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圣诞老人改穿化纤 中国制再掀话题

人气 1

【大纪元2010年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熙综合报导)圣诞节即将到来,今年圣诞饰品比前两年热销,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制造商为了反应成本,开始在材料上动手脚。今年的圣诞老人和雪人,已经不再穿棉衣,肚子也改填沙粒。少了棉衣的柔软质感,这样的作法消费者是否能接受?一向令人担忧的中国制品品质,又再次被掀起话题。

浙江省义乌市是全球最大的圣诞饰品制造地,全球一半以上的圣诞用品都来自义乌。据统计,目前约有400家商户集聚在浙江义乌经营圣诞用品,涉及玩具、圣诞树、服饰等近1万5千种商品。

据《世界工厂网》报导,一位经营圣诞商品的店长表示,随着棉花价格的不断上涨,原来棉制的衣服在8元左右,改成了化纤材料,但零售价还是涨了2元。

《华尔街日报》报导指出,今年棉花价格一路攀升,每包25公斤的棉花,11月初才从260元涨到280元,几天后又涨到350元,到了11月中更升到了380元。这对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圣诞用品制造商影响明显。

《工商时报》报导,航太工艺品公司是义乌最大的圣诞用品生产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根军表示,制造圣诞用品的塑胶、油漆、铁丝、白胶、金银粉等原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这部分成本涨了约15%。

在义乌制作圣诞用品的黄以明向《联合晚报》表示:“圣诞用品是消耗品,以化学纤维替代棉花不会改变产品的功能,但能帮助我们压低成本。”他认为这种调整是值得的。但值不值得还是要消费者说了算。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正在帮全球各大名牌代工。《中国经济观察报》指出,许多品牌曾被外界询问在中国代工的问题,他们的反应都是严正否认,就怕与中国制造沾上边,会对品牌形象产生不好的影响。

名牌精品对于中国的广大市场难以抗拒,对“中国制造”却又难以启齿。据《自由时报》报导,这些代工厂往往跟名牌签有保密协定,不得透露内情。

虽然,高价精品在中国制造已经不是秘密,不过,这些精品,尤其是标榜欧洲百年工艺的品牌,既要维持形象与品味的光环,还要追求利润与成本的管控,将订单转往中国代工,但他们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法来掩蔽非欧美制造的事实。

如果掩盖不好,恐怕会步上Coach和Burberry的后尘,被批评只能算是时尚品牌,不能说是奢侈精品。

相关新闻
楼市内卷严重 苏州实行买房全家即可落户
投资湖南桃花源古镇 大批投资者血本无归
美新限制下 华为昇腾AI芯片被曝增产遇阻
中国经济衰退冲击养老院 农村现“退院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