结论。中国的议题则主要集中两点,否正要求美方限制其侦察机靠近中国领空执行任务;二是类似的侦察行动应及时通报中方。同样道理,以美方谈判人员的级别怎可能对中方的要求作出任何承诺?

中美军机碰撞触发一场近乎危机的外交风波,江泽民主席和布殊总统亲自掌控事态的发展,为何到了谈判阶段,两国反而派出中级官员与会?很明显参与会谈的官员和事件的性质,以及事件牵涉的中美关系等高层次问题极不相配,到底是什么原因?《时代周刊》驻美国国务院特约记者布兰尼根的一篇报道,提供了若干线索——回据报道称,布殊政府上台之后曾经表示,美国将减低对中国的重视,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日本和南韩身上,而现在美国政府中绝大多数亚洲问题专家都是日本通,布殊政府内还未能形成一个专责中国政策的核心班子,及至军机碰撞事件发生后,一时由鹰派主导,总统的立场就转起强硬,到了鸽派抬头,立场又随即软化。证诸布殊政府在军机碰撞后先硬后软,连声sorry,但到了人卖获释后又翻脸摆出战斗格,态度非常飘忽而对华政策的班底尚未成型,结果只能派出级别较低的官员赴北京谈判。但经此一役,布殊政府相信会加快制订一条明确的对华政策路线,为中美关系定下基本原则,否则美国无法处理当前的亚洲局势。

由于对华政策模糊近几天传闻四起,例如《华盛顿邮报》透露美国航空母舰驶近南中国海为侦察活动护航,这种军事调动形同向中国宣战,只有在战时才会发生结果美方在昨天加以否认幔渥.墨得离谱的传闻既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举棋不定,但美国公开否认,也反映出无意令中美对峙气氛升级。显然,中美双方在处理这次事件中仍然表现出高度克制,令军机碰撞的震荡未波及到具体的经贸合作和正常交往,双方针锋相对的骂战虽然火药味浓但未有造成任何实质破坏。

这两天进行的谈判,可以窥见中美关系是向好还是向坏的方向走,但操控大局的,仍然是两国的最高层领导人;幕前的脚色并非关键,还要看幕后高层的表态。在中国来说,维持中美关系友好是长远政策,目前看不到有改变迹象至于美国的对华关系系于深厚的经贸利益以终止最惠国待遇或阻止中国人世等建议对付北京,即使八九年“六四”之后也行不通,何况现在?对于中美前景的预测,大家是毋须过分悲观的。

(二00一年四月十八日)

──原载《信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中美撞机事件首轮三小时谈判 双方代表都未有评论 (4/18/2001)    
  • 中美撞机首轮三小时谈判 双方代表都未有评论 (4/18/2001)    
  • 【纪元专栏】马飞亚: 由中美撞机事件看中国的飞行安全 (4/18/2001)    
  • 张宗智: 撞机事件谈判 美强硬派即将登场 (4/18/2001)    
  • 美国代表团前往北京讨论撞机 (4/18/2001)    
  • 李瑞环说中共需要发展需要和平 (4/17/2001)    
  • 华尔街日报:台湾不坚持一定要买到神盾舰 (4/17/2001)    
  • 撞机事件今起谈判 中共大肆叫阵 (4/17/2001)    
  • 撞机善后 中美下午三时开会 (4/17/2001)    
  • 中国指美国对撞机事件的说法非常不负责任 (4/17/2001)    
  • 撞机事件美中两国关系的大考题 (4/17/2001)    
  • 美国国会诊查美中撞机后遗症 (4/17/2001)    
  • 美中谈判还机拦截都是议题 (4/17/2001)    
  • 中日关系也出现摩擦 (4/17/2001)    
  • 谈判临头 中共突然膝盖发软 (4/17/2001)    
  • 布殊处理撞机获国民好评 (4/17/2001)    
  • 美“中”明谈判 军售、贸易关系变数多 (4/17/2001)    
  • 美分析家:中国计划2002年秋攻台 撞机意外为前奏曲 (4/17/2001)    
  • 张伟国 : 撞机事件与美中关系的转折 (4/17/2001)
  • 相关新闻
    张伟国 : 撞机事件与美中关系的转折
    美分析家:中国计划2002年秋攻台 撞机意外为前奏曲
    布殊处理撞机获国民好评
    谈判临头 中共突然膝盖发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