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平溪.一坑古道.耳空龟山.四分尾山.平溪分驻所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9
标签:

一坑聚落

今天与山友相约登山,庆祝《旅联网》成立四周年(注1),我们计划从平溪乡的一坑口出发,走一坑古道,越岭耳空龟山,而以四分尾山为终点。

上午八点五十分,开车抵达平溪乡薯榔村的一坑口,停车于福德宫旁的桥头空地,从这里展开今天的行程。沿着一坑路,走入一坑聚落,往山区方向深入。

一坑是菁桐坑最早采矿的地方,还遗留不少采矿时期所兴建的工寮,充满民国五十年代(1960)的旧风味,这里是我所钟爱的菁桐景点之一。

走至聚落的路底,沿着溪岸右侧的步道续行不久,至路尽头,有小径沿着溪岸的竹林往上游而去。这条山径,即是山界所称的“一坑古道”。沿途可见残垣颓圮荒废于蔓草树丛及溪畔,或为工寮,或为断桥,或为水泥掩体,应都是昔日一坑古矿场的残迹。

约前行十二、三分钟,爬过一小陡坡后,即见一座完整的古老石砌土地公,座落于绿丛中,矿区没落,古道废弃,土地公庙随之寂寥,庙檐已被绿蕨所侵占。看到土地公庙,古道幽情油然而生。

由此而上,路况还不差,主要是当地农民仍利用这条旧路于溪岸沿途种植竹林,而且也铺设水管从上游的溪潭引水至下游民宅,有人行走及维护路况。抵达上游水源地,一池澄澈小池潭,古道在此越溪,路况就明显转差。山径脱离溪谷,不久就转为陡上,爬向棱线,愈走愈陡,应已非昔日的古道,而是登山队所开辟出来的山径。


一坑古道途中的石砌土地公庙

古道溪流的澄澈小潭


耳空龟山附近鞍部的石塔遗残

爬抵支棱,又转为陡下及腰绕,然后爬上另一支棱,来到往石底观音山的鞍部叉路,然后循棱前进耳空龟山。从这里起,走于上下起伏的棱线,不时需拉绳陡上或攀降。这条路线走并不轻松。

途中,在一小鞍部,还发现一座隐密的石砌小庙,不知是土地公或有应公,而添增了古道的想像。抵达耳空龟山之前的鞍部附近,则有两座高约一层楼的石塔,最引人好奇。我在台北近郊登山多年,还不曾见过这么奇特的石塔。

石塔底宽顶狭,四面形的锥状体,石砌而成,外貌古朴,两座石塔的一面各有一深约60公分的凹洞。两塔相距约5、6公尺,双塔之间的地面则有两个如门环的半圆铁环;其中一塔的底部壁面另有一块马蹄形的铁环,这些东西,可能是用来做为某种牢固的用途。

有登山记录提及,这石塔可能是昔日流笼设施的遗迹。然而,这附近尽是荒山穷壤,并无重要农作生产,何需大兴土木建造流笼呢?

我们在石塔处午餐休息,聊天的话题则绕着这对石塔打转,揣测当初建造石塔的目的。或猜可能是凯达格兰遗址,或猜是某种宗教神秘祭坛,或猜是二战期间日军藏金之地,或猜可能是光复后鹿窟游击基地的设施。谈论有些失措离谱,大概是由于我们从一坑口爬至此地,已耗费三个小时,大家都有些疲惫,所以只是笑谈消遣而已。

这石塔若果是流笼设施,则应该与昔日的矿业有关。石碇五坑距离这里不远,而附近的汐止、平溪也都出产煤矿,或许昔日采矿时曾利用此鞍部设流笼,进行物资或矿石的运送,而也惟有资金雄厚的矿业公司才有能力在山区兴建这种流笼设施。在山区从事零星种植或采集的农民,并无需要,也没有能力建造这种流笼工事(注2)。

