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狮球岭古道.狮球岭炮台(含东炮台、西炮台)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02
标签:

几天前从平溪搭乘火车返回台北,在八堵站换车,忆起六年前进出八堵站的往事,当时与老婆一起出游,由八堵越岭狮球岭,进入基隆市区。今天打算搭乘火车出游,于是想起了这条当年走过的旧路。

当时走这条山路,仅凭着网路简单的文字资料而已,对沿途的人文历史毫无所悉,而这些来年走过的山路古道渐多,读过的资料愈丰,对这条越岭路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近年来山友称这条越岭路线为“狮球岭古道”,其历史可追溯久远。1654年荷兰人绘制的《淡水与其附近村社暨鸡笼岛略图》及报告书就已提及:“..从鸡笼港湾沿着小河流到八暖暖(Perranouan)地区或山崙之路。”

“八暖暖”,即是指今日的八堵、暖暖一带。这条旧路在清代也是最早的淡兰古道路段。商旅由台北盆地循基隆河至八堵,越过狮球岭至鸡笼,然后由八尺门渔港乘船东行,至深澳,经贡仔寮,越过嶐岭,进入蛤仔难(噶玛兰)。嗣后,以海道涉险,古道改经暖暖、瑞芳,越三貂岭,经顶双溪、贡仔寮越草岭,进入噶玛兰。

今日的八堵,铁公路交错纵横,工厂及民宅密集,又有军事营区,数百年来地貌变化剧烈,而欲求荷兰时代或清朝时代的古道遗迹,已不可得。今日的越岭路线,循着山棱,纯为登山路线,所谓的“狮球岭古道”,其实与历史事实颇有差距,然而沿途有多处炮台遗迹可寻,不减损于历史情怀的领略。


五十人公祠

从八堵火车站出站,循小路,约15至20分钟,可抵达麦金路与八德路交叉附近的“五十人公祠”(注1)。庙匾透露了此地的旧地名-“港仔口”。

这里是清朝时期的八堵渡。《淡水厅志》记载:“八堵渡,厅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鸡笼要路。”正是昔日通往基隆的古道要津。

“五十人公祠”反映了先民拓垦的悲歌。五十位乾隆年间来此地开垦的安溪移民,因遭逢瘟疫,四十九病殁,一人下落不明,后人循迹至此,收其遗骸,合葬于此地,为缅怀五十人拓荒开基之功,而尊奉“五十人公”,并立祠纪念。

沿着庙前的八德路续行,在高速公路涵洞前右转下坡小路,不久,穿越高速公路匝道下方的人行地下道,抵达山脚下的聚落。循石阶而上,至“八德路78巷27号”民宅前,取右行,直通到底,即接登山口。

山径盘绕上爬,六年前的荒凉小径,如今以木板工法铺设土阶,路况改善,宽阔好走。约五、六分钟,上棱,坡度减缓,箭竹夹道。棱上视野顿开,狮球岭一带山峦景物历历在目,爬至更高处,基隆港、基隆屿,亦进入眼帘。远处海天水蓝一色。

随即抵达一小庙,供各式神像。此处即为“三角洲岭北峰”,海拔155公尺,有一台湾省政府图根补点,位于庙后屋檐下的山壁上,被庙身阻挡,只能远观而已。庙前不远,有叉路可通往三角洲岭。


上棱之后,箭竹夹道。

眺望狮球岭一带的山峦。


从狮球岭炮台眺望基隆港

仍循主路续行,不久抵达六角亭。凉亭无人,在此休憩,眺望附近山峦。六年前,与老婆爬山至此,曾闲坐此处聊天。

由凉亭至狮球岭炮台,约10分钟,皆昔日旧路。狮球岭炮台,正在整修中,将添盖木造观景台。爬上碉堡高处,为狮球岭展望最佳处,基隆港湾尽收眼底。

狮球岭炮台建于清光绪10年(1884),除这里的炮台之外,在东西两侧的山丘,另建两座炮台做为辅翼,三座炮台连成一气。以前来过几次狮球岭,却无缘一探。狮球岭东炮台、西炮台,成了今日之行主要探访的景点。

由狮球岭炮台前行,随即遇叉路,左往镇安宫,右往东炮台。入口设有施工栅门,未锁,进入后,土路宽大好走,未见施工景象。约七、八分钟,在“狮球高分25分右6”电线杆之前,遇右叉路。进入叉路,循棱上行,至末段转陡,杂长稍多,约六、七分钟,抵达“狮球岭山”的东炮台。

炮台区有一栋石砌拱砖营舍,类似狮球岭炮台的营舍,但荒废久,老树树根如八爪章鱼盘绕墙垣,树根狰狞又似树妖魔爪,盘住营门入口,显得阴森诡谲,而壁砖附满树根蔓藤。碉堡顶处尽是蔓藤青丛,周遭野竹漫生,地面覆满落叶枯竹,一片荒凉萧瑟。历史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1884年,法军攻打基隆时,称这座清军的炮台为“鹰巢炮台”。荒废的炮盘区堙没于土壤泥叶之下,不见其迹。基石位于营舍附近小丘高处的一座碉堡上,山顶竹树遮蔽,毫无展望,迥异于百年前的景象。


