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学生“农转城”户籍问题引关注

标签:

【大纪元11月02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导)近日,有关重庆多所高等院校强制学生户籍“农转城”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学者认为,在社会保障和住房等城市基础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宜采取强制性的一刀切政策。

“户籍”作为中国划分城乡差别的现行制度,曾使众多农家子女力求借助高校就业分配或参军转业等方式,实现获得城市户口的希望。但随着城市高房价、难就业等压力的变化,户籍制度的一些改革举措却引发争议。中国官方的“中广网”报导说,为了实现未来10年内,重庆市计划把10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户籍的新政策,重庆多所高等院校出现了针对农村大学生户籍的“强转”和“劝转”现象。甚至有些因拒绝户籍“农转城”的学生被停发助学金或受到处分。

周一晚间,本台记者致电重庆市教委设立的“大学生转户工作咨询投诉电话”,但是电话无人接听。一位重庆理工大学的学生表示:

“好像听说了,但是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不是农村的。现在是晚上,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明天打过来也可以。”

根据官方媒体的报导,目前学生户籍的“劝转”现象涉及重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师范大学、三峡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长期关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的重庆法律人士郑建伟指出,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就业难、压力和城市高房价等实际因素,是他们不愿放弃农村户籍的主要顾虑:

“(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情况下,把他转成城镇户口,(虽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考进了大学,好像就可以享受城镇的待遇了,但是实际上他所有的待遇没有跟上的。在就业、养老、医疗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的情况下,又失去了土地,遇到当地征地的时候,要回去说我要按照农村户口来获得补偿,当地就会说你已经进城了,是城镇人口了,就不应该参加我们村里的分配了。可见这个户口,它的变化就会有很大的经济利益。”

据了解,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9月15日 “重庆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推进会”上表示,10月底前,全市农村学生转户率总体达到95%以上,并将转户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区县教委和各高中专院校的年度考核。有数十年教龄的重庆穆老师认为,官方的“指标任务”正是目前重庆校方和学生面临“农转城”压力的核心问题,在“转户”问题上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权利和愿望:

“毫无疑问,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各级部门的做法是严重地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转户口、不转户口是他的自由,而采取做工作这种办法,像强迫的办法,这是严重地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为今天下午我就到一个学校去,它采取的办法就是上级对下级部门进行电话安排,最后到班主任是电话通知,那就完全会出现什么呢?就是强迫动员了。”

郑建伟也认为,在社会保障和城市住房等基础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不能过激:

“把农村户籍转变成了城镇人口,但是他的社会保障呢?在农村他是有土地保障的。因为城市没有宅基地,你就得去挣钱购房。进入城镇,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养老、医疗都要靠自己去挣钱缴纳。但是你又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这个时候你的养老和医疗就得不到保障了。一个好的政策需要一个很好的保障。最根本的利益牵涉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因为没有就业,养老、医疗这些都没有,包括住房。所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会出现。不能说一刀切,这个是不科学的。”

据报导,重庆市教委日前下发《关于重申严格遵循学生转户自愿原则的通知》,指示要纠正目前大专院校将户籍转户与学生毕业证颁发、资助和奖学金等挂钩的现象。

相关新闻
宁夏城市孩子抢办农村户口
林保华:中共应该向农村户口发放金钱或消费券
林保华:炮轰户籍问题的媒体共同社论
中国学术界频造假 学者:像病毒在污染世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