当我们正在这双石塔处用餐及谈笑之际,对我来说,一件不幸的事情却正悄悄地在平溪的一坑口发生,成了我今天此行的唯一憾事,而此时我却浑然不觉。


石塔之一的壁面有马蹄形的铁环。

双石塔之间的地面的铁环

两座石塔的壁上都有一个凹洞。


四分尾山

餐毕,续行,攀绳陡上,10分钟后,登上了耳空龟山。耳空龟山,海拔588公尺,有一土地调查局图根点。耳空龟,是附近石碇山区的地名,不知其意,大家猜测可能是这座山的外貌像人的后耳朵。

后来查询台北县地名资料,才知事实并非如此。耳空龟开辟于清朝乾隆年间,根据地方耆老的叙述,因早期当地有山洞,洞内发现一只乌龟,所以称为“耳空龟”。

抵达耳空龟山,我以为末段行程,从耳空龟山至四分尾山,海拔落差仅几十公尺而已,应该轻松好走,结果却大出意外,两山之间的棱线起伏繁多,上上下下至少七、八次以上,走了足足一个小时,才抵达产业道路。而从产业道路登四分尾山,仅剩50公尺路程,一分钟后,我与山友冬烘兄(Daniel)率先登顶。

四分尾山,海拔641公尺。第一次登这座山已是六、七年前的往事,当时初入山界不久,我读冬烘兄的《台北行脚》旅记,才认识了这座山。当时网路方兴,部落格尚未诞生,网路登山旅记并不多见。四年前,《旅联网》成立,旨在山友之间相互鼓励,勤写游记,以分享登山资讯。而短短数年间,山友在《旅联网》累计发表的游记已超过万篇,对于国内登山风气的推广,已尽小小推波助澜之力。值此创站四周年之际,亦有可喜与值得安慰之处。

今年参加四周年登山活动者,仅冬烘兄、萧兄伉俪、老恩兄及我,共5人而已。旧友之间,或因出国旅外,或因身体违和,或因忙碌工作,或须照顾高龄长辈,或遭遇家庭变故,而无法参加今日的行程。几年之间,山川依旧,而人事颇有沧桑变化。然而其间亦有可喜之事,例如萧郎兄已结婚,冬烘兄已生子,而老恩兄已成为专业的摄影达人。


一坑口暮色(事件地点),远处山峰为薯榔尖

因身体违和,已退出山林的小周兄,今日特地开车直上四尾分山,与我们会合,义务担任今天的接驳司机,载我回一坑口取车,热情与义气感人。

登顶四分尾山之后,我们兵分二路,一部分人先走往鹿窟光明寺附近的“观云居”餐厅,另一部分人搭小周兄的车返回平溪一坑口取车。

抵达平溪一坑口,竟然发现我停放在一坑口的车子被偷了。事出突然,小周兄立即载我前往“瑞芳警察局平溪分驻所”报案。警车及员警随即前一坑口现场勘察,随后我搭警车回分驻所制作报案笔录。不好意思让山友两地枯等,于是请小周兄及同行的山友先行离去,我独自留在平溪分驻所处理后续的报案手续。

平溪分驻所的警官对于辖区发生汽车失窃案,也感到相当震惊。平溪乡一向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几不曾发生如此刑案。这次窃贼是从外地驾驶一辆老旧赃车进入平溪,抵达一坑口时,偷走我的车,而留下那部偷来的赃车在现场。

做完笔录后,步出平溪分驻所,已晚间六点过后,夜暮低垂,爬了一天山,已苦累,又接做笔录,更感疲惫。距离下一班火车,还有半个小时。于是顺道逛了一下平溪老街。夜晚的平溪老街上,有几位游客已制作好天灯,写完祈福字句,正准备放天灯祈福。此时此刻,我需要天灯祈福吗?虽遇不幸事件,但我并不悲观。


我失窃的Cefiro房车(档案照片)

