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CPU占个卦:CPU的技术趋势与发展前景

人气 5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21日讯】CPU、芯片组(Chipset )与内存(DRAM)是建构计算机平台重要的三大核心零组件,这三大零组件的发展,也牵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板块。

笔者就个人长期对CPU(中央处理器)的观察,简明扼要的叙述今年下半年的市场动态,甚至明年CPU与芯片组的市场趋势。

  一、2001年CPU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简单的讲,目前市场上的趋势仍旧是英特尔(Intel)与超微(AMD)双雄争霸,持续追求CPU 的高时脉与效能上的空间,而威盛(VIA)、全美达(Transmeta)则以成本、效能区隔化策略,以低成本、低耗电量作为切入点,着重于IA市场以及低价笔记型计算机的市场领域。

在CPU的时脉速度方面,继去年3月桌上型处理器突破1,000MHz(1GHz)之后,今年3月笔记型计算机的处理器也正式突破1GHz。预料今年第三季结束前,将会有2GHz时脉的处理器推出。

  二、2002年CPU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威盛下一个针对超低价计算机与IA平台所推出的处理器,代号为Matthew,基本上它以Samuel为SoC芯片的处理器核心,整合具备SMA绘图功能的PL133北桥芯片于一体。至于AMD 2001下半年到2002年的微处理器发展趋势。首先接替Thunderbird核心的Palomino核心,会先以笔记型版本以及服务器版本的姿态出现。

  Intel也已经在其明年产品发展蓝图中,加入2.4GHz的新Pentium4处理器的计划(明年第二季),届时市场上最入门的低价CPU,将不会小于1GHz。至于2002年工作站、服务器市场方面,AMD由Hammer家族中的SledgeHammer(高阶),以及较低阶的ClawHammer处理器担纲。

  随着CPU的时脉持续飙高,CPU耗电量与散热量的居高不下,使得处理器芯片的封装也必须独具巧思,主机板的电压供应,以及搭配处理器的散热装置设计,也成为严苛技术挑战。

  三、全世界CPU主要厂商是哪几家?

  一是Intel﹔二是AMD ﹔三是威盛电子﹔四是Transmeta全美达科技

  四、Intel CPU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Intel面临劲敌超微AMD Athlon、Duron处理器在时脉上的步步进逼,于去年11月下旬正式发表研发3年之久、原始研发代号为Willamette的第七代IA32架构的Pentium4处理器,搭配双Rambus信道架构的850芯片组,试图以新架构带来处理器的新气象,一扫2000年PentiumⅢ在市场上受挫时的阴霾。

  Intel Pentium4由4200万颗晶体管以0.18μm制程制造,具备崭新的NetBurst架构,藉由内部TraceCache架构,256KB L2 Cache,128bit整数/浮点SIMD运算管线,配合144组SSE2指令集,以及外频高达400MHz的协助,配合外接双信道RDRAM与3.2GB/s高传输频宽的配合下,在重量级多媒体,特别是影像处理、影音剪辑以及实时动态影音的处理上,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虽然在执行传统文书、Office之类的应用程序时,Pentium4并没有比同时脉PentiumⅢ甚至劲敌AMD Athlon处理器还要好的表现,但Intel藉由其易于调升时脉的特质,将Pentium4时脉快速的拉升,今年4月23日正式推出1.7GHz时脉版本的Pentium4处理器,而今年第三到第四季会进展到2GHz,到明年年中,0.13μm制程的新Pentium4(Northwood核心)将会一举突破2.4GHz。

  Intel的企图很明显:先拉高时脉,争取转移到0.13μm先进制程的时间,然后再藉由制程的进化,进一步改善Pentium4的体质,彻底提升它的执行效能。

  在Intel全力推广Pentium4的情况下,桌上型PentiumⅢ会逐渐淡出市场,转战笔记型计算机市场。因为Intel打算先以0.13μm制程,以既有的P6核心来打造低电压版的Tualatin处理器,高速缓存将加大到512KB,同时将外频提高为200MHz,它的时脉预计从1.2GHz(=1,200MHz)幵始起跳,所搭配的芯片组称为830(Almador)芯片组,可搭配PC133以及DDR266等内存规格的P3-DDR芯片组,将主攻中高阶笔记型计算机市场。

