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为人莫侥幸,做恶快改正!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毛祥麟《墨余录》卷一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家居洞庭湖畔的席先生,善于经营理财,在徐淮地区,做了十余年客商,挣下可观的钱财。他跟同乡某甲合伙,两人同心协力,合作日益密切。席先生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某甲的次子为妻,尚未成婚,而席先生得暴病死于旅舍。合伙的同乡某甲,料理席先生的后事,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并向席家摊开记载极为详细的历年账册,做了交代。乡邻都认为他是诚实无欺,席家母女也很感激。

有一天,席家的女儿忽然神情大变,对她母亲说:“某甲这家伙,昧着良心,用假造的账册糊弄你,他私下藏匿若干银两,你自然无从知晓。”她母亲听她说的话和声调,完全像死去的丈夫,便哭着对她说:“夫君,你是还魂了吗?”女儿应声说道:“是的。”她母亲又问:“夫君,你究竟是怎么死的?”女儿说:“我不过是中了暑,被庸医延误而死的。我早已魂归故里,想跟你交谈一下,却无人可以代言,可恨某甲那家伙,以为人死无对证,便欺瞒你们孤儿寡母,我决定要和他讲清楚,所以附魂到女儿身上,实在迫不得已。”于是叫备好纸笔,由他口授,叫女儿现在就在案上给那个同乡某甲,写信请他来家。女儿在信中写的字,竟完全是席先生的笔迹。

那个同乡某甲,得此信后,大吃一惊,连忙赶往席家,但见他那未过门的儿媳妇,完全用席先生的声调,谴责他道:“我和你情同手足,我死时,原本将孤儿寡母托付你照应,为何我尸骨未寒,你竟对我家视作陌路人呢?竟敢作假账欺骗她们!”边说边按账册逐一指出:“从某项至某项,你总共多写支出若干,少写收入若干,请问这是何故?”当时那个某甲,羞愧万分,无言以对。席女又以父亲的口气说:“念你我共事多年,此次,我不向阴曹地府投诉告发,也不想整治你,但若今后你再有贪占私心,我会让你吃够苦头,别到那时,后悔莫及。今天,我先到此作个说明,勿谓言之不预也。现在你请便吧!”某甲丧魂落魄地走了,很快归还了所骗得的钱财。姓席的女儿,逐渐归于安静,接着如梦初醒一般。

上面记的这件事,是以前席心莲,即死者女儿,亲口对我说的,她当时讲得很详细。现在,事隔很久,我把当事人的姓名都忘了。

正是:

为人莫做亏心事,
半夜敲门心不惊。
如若做了亏心事,
天地鬼神皆知情。
赖不过,躲不了,
日日夜夜不安宁。
还是改过快向善,
从此做个正派人!

转载 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慧星出现等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已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 编者按: 中国的历史是朝代更迭的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千万个多姿多彩的主角,千千万万忍辱负重的百姓。然而, 连年起伏的天灾似乎是这场大戏的主线。它警示天下;它谴罚违天理之徒。它导演着一代王朝的衰亡,另一明主的兴起。
  • 编者按:天灾的始末与君王的德行息息相关。汤王为民献身的品行顺应了天理,天除旱降雨。
  • 编者按:六百一十三年商朝气数已尽。帝辛(纣王),暴虐无道,沉迷酒色,宠妲己,残害忠良。违天理,逆人道。山崩水涸,天亡商。
  • 中国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为昏君临政,或为奸臣当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顺乎天意,重整华夷。又有文臣武将,明辨天意,辅佐明君,成就千秋大业。
  •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慧星出现等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已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图
  • 西周天灾,以旱灾为多。其中,以厉王时一场连续六年的旱灾为最严重。这一旱灾导致厉王被驱, 动摇了周朝数百年的统治, 西周从而走向不归路。
  • 石勒(274—333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纪元319一--333年在位。羯族人,幼年随同乡人作小贩生意,耒到洛阳。又曾为人打短工耕田。二十多岁时,被官吏掠卖到山东为奴隶,与汲桑等聚众起事。后投刘渊为大将,他能听从谏言,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并联合汉族军队,发展壮大了实力。319年自称赵王,建立了政权,史称后赵。
  • 《国语》是中国上古时代,一部“记言”的史书。我们知道,周代的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更有记言、记事的分工,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史书中的“言”,其实不能脱离“事”而独立,言、事合一,方为“史实”。而作者不是一人,而是很多人,就是各国的史官,然后有人把这些加以汇集、整编而成。
  • 治国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和人民共同意愿之所归,也就是说,上体天心,下查民情,方能得天保佑而民富国强。所谓天不可违,民不可欺,爱民者必兴,害民者必亡。在位者要想长治久安、国祚绵延,就得敬天恤民,不可一意孤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