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伦:岁末回首中国经济

张经伦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2月27日讯】编者按:这一年,关于中国的经济现象,有着太多流言。然而,数字会说话。真实的数据,终于厘清令人悲愤的真相。

一些真实的对比让人伤心,一些生动的数字让人痛心……。岁末回首中国经济,令人不由得感到深沉的悲愤。

回顾是为了展望未来。2011年,你有些什么新的期待吗?让我们从2010年的经济体检开始。

税赋

中国的税赋五花八门、频繁调整,且越调越重。当前税收的状态:给股市去泡沫,调高印花税;给房地产降温,酝酿房产税、物业税;为了保护环境,出台车船税;加强控烟力度,提高烟草税。

不断酝酿出台的各式新税种和各色等待“提高”的老税种,理由更是冠冕堂皇。

无须多说,事实俱在。

“为了进一步加大控烟力度,烟草税率肯定会继续提高。”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货劳司消费处处长胡先明提到明年有望出台的烟草税调整方案时,如此表示。

有消息称,从2011年1月1日起,国家将取消现有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1.6L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车辆购置税将由现在的7.5%调高到10%。据称,正在审议中的车船税也基本定下上调的基调。

在海关关税上,苹果产品iPad也引发了关税之争。

海关早有个人携带超过5,000元价值物品进海关要收税的规定,尽管iPad的部分机型售价在5,000元以下,但其被中国海关归列为电脑产品类,征收1,000元人民币的定额税,征税比例高达20%。

过去自用商品海关大多放行,但2010年8月1日起突然收紧,严查对像蔓延至名牌衣服、箱包、奶粉等,甚至一些内地游客自用的旧手机、相机、电脑,若出境时未申报,返回时必须证明来源,否则也可能被要求缴税。

上述提及的几类税收仅是零星点点。明年即将推出的房产税、即将新开征的环境保护税种、有望进行的资源税改革,每一个税种都提醒我们中共财政收入将增加,企业和人民负担将加重。

一叶知秋,也就难怪中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百分比远超GDP增长。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有望突破8万亿元,全口径计算则突破10万亿,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6%,远高于GDP增速。

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报告,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确定宏观税赋,2007年至2009年,宏观税赋水平分别达到31.5%、30.9%、32.2%。以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而论,最多只能进入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而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类国家的合理宏观税赋标准约为20%,但中国的宏观税赋却超过高收入国家30%的标准值。

200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全球税赋痛苦指数排行榜”上,中国排名全球第二。2010年,“全球税赋痛苦指数排行榜”上,不知中国能否冲击第一?

收入

相对于“痛苦的”税赋,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披露,1992年至2007年的15年间,中国职工工资报酬所占GDP比重降低了12%。大多数市民的实际感受和相关机构的调查相契合。近年来,中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速相对缓慢,远低于GDP增速,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但中国人有多贫穷?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他的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中作了最生动的描述。他把各个国家的薪资收入加在一起,除以这个国家的GDP,然后来作个比较。这个比例欧洲最高,平均是55%,日本是53%,澳大利亚47%,韩国是44%,南美洲的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平均是33%,东南亚包括菲律宾、泰国平均是28%,中东包括伊朗和土耳其大概平均是25%,因为没有详细的非洲数据,他估测非洲应该是20%以下。

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和哪一地区的人相近呢?他在他的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他的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国的比例跟非洲差不多。

事实上,中国的这一比例仅有8%,远低于非洲,是世界上最低的。

至于人均工资,据郎咸平计算,每小时人均工资第一名是德国,大概是30美元,第二名美国,大概是22美元。中国比泰国还差,泰国还接近2美元,而中国人0.8美元一小时,全世界倒数排第一名。

但是我们有排第一名的,那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根据朗教授的计算,中国人一年的工作时间竟然高达2,200个小时,美国跟中国比差远了,它们只有 1,610小时,荷兰最低只有1,389小时,日本稍高是1,758小时,巴西、阿根廷仅次于中国,分别是1,841小时和1,903小时。

中国的工人,拿的是全世界最少的工资,但工作时间却是全世界最长的。无怪说网上流传中国工人吃的像猪,干的像牛,管得像奴。

这些数据,已经让我们很悲伤,可郎教授却表示,这还只是指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感受。

对于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朗教授用“可怜”来形容。有多可怜呢?就如同网路上一个贵州农民家庭的生活账单上所说的:“既然有盐,还要酱油干啥?”。

呜呼,无言!

