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访谈:每首歌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人气 360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8日讯】为“5-27”演唱会而提前到北京作宣传的罗大佑,上周末再次掀起了一阵旋风。周五下午,记者也在《艺术人生》节目的录制现场,近距离地面对这位传奇人物。有人说罗大佑是华语歌坛的Bob Dylan,有人说他是音乐教父,现场的观众大都三十开外,他们则直呼他“大佑”。去年九月,上海、杭州演唱会过后,罗大佑已多次被簇拥到追光灯下,以下就是他新近的一次畅谈。

  问:你是学医出身,不知这对你的生活和音乐有多大的影响?

  罗大佑:我是学医出身,从小学到大学,一共读了19年,而且毕业后,医生执照也不幸给我考过了,后来我还当过一年多的医生。我的父亲、哥哥、姐姐都是读的医学院,但我们家还有一个传统,就是都学了钢琴。考大学时,第一年我考上了台中的医学院,因为想留在台北,就休学了一年,这一年一边玩音乐,一边读点书,第二年再考,又是同样一所学校,没办法,认命只好去读。当医生的经历对我创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当过医生,所以在考虑很多人生的问题时,会跟别人不一样。再有就是我开始是在放射科,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习惯戴墨镜,开始时就是不愿意被舞台上的灯照射,可能也就是想掩饰点什么吧!

  问:你的歌曲影响了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今天三十多岁的人,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听罗大佑的歌长大的”,那么哪些歌影响过你呢?

  罗:一种是中国早期的民歌,比如王洛宾先生整理的许多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什么的,我听了就特别感动。为此我还专程到新疆去向王先生请教,结果受益特别多。再有一种就是西洋的一些民谣、摇滚类的现代音乐,比如你们都知道的BOB DYLAN。除了他的音乐,我想他还对我有一个启示:嗓子很烂的人也可以当歌手(大笑)。

  问:1985年之后,你多次去美国,你认为中国的摇滚乐与西方的摇滚乐最大的差距或者说区别是什么?

  罗:摇滚乐最大的特点是它完全是一种科技的产物,所有的乐器如果不插电,就只有鼓会响,人家还会说它的声音不够响。西洋的摇滚产生在60年代,也是冷战的产物。因为大家想要和平,如果和风细雨地说“我们要和平”是没有力的。这是一个大背景。中国的摇滚不同,像崔健,他是把中国民乐与西方的电子乐结合起来,我去听它时,远古的声音和现代的声音都有,这很有意义。现在大家对摇滚的理解,还是要离经叛道,故意很大声地唱,像罗大佑这样,其实不必,摇滚应该是传统现代融合起来的,再加上全世界都通用的一种情感。

  问:我们第一次听到的《是否》是苏芮唱的,后来才你唱,你唱得很懮郁,这里面是不是有故事?

  罗:歌词里有“是否我将不再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嘛,大不了一死,为什么要哭,所以我没先唱。事实上,我一直当自己是个作曲家,看别人唱我的歌是最幸福的,我是去年才开始作演唱会的。故事……(笑)我一向是个坦白从宽的人,故事不过是有一个女朋友,后来不在一起了就分手了。情歌有两种,一种是开心的,一种是分手的,基本上流传的都是后一种。其实在写《光阴的故事》时,我就有恋爱的情况了,基本是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对象,即使是同一个人物,可能也会因为相处的情况不一样,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我写的情歌总是不开心的多,因为人在幸福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幸福的,而在不幸的时候,才会品味那些过去的幸福。

  问:在《恋曲1980》中,你写道“你不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这样写爱情好像不太好,但我们都还挺喜欢。这是你的观点吗?

  罗:当时是1979年,我正在台北市仁爱医院妇产科实习。早上开会时,我坐在那里走神,因为我的感情正在变化。我突然想到,即使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海枯石烂的情况,两个生命都是独立的,这个生命不会完全属于另一个生命。你在讲“我爱你”时,是用很大的声音讲的,但你总不能一辈子都有这么大的声音。有时候人是很脆弱,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情感会变,对我来说,“你不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我们彼此没有占有的权利”。

  这好像违反了常理,因为我们总是觉得感情是越持久越好,但千万别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世界上只有一种情感,那就是父母亲对小孩子的情感是理所当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相逢到最后殉情,总共只有四天的时间,在这四天中所有爱情的价值都实现了。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下个月你可能又遇到一个女朋友,你又变心了。

  问:许多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总是需要情感不断地刺激,对你来说是不是经常会有新的情感来给你的写作增加激情呢?

