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张家界的阿凡达殖民地

五岳散人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30日讯】全球大热的影片《阿凡达》看来注定是非不断。刚刚才冒出因为《孔子》上线而《阿凡达》提前下线的“传闻”,然后就马上辟谣说这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导演胡玫也是感觉“很温暖”;这个刚刚过去,又出来一个关于票房的统计:《孔子》前三天的票房高达3800万元,但根据另外的报导,第一天的票房就有 3500万元,后两天居然才300万元,据说这是观众对于停映《阿凡达》的情绪反弹。然后,就听说这两天张家界政府把据说是《阿凡达》取景处的“南天一柱”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了,居然还是穿着土家族服饰揭幕的。

世界上当然没有什么不变的陵谷,地名变来变去的倒也是常态。北京这地方当年虽然是天子脚下,实际上市井气息还是相当浓厚的,以胡同出名而胡同的名称就有过一次挺大的变迁,好多原本很有生活气息的胡同名字从此被更加雅驯的名字取代,比如说原本叫做“大劈柴胡同”的,现在就叫做“大辟才胡同”,显得朝廷求贤若渴;建国前以使馆聚集而著称的“东江米巷”,后来就该做了“东交民巷”,显得泱泱大国、交通万邦。虽然这事儿让人腹诽不已,但毕竟改造北京胡同名字的是饱受旧学熏陶的人士,这种雅驯固然有强制高雅之嫌,还算是情景交融之作。而且新的名字深植于市井当中,几番念叨之后,也不觉得有大不便处。

关于这事儿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论,咱们先从高雅这一方面说起。

古代文人的山水画又被称为“文人画”,大致远山近水、高士书僮之属,不知道被人画过多少次。很多人觉得这种画挺没意思的,山水不但有些雷同,而且那种奇峰怪石真的是人间之物么?这就是对于世间风景所见不广的说法了。文人画固然有抄袭意境的地方,但那种山水确实是有所本的,而且也只有那种画法能衬托中国山水的意境。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画作,而是其中包含了很多文化方面的寄托,与画上的题跋、诗词相得益彰,成为一种文化的主体。张家界山水雄奇秀美,其中山峦的名字包含了文化的意境——这话我们反过来说,下次画个“南天一柱”的时候,题跋要是“哈利路亚山”的话,不免有行为艺术的感觉了。

如果从现实的利益上说,我们就大可以不说得如此高雅,而直接说上一句:这不是神经病么?国外也确实有取景地成为旅游胜地的例子,而且能够带来各种的经济利益,但那都是在保留自己的特色之时,让电影作为宣传的工具罢了。张家界已经知名到这个程度,摆上一块牌子注明某某电影的灵感由来即可,那里用得着去俯就?

电影说什么也是一种新兴的艺术,是一种工业化的产品。这个世界上每年拍摄的电影多如牛毛,能够有几种成为文化现象?用一种未必能够持久的东西来命名一个有着大量文化底蕴的山水胜景,不能不说这算是短视的一种了。

为了眼前的轰动效应、短期利益而做这种事,倒也不是我们所见过的第一遭,而且这几乎成为了我们这里的某种常态。无论是面子工程还是政绩工程,大概都可归结到这种思维上面去。看上去紧跟了时代的潮流,实际上基本算是脑子进水的表现。急功近利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都打起一部流行电影的主意来,还真是够少见的。

所以,说起这件事除了斥之没有文化外,这种没文化或者说根本不想有文化的根基,才是更该看清的东西。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五岳散人:獭祭诗书与涂脂抹粉
五岳散人:上下一心的涨价会
五岳散人 : 公款购车引发的数字联想
五岳散人:来看看李庄案这场“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