GDP与贫富差距

GDP的问题迷惑了不少人,总量全球第二不能掩盖人均排名百位之后的现实。自我陶醉式的骄傲只能麻醉自己一时,清醒之后还是痛。

2010年二季度GDP总量数据公布后,许多中国人欣喜若狂: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商务部发言人姚坚随后承认,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

商务部同时表示,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即使按照中国人均收入1,300元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年初,温家宝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外方主要代表时透露,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靠这样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数字实在难以骄傲。比起不值得骄傲的GDP,更让人不值得骄傲的是收入差距。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基尼系数作为衡量贫富分化的指标,从0到1表示社会从完全平等走向完全不平等,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09年的0.47。早在10年前就超过了0.4的安全值,之后官方的数字就一直徘徊在令人怀疑的0.45左右。

有学者研究,事实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59的高危线。国际公认的是:超过0.6,就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动荡。

看看中国的大城市,新富阶层打高尔夫、买豪华别墅、购名车、住豪华酒店,但那些众多的城中村里,及城乡结合部,外漂来的农民工们却靠出卖苦力艰难的过着生活。

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城市找饭吃,即使掏厕所、背尸体这样的活也争先恐后地去干。生活的艰难常导致城市中众多的老年乞丐在要饭,成群结队的年青女孩子为贫困所迫不得不出卖肉体,而年青男孩子们铤而走险也导致犯罪率节节攀升。

与此同时,从1993年始,中国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头号市场,年消费16,000瓶。任何名牌产品在中国销路都极佳,富裕阶层将中国塑造成了奢侈品消费大国。

贫富差距尽管巨大,但中国政府似乎无意解决,极权体制决定了特权阶级及与特权阶级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暴富阶层的存在。面对低层百姓的觉醒,依靠暴力来“维稳”是中共政府让人耻笑的特征。

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这是世界上衡量楼市是否泡沫的一个重要指标。

世界银行提出发达国家正常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间,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则在3~6之间。一般而言,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可视为泡沫区。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在2009年,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超10,其中深圳为15.1,北京为14.9,上海为9.7;二线城市的厦门、杭州,比值也分别高达13.1和10.9。虽然2010年尚未有相关数据,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比2009年、2010年房价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居民收入增长有限, 2010年房价收入比将高于2009年。

尽管政府狂呼“调控”,但事实上,临近岁末,房市仍然火爆,楼价依旧高企(居高不下)。动辄上百万元的楼价令许多人由不敢想像变为习以为常,想买房的普通劳动者就必须打定主意签下“卖身契”,付出巨额积蓄不论,还需再当几十年“房奴”。

2010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85%城镇居民家庭买不起房,近半数城镇居民当前对政府的首要期望是“降低房价,解决住房难问题”。

房价,成了城镇居民心中的痛。

但中共的经济发展不离开楼市,地方政府的钱袋始终挂靠土地市场,楼价降下来让百姓买得起始终是奢望。

通货膨胀率


年关将近,通货膨胀严重。北京一失业男子在车阵中背着孩子向人乞讨。(AFP/Getty Images)

中共过度印刷钞票成就了今天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蹩脚的经济政策让老百姓成了通胀苦难的承受者。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令特权阶层提前攫取了资源,也变相掠夺了老百姓的储蓄。

尽管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是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中共政府从来不公布通货膨胀率,CPI也就成了通用的衡量指标。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通胀进一步恶化。

年初订下的3%CPI涨幅红线就已经使储蓄负利率成为可能,可事实更令人激愤,CPI涨幅早已奔四过五。统计局的CPI与大众对物价上涨的感受相差甚远,经济分析人士都不相信统计局的数字能够反映真实。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CPI已经远超5.1%,甚至已达两位数。

呜呼,想想在广州的一对农民工夫妻,供着一个孩子读书的他们都感到生活艰难。上个月我打电话,女主人告诉我,通胀了,现在钱都不够花,有时候两个人吃饭,节约一点,一个月用100元。100元?广州的普通盒饭都将近10元了。

低收入阶层数量巨大,也是受通胀影响最大的人群,面对持续的通胀,即将到来的年关是发愁的日子。

中国人的税赋很高,中国人的收入最低,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最长,中国人的忍耐力也最强。

买不起高价房,我们睡蜗居,可是我们还得面对高通胀。2011年,中国人会想怎么样?◇

本文转自204期【新纪元周刊】“中国经济观察”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06/8873.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专家:中国经济模式绝非美国的解答
张经伦:中国经济观察
摩里斯:中国经济2020迟滞
张经伦:内楼 外汇 中国经济腹背受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