窃案发生时,曾有一位当地老伯目击,窃贼开走车,往菁桐坑方向逃逸。而除了老伯看见之外,一坑口的福德宫、薯榔村的的薯榔尖,也都亲眼目睹此事。

窃贼所逃窜的方向,循106公路,或可能南往双溪,出福隆、奔宜兰;或可能北往瑞芳,匿基隆、躲万里,而窃贼沿途所经山区,其山峰与后土之神灵,都与我相识多年,必不会保持缄默或纵容嫌犯,必将冥冥暗助或托梦各地员警以协助查缉。破案应指日可待。

虽然如此,常言道:“天助自助者”,我也不能坐等消息,亦应把握黄金72小时搜救时间,先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所以在旅记拨一版面,公布爱车资料,倘若山友登山时,在于登山口附近口,或行经荒凉产业道路,有发现照片中的车子(Cefiro房车),,敬请通报台北县警察局瑞芳分局平溪分驻所或直接通知发现地点附近的警察派出所。小弟不胜感激(注3)。

从平溪返抵家门,告知家人这一不幸消息。女儿一听,颇有忧色,急问何时可以找回失车,否则以后夜自习放学后,又该如何接送?小东最冷静,问我小偷住在哪里?赶快叫警察去抓他。又安慰我说,以后可以搭捷运、坐区间车或自强号出去玩。

老婆则表现坚定,身为家中财务掌柜,她已做最坏的打算,开始盘算如何因应未来家中将突然新增的一笔开销。面对老婆及孩子的关心,则让我颇感安慰。人应该惜福。人生不要只看到你所失去的,而是更应该要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

旅记日期:2008.12.06 (写于2008.12.08)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时间记录】
一坑口—30分钟—石砌土地公庙—60分钟—石底观音山叉路—40分钟—石砌小庙— 15分钟—五八一峰—25分钟—双石塔(作埤内叉路)—10分钟—耳空龟山—60分钟—四分尾山 (含休息约6小时)

注1: 《旅联网》网址:http://www.waytogo.cc/

注2:后来才得知《山林游记》部落格的《四份尾山、耳空龟山纵走石底观音山》一文中,版主achi先生(黄清淇老师)曾访世居作埤内地区的叶守助先生(今年 64岁),他的父亲叶天赐先生(今年 94岁)告诉他,以前木栅到菁桐的106公路尚未开辟,从五坑方向,耳空龟地区焦炭窑生产的焦炭(煤炭),都是透过流笼运送到作埤内,再由轻便车送到旧东山派出所附近,再由卡车转运到汐止的台湾炼铁厂。…Tony补注于2008.12.12
详见该篇文章网址:http://tw.myblog.yahoo.com/ching-chi/article?mid=64&prev=65&next=63

注3:将近四个月后的98年4月1日,接到台北县金山乡重光派出所通知,我失窃的汽车已在阳金公路马槽桥附近路旁找到。由于窃贼仅是利用此车代步,用毕后即丢弃于路旁,因此整辆车子除了门锁略有损坏,其余毫发无伤,平安归来。谢谢警察先生,也谢谢所有关心此事的山友及读者。….. Tony补注于2009.04.01


失踪近四个月,车子平安归来(2009.04.01摄于重光派出所停车场)。


平溪乡薯榔村一坑聚落。走往一坑古道。


一坑古道途中古老的土地公庙。


一坑古道。


陡坡途中,遇巨石。


往耳空龟山的上下起伏的棱线路。


小鞍部竹林旁的石砌小庙。


不时攀绳上下。


棱上远眺平溪层层山峦。


耳空龟山附近鞍部的奇特石塔。


第二座石塔,略低于第一座。左右相距约5至6公尺。


陡上耳空龟山。


耳空龟山土地调查局图根点。


循棱走往四分尾山。


芒草路,路况不佳,起伏又多。


走了一个小时,抵达产业道路。


四分尾山三等三角点基石。


(从四分尾山眺望平溪群山。

相关新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山林森呼吸 漫步林业遗迹桃园东眼山步道
日本香川赞岐满浓公园百花争艳
日本香川单车一日游:琴弹公园、钱形砂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