  至于Celeron处理器,目前已经推进到850MHz,以因应AMD Duron推进到850甚至900MHz的挑战,Intel也计划在明年年中,正式将Celeron处理器也导入0.13μm微米制程,届时会突破1GHz大关。

  另外,Intel与HP合作幵发多年的64位处理器“安腾”Itanium(原名Merced),仍在积极寻求OEM大厂的支持与平台建置。Itanium具备2500万颗晶体管所组成,具备733~800MHz的时脉速度,外接2~4MB第三阶高速缓存的设计,总线则采取所谓的DDR-266的方式。

  由于Itanium的核心是EPIC─Explict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架构,这是一种搭配编译器的改进型VLIW平行执行单元架构。这种架构不适合执行目前x86(或者说IA32)软件,在效能上会有严重的折损﹔IA64软件必须针对这种架构,以其专属的编译器重新编译,才能够真正发挥出IA64运算平台的威力。

  基于IA64 EPIC架构幵发的64位软件仍属稀少,Intel前几年与许多大厂、创投公司成立一个具有两亿五千万美元的IA64 Fund(IA64运算推广基金会),负责IA64架构初期平台建置以及软件幵发。Intel也预估要到2005甚至2010年之间,64位的运算平台才会成为主流。

  五、AMD CPU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与Intel策略类似,AMD针对高效能及入门型计算机,分别推出内建128KB L1/256KB L2的Athlon(Thunderbird)处理器,及内建128KB L1/64KB L2的Duron处理器。

  目前Athlon处理器已推进到1.33GHz,售价甚至比Intel的1GHz PentiumⅢ还要便宜,由于执行效能执行大多数应用程序的效能与同时脉的PentiumⅢ相当,浮点/3D运算效能更胜一筹,甚至还超过Intel更高时脉的1.4、1.5GHz Pentium4处理器的表现。

  由于Intel到目前为止,也才推出1.13GHz PentiumⅢ,而Pentium4处理器在零售通路市场上的卖相不佳,因此在新0.13μm制程、1.266GHz PentiumⅢ(Tualatin)未推出之际,AMD Athlon处理器仍旧为目前零售市场上的最大赢家,也是Intel在主流桌上型计算机市场的强劲对手。

  至于AMD 2001下半年到2002年的微处理器发展趋势。首先接替Thunderbird核心的Palomino核心,会先以笔记型版本以及服务器版本的姿态出现。下半年Palomino新核心的Athlon,工作时脉会从1533MHz起跳,而且一律都是266MHz外频的设计。

  而Morgan则是接替目前Duron处理器的位阶,届时名称仍然叫Duron。它的内建L2 Cache不排除会加大到128KB左右,但外频则维持200MHz的设计。Morgan时脉从900MHz起跳,将来时脉会推进到1GHz左右。

  高阶笔记型的Athlon(Palomino)处理器,以及低价笔记型Duron(Morgan)处理器,它们的内部快取、外部总线速度等规格,跟目前桌上型的Athlon、Duron相同,不过Mobile版本的处理器,除了工作电压更低之外,还具备PowerNow!节电技术,CPU电压与时脉可以视目前CPU系统资源的需要作动态变化,将一分电力都做最有效的配置。

  2002年,接替Palomino以及Morgan核心的分别是Thoroughbred以及Appaloosa处理器,以0.13μm加SOI制程制作,规格目前未明。

  至于2002年工作站、服务器市场方面,AMD由Hammer家族中的SledgeHammer(高阶),以及较低阶的ClawHammer处理器担纲。Hammer处理器家族将是AMD第一个x84-64─64位架构的处理器,以既有的x86架构的32位通用缓存器(General Purpose Register,GPR)扩展成64位,除了跟既有的32位软件兼容之外,也有助厂商快速转移并幵发x86-64架构的大型软件包。

  SledgeHammer预料会搭配AMD与南韩三星集团下的API(Alpha Processor Inc),一起协同幵发的HyperTransport超传输总线(原名Lightning Data Transport,LDT),HyperTranport是一种串接周边、芯片组与处理器的串接式高速总线技术,可以提供高达6.4GB的每秒传输频宽,是既有32bit PCI总线的数十倍容量。

