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满意度11年来最低 或触发极端事件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0年1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董韵采访综合报导)12月14日中国社科院发表社会蓝皮书显示,民众对生活、政府的满意度都下跌,有近七成四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学者指出,通货膨胀持续会引发更多社会问题,目前中国社会矛盾积累越来越多,各种群体事件频发,并进一步可能触发极端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第4季度,城镇居民对物价的满意指数,降至11年来最低,有近七成四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加剧,有逾六成一居民预测下季物价再升。另外,有超过七成五的受访居民认为,楼价过高和难以接受,比率是有数据以来的最高。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说,民众今年对政府及生活整体满意度均下降,如果持续,将成为社会问题,不排除部分民众会采取向社会报复等极端行为:“而且时间延续一定的长度,比如说几年或者两年、三年都这样,那就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居民对社会信心的下降”。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很多食品的价格上涨了20%甚至是50%以上:“人民的收入增长实际上是比较慢的,跟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是不一样的。中国绝大部分百分之七、八十的就业是在民营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即使在你国有单位像我们在大学里面,我们也感觉到好像10年这个收入就没有什么增长,然后再加上物价的不断上涨,远远超过CPI所显示的一个数据。”

《蓝皮书》指出,物价持续上涨,趋势需要警惕,特别是对低收入人士造成的影响。胡星斗表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他们很多生活费用都是靠相互借贷,如果遇到生老病死,基本上是不怎么花钱看病,甚至是不治而亡。可能会触发极端事件:“而且特别是现实生活中腐败的,贫富悬殊的这样的现象非常严重。那些事是有可能发生的,随时在某地都可能发生各种极端的事件,而且群体性事件也有可能比过去会更多。”

保经济增长第一位 控制通膨第二

此外,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2011年通货目标作出调整,通货膨胀率从3%调高到4%。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简天伦博士对大纪元表示,这一政策调整说明,“因为利率没有提高,所以它的目的是希望经济增长。保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的,控制通货膨胀为第二。实际上,政府的目标是保GDP增长,不在老百姓身上。”他说,“通货膨胀率高了,老百姓的钱就贬值,在银行存款相当于付利息,老百姓的钱就越不值钱,钱贬值了。”

他也表示,通货膨胀率过高不排除会引起一些极端的社会问题。他举例说,“89年的学生运动,其实跟通货膨胀有很大关系。”

“GDP增长与老百姓的收入不是直接相关的。因为国内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相当厉害。”“通货膨胀率提高,对食品的影响很大,(所以)对穷苦的老百姓来说,影响很大。对富人来说,影响不大。” 简天伦博士说。“通胀率比存款利息高,这实际上是付利息。买的东西越来越贵,尤其是食品。吃穿费用大了,对生活有影响。对于低收入者,影响非常大。”

政府文件调子很高 效果很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社会的矛盾积累得越来越多,尤其是土地拆迁,强征土地强征房屋造成了一些群体性事件。根据目前官方的一些数字,一年的群体性事件高达2、3万起,而且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就是50人以上才算是,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紧张度,并且这样的矛盾冲突是越来越集中。

夏教授认为:虽然政府文件调子很高,但效果很差。他说,感觉喊的口号比较多。如果往深层挖,这涉及到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问题。

对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防通胀,保民生”,夏教授认为是老调重弹, 他说,这样的执政方式或者发布规划的这方式本身就有很多的质疑,这样老百姓的参与度本来就很低,最后说出来的东西都是非常大而空的,很难有具体尺度指标来表明普通老百姓将从中怎样受益。

相关新闻
加拿大八月物价降低 通胀不成威胁
Fed指通胀物价有上升压力 美股翻黑急杀
物价忽高忽低 通胀压力被掩盖?
美国生产者物价七月大涨1%  通胀压力渐显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