  罗:音乐,一首歌,除了情感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写一首歌后面所需要的支持力,跟对生命价值观的认定,是要血淋淋的,真的要进到感情的最深处,要真刀真枪的,抓住灵魂最真的地方。这样讲好像很抽象,其实就是你突然不由自主地起了鸡皮疙瘩的地方,写一首歌看上去很简单,事实上,你要硬让它有起鸡皮疙瘩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要让它有生命很难很难。这当然需要生命的热情。当时间、空间变化时,你所面对的同一个人,或者你在变心,或者对方在变心,这需要你去选择。是不是说,写歌就一定要去找女朋友,去一次次地谈恋爱,也不是这样,而是你要不断地付出真心,去面对对方。

  问:讲一下你的初恋可以吧?

  罗:(笑)初恋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苦闷异常好几个月,对方一点都不知道,一种是有四颗眼睛,起了火花。我的初恋开始时是19岁,维持了八九个月,因为我从台北到了台中读大学,所以就分开了,后来就真的结束了。

  问:那你是不是给她写了歌?

  罗:写了曲子,但没有流传,都是不成功的。

  问:在你的作品中,有多少是写给这样的女孩子,有多少是写给你的爱人同志李烈的?

  罗:基本上每一首歌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但这不一定就是一段恋爱。我写给李烈的歌,现在公开的有三首,然后没有出版的还有三首。因为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了,然后中间也有很多波折,所以很多歌会有这些时间中留下的痕迹。

  后记:为了告别的聚会

  每一次关于罗大佑的聚会,都会有故事。去年9月发生在上海的著名故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演唱会现场,打开手机,对大学时代的女友喋喋不休–也不管她结了几次婚,有什么样的生活。上周五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里也有故事,有个83级北大生物系的毕业生,他订上了最后一张机票,从厦门飞到北京,在拥挤的观众席上,这个不再年轻的年轻人与几个同学坐在了一起。他二十年前听了罗大佑的歌,就放下了手中的教科书,走上了音乐的道路,节目结束后,他又得回到厦门,回到现实生活中。罗大佑使那些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梦想。十几二十年过去,这些梦想大多被颠覆,当大家因为罗大佑聚在一起时,这些梦想便碎片一样的聚起来了,是为了罗大佑吗?还是一次关于告别的聚会?

  我们爱大佑

  我们这撮人迷过罗大佑,这撮人当中的我迷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我迷歌手是因歌论人,不咎既往。非问我罗大佑是男是女,是一个还是一个组合,和罗大佐是否一家,出过哪些大碟,是两栖还是三栖,持哪国护照,对不起,搞不清亦不关心。迷到这程度,罗大佑更像个符号。 崔永元(主持人)

  我喜欢罗大佑,因为他的歌里有很多的文人气质。 杨澜(传媒工作者)

  听到《闪亮的日子》,我的眼泪又快下来了,二十年前,我用砖头大的录音机,转无数次带听到这些歌,它们已经深深地进入了我们这批人的心灵,它们早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流行歌了。(成方圆)(歌手)

  我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唱得酩酊大醉,半夜里在马路边坐着,唱罗大佑的歌,当时的感觉,既哀伤又幸福。当我与罗大佑坐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比他幸运–我们喝醉了可以唱罗大佑,他喝醉了就没这么多歌唱。 (张立宪)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5.27”门票订购已达7万 (5/18/2001)    
  • 特写:罗大佑–你的样子 (5/17/2001)    
  • 罗大佑北师大说光阴故事 (5/16/2001)    
  • 罗大佑﹕大陆音乐创作潜力好于港台 (5/16/2001)    
  • 罗大佑为了“527”演唱会 在京一路奔波 (5/14/2001)    
  • 妙语连珠 罗大佑与莘莘学子共话“光阴故事” (5/12/2001)    
  • 罗大佑─与我的记忆有关 (5/11/2001)    
  • 著名音乐人罗大佑作客新浪聊天室访谈实录 (5/10/2001)    
  • 命运多舛 蔡琴右耳突然失聪 (5/8/2001)    
  • 8000张低价票售罄 乐坛传奇人物联手打造“5-27” (5/7/2001)    
  • 我的音乐很孤独–罗大佑自述“非音乐”主张 (5/5/2001)    
  • “风云榜”里“风云变” (4/24/2001)    
  • 罗大佑:没有北京歌迷在场我会觉得很孤独 (4/20/2001)    
  • 罗大佑:我与孤独﹑寂寞为伍 (4/17/2001)    
  • 北京歌迷对罗大佑“ 迟迟的等” (4/16/2001)    
  • 林志炫:《花房姑娘》唱完很开心 (3/18/2001)    
  • 罗大佑李烈爱情十二载 一年各分飞 (2/1/2001)    
  • 华语榜中榜明星强中强 (1/19/2001)
  • 相关新闻
    华语榜中榜明星强中强
    罗大佑李烈爱情十二载 一年各分飞
    林志炫:《花房姑娘》唱完很开心
    北京歌迷对罗大佑“ 迟迟的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