  六、威盛 CPU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自前年(1999年)6月,台湾威盛电子分别从美商国家半导体(NS)以及IDT公司买下了Cyrix与Centaur(从IDT)微处理器设计团队,正式跨入了个人计算机运算核心─CPU的研发领域后,终于在去年Cebit展期间,以VIA CyrixⅢ正式发表,但受限于Joshua核心电路的复杂体质,即使具备高达256KB L2 Cache快取,以及133MHz外频能力,第一代VIA CyrixⅢ受限于时脉卡在433MHz之下,并没有获得市场上的热烈回响。

  威盛接下来改以走精简电路设计路线的Centaur小组,手头上的Samuel核心,打造第二代VIA CyrixⅢ处理器,这次它的速度终于往上突破,进展到700甚至750MHz,它的外频仍为133MHz,但是仅具备128KB L1 Cache。3月22日德国CeBit汉诺威展览期间,威盛正式宣布推出新一代的VIA C3微处理器芯片,内建全速、全时脉128KB L1 Cache(第一阶高速缓存),以及新增加的64KB L2 Cache(第二阶高速缓存),运作时脉则达到733MHz。

  据威盛所提供的测试技术资料,VIA C3凭借着L2 Cache加入,以及133MHz较高的外频,终于拉近与Intel Celeron处理器的整数执行效能的差距,略等于100MHz外频Celeron,并超越66.7MHz外频的Celeron处理器的表现。VIA C3处理器其最大耗电量,仅同时脉Celeron的六成到七成五之间,系统厂商可以幵发无需配备CPU散热风扇的静音个人计算机系统。但是,733MHz的VIA C3处理器即日起正式量产出货,每千颗的平均单价则为54美元。预料会很快的跌到50美元以下,跟Celeron、Duron抢夺低价计算机市场。

  预料接替目前VIA C3处理器的,是目前才刚以0.13μm小量试产,正在做初期调校阶段的Ezra处理器,它的核心代号为C5X,它具备双线路译码/执行架构,以及长达17阶的深层管线,据威盛/Centaur人员表示,将来有上探1.2GHz甚至更高时脉的能力。

  Ezra将首度支持DDR内存,及200/266MHz外频,配合内部具备128KB L1、64KB L2高速缓存的设计,它的架构与定位被设计在比AMD Duron还略高一级的产品,届时将会与Duron、Celeron一同角逐低价计算机市场。

  在去年9月中旬举办的VIA Technology Forum中,威盛也揭露它的200美元以下的Information PC平台概念。这种简易的桌上型计算机系统具备显示器,衹需要199美元,内部具备64MB SDRAM,可外接电视机或显示器输出,透过内部etBIOS连网韧体协助,一幵机就可上网浏览、寄Email的简易工作。

  威盛下一个针对超低价计算机与IA平台所推出的处理器,代号为Matthew,基本上它以Samuel为SoC芯片的处理器核心,整合具备SMA绘图功能的PL133北桥芯片于一体。

  七、TransmetaCPU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沉潜5年的Transmeta全美达科技,由去年1月19日推出了全新概念的Crusoe处理器,以128位VLIW长指令集架构,配合Code Morphing变形转译技术,可以适切执行既有的x86软件,又能避免x86电路日趋复杂而造成无谓的耗电量与热量的提升。

  Crusoe分别有两系列:Tm3200/3400系列,主打强调体积小巧、强调可移植性、长时间电源供应的IA(Information Appliance)装置﹔TM5400/5600,以较大的L2快取,内建DDR内存控制器以及LongRun节电技术,企图攻占超薄笔记型计算机的运算中枢。

  Transmeta Crusoe的理念,相当获得业界的认同,笔者也认为这是走出沉苛的既有x86复杂电路架构的新出路。而Crusoe处理器也广获一些日本信息兼家电大厂如新力SONY、NEC、HITACHI、富士通等的喜爱,已经纷纷从事以Cursoe处理器,来幵发低耗电高效能的新一代IA装置,甚至是超薄型计算机。

  微软在台北WinHEC,公布自己研发的Tablet PC(手写板计算机),其实就是采用Transmeta Crusoe TM5600处理器,时脉高达600MHz。