狮球岭东炮台。

狮球岭东炮台。

狮球岭东炮台。


平安宫

离开东炮台,循原路返回镇安宫叉路,循主步道往下走,顺道一访附近的“平安宫”。平安宫是基隆最大的土地公庙,据说也是基隆最早的土地公庙,想必昔日的古道曾路经此地。

古庙已重修,焕然新颖,但保留不少历年重修的古碑。上次游平安宫,漏拍了一处历史遗迹,庙前的一对石狮,左狮是由林朝栋所捐献。林朝栋在狮球岭对外的两次战争中,都曾率领团练兵勇,驻防狮球岭(注2)。

出平安宫,下石阶,沿途有数座日式石灯笼。石阶接车道,取左行,循车道前行,经“书院社区”的生态公园时,左叉路有指标往炮台山,经由左叉路越过小山棱,接主步道后,取左行,上行不远再转入左侧泥土小径,登上一座小山头,即为“炮台山”。

炮台山的山顶有残遗碉堡及炮盘遗迹,为狮球岭西炮台,已成为早觉会的休憩园地。但也因为如此,炮台区有人整理,营舍及炮盘区保存清洁完整,不致于像东炮台沦为树洞鼠窟般的萧然残败。

站上炮台区的高处,从树林隙间,仅瞥见片断的基隆港湾景致而已,附近林木已高长。一百二十多年前,此地曾见基隆港烽火漫天,如今但见港湾平静,海蓝山青。历史沧桑,百年悲笑,如过眼云烟,随潮水而去,徒留炮台残迹供旅人凭吊怀古而已。


狮球岭西炮台营舍。

狮球岭西炮台炮盘区。


狮球岭西炮台

狮球岭三座炮台,沿山陵高处而设,炮口齐向基隆港。基隆炮台之多,冠于全台,炮台各司其职,如大武崙、白米瓮 、杠子寮、社寮岛炮台,位于最外翼,期歼敌于基隆外海;二沙湾、顶石阁、仙洞等炮台,位于港湾附近,期阻敌闯入基隆港;狮球岭炮台则位于港口最内部,做为基隆最后的防线。

狮球岭炮台曾历经两次对外战役,一是1884年的清法战争,一是1895年的乙未战争,战绩一胜一负。一胜而台湾建省,一负而台湾割让,埋下台湾这百年来的悲情因子。

而炮台的战史既已眧彰于国史,又怎忍见其堙没于荒烟蓁莽,或沦为早觉会的活动场所呢?基隆文化局整修狮球岭炮台古迹时,实应纳入东炮台及西炮台,勿使历史遗迹逐渐消声匿迹。

探访西炮台之后,循主步道走至“南山早起会”,往崇德路的狮球岭隧道登山口下山。短暂伫足怀古,然后步行20分钟至基隆火车站,搭乘火车返回台北。

旅记日期:2008.12.10 【推荐本文给朋友】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时间记录】
八堵火车站—20分钟—五十人公祠—6分钟—八德路78巷27号民宅—14分钟—三角洲岭北峰—18分钟 —狮球岭炮台—20分钟—狮球岭山(狮球岭东炮台)
狮球岭炮台—5分钟—平安宫—10分钟—炮台山(狮球岭西炮台)—12分钟—狮球岭隧道—20分钟— 基隆火车站

注1:从八堵车站走至五十人公祠,沿途并无路标。出车站门口,左转入地下人行道,穿越铁路至车站北侧。然后向左行,在金华街190之3号民宅前,转入右前方小水泥路。然后过“八德桥”,再右转八德路,直行几步,再向右转,过“尚仁桥”,至尚仁国小,再转入国小门口左侧的水泥小径,然后沿着大水沟(大武崙溪)这条小径前行。穿过麦金路桥下,再走过港口桥,即可看见五十人公祠。可参考第0029篇旅记的地图。

注2:根据山友Yeh-Yu兄的考证,平安宫这座石狮的敬献者“林朝栋”系近代基隆人,并非清法战争时狮球岭守将林朝栋。从这座石狮的外观相对于其它日据时代的石碑及石灯笼都还要新颖,可见石狮的年代应该不是清朝年代。此外,这对石狮的另一座,敬献者为“洪丝娥”,而林朝栋的妻子为“杨永萍”,亦提供了一个反证。谨此提供读者参考。—-Tony补注于2009.09.21


八堵火车站。


八德桥上俯瞰基隆河。


尚仁国小旁的溪岸小路,通往五十人公祠。


高速公路涵洞前右转下坡小路。


抵达山脚下的小聚落。


山路整修过,路宽好走。


三角洲岭北峰。基石在庙后屋檐下。


六角亭。


狮球岭炮台。


从狮球岭炮台高处眺望基隆港及市区。


狮球岭东炮台,沦于蓁荒蔓草中。


平安宫前的石灯笼及牌楼。


“林朝栋”捐献的石狮。


平安宫的古碑。


狮球岭西炮台碉堡。


往崇德路方向下山。


狮球岭隧道。


基隆火车站附近的街景。

相关新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山林森呼吸 漫步林业遗迹桃园东眼山步道
日本香川赞岐满浓公园百花争艳
日本香川单车一日游:琴弹公园、钱形砂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