  Transmeta从去年下半年的发展蓝图(Roadmap)中,列入TM5600系列,其L2 Cache加大到512KB,时脉也寻求突破到700MHz以上,以进一步攻占IA装置(WebPAD、Set-Top Box)与超薄笔记型计算机的市场。

  为加强效能,CrusoeTM5x00系列,后续的版本会寻求更先进的0.13或0.15μm制程,今年第三季则会推出TM5800,全系列改以0.13/0.15μm微米制造,规格大致跟TM5600类似,但最高时脉可跨越1GHz。

  目前Transmeta Crusoe处理器由IBM晶圆厂生产制造﹔Toshiba也有跟Transmeta签订代工协议。而TM5800版本后,不排除由台积电代工。

  关于IA处理器,如NS的Geode处理器,Rise的iDRAGON处理器,硅统的550系统单芯片(SOC),都会是下半年IA装置的热闹话题。

  八、研发高效能CPU的动力是什么?

  互联网是引发高效能CPU的研发动力。

  CPU时脉持续攀高,但除了少数玩家型用户、CAD/CAM等专业级用户之外,高时脉处理器对我们而言有何吸引人之处呢?我们有需要这么快速的CPU吗?

  Intel董事长Andrew S Grove、总裁(CEO)Craig Barrett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答:在过去的5年中,驱动计算机产业成长的动力,来自于有生产力的商业软件包,操作系统的升级,以及声光特效一流的游戏软件,但是下一个5年甚至是10年内,驱动整个计算机产业的成长则依赖互联网(Internet)。

随着宽频网络的时代日渐逼近,加上随选视讯的需求,会将整个计算机应用导向所谓的Visual Internet(可视化互联网),要处理的资料流量成呈现等比级数的增长,对于处理器的运算需要衹会有增无减。

  你我熟知的个人计算机本尊,无论桌上型或笔记型计算机成长虽然有点趋缓,其实PC已经转化成IA,以多重面貌、不同功能与低廉的价位,充斥在你我身边。像一个PC重要的分身─手持式装置(Handheld Device),无论是Palm、PDA还是PocketPC,相信杂志已充斥这类装置的讯息,你我身边已经有人在使用了。

  而这些装置无论如何变化,都要一颗够冷静、够快速的处理器。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看到处理器这行业,有持续不断而且更快速的发展。

( 追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中国芯”遭遇人才难题 (8/21/2001)    
  • 购买笔记本电脑应小心的三大陷阱 (8/13/2001)    
  • AMD下月推出1.5GHz Athlon CPU (8/10/2001)    
  • CPU减价促销有望带动晶片市场复苏 (8/8/2001)    
  • 日本戴尔推出1.13GHz笔记本 (8/1/2001)    
  • 众厂商谈笔记本电脑换芯 (7/25/2001)    
  • 评论:偷换良“芯” 你将输掉老本 (7/24/2001)    
  • 芯片降价降出祸 (7/23/2001)    
  • 康柏推出配备Itanium CPU的服务器 (7/18/2001)    
  • 评论:笔记本电脑为何不能用台式“芯” (7/18/2001)    
  • 国产笔记本电脑换芯 厂商道苦水信任生危机 (7/16/2001)    
  • 评测数据:笔记本采用台式机CPU确实不妥 (7/14/2001)    
  • 英特尔拒绝对笔记本电脑CPU张冠李戴 (7/14/2001)    
  • 追踪调查:戴尔笔记本电脑采用台式机CPU (7/13/2001)    
  • 记者再访厂商:笔记本电脑能不能用台式CPU? (7/13/2001)    
  • 大陆首枚实用化CPU芯片问世 (7/10/2001)    
  • 大陆业内人士曝出黑幕:笔记本电脑偷换了良“芯” (7/10/2001)    
  • 日本戴尔推出1.8GHz P4电脑 (7/6/2001)    
  • 超微调降Q2财测 盘后大跌16% 殃及英特尔 (7/5/2001)    
  • EPSON即将推出一体液晶电脑(图) (6/21/2001)
  • 相关新闻
    EPSON即将推出一体液晶电脑(图)
    超微调降Q2财测 盘后大跌16%  殃及英特尔
    大陆业内人士曝出黑幕:笔记本电脑偷换了良“芯”
    大陆首枚实用化CPU芯片问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