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震不碎的爱 伊甸到宅复健伴心伤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8日报导】台湾援外 友谊满载系列(3)(中央社记者施馨尧台北18日电)川震震垮逾万人的平静生活,利用有限资源,伊甸基金会深入四川九龙镇,到宅复建服务,为灾民重拾灾前笑容,医治看不见的“心伤”。

2008年5月12日,一场强烈地震,改变中国上万名四川省汶川居民命运。事发当下,国际关注焦点在几个重灾区,伊甸国际发展处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邝伟诚说,由于不希望资源重叠,评估后决定进驻资源稀少,位处四川棉竹市北边的九龙镇。

靠近白云山与跑马领的九龙镇,是以务农为主的小镇。512地震后,全镇95%房屋倒塌损毁,1000余人受伤,超过300人死亡,整座城几乎化为废墟。

邝伟诚说,伊甸不是以立即急难救助为目标,而是为灾民复健,让中途致残的人重新站起来。于是,灾后半年伊甸加入术后磨合、复健和陪伴灾民的服务。

“我们决定不要他们走,而是让我们过去”。邝伟诚指出,由于资源有限,每项复健工具都就地取材。居民求好心切,为了赶快康复,一早拄着拐杖步行3至4小时到卫生院,复健半小时后,又急忙在太阳下山前回到山上,也有一些人因残疾根本无法行动。因此,挨家挨户的“到府服务”就此展开。

邝伟诚说,九龙镇的物资与生活条件,等同于民国30年代的台湾。当地卫生局科长曾跟他说,如果没有这次地震,根本不知“复健”为何物。从前只拿损伤药膏涂涂抹抹,经历地震才知道灾后重建复健科的重要。九龙镇重建过程中,当地政府导入许多资源,学校或医疗大楼中都纳入复健科。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台湾也受到波及。多位领有高薪的职能与物理治疗师放弃工作,长驻九龙镇1个月以上。他说,曾有几位志工的父母知道孩子因此辞职,气得打电话大骂他们是诈骗集团,但看到成果后,也只能信服孩子的决定。

在服务过程中,伊甸基金会遭遇到一位“沉默小天使”,3岁女孩秀秀。邝伟诚说,秀秀的祖母复健时,带她到复健室,社工们几次跟秀秀打招呼,却毫无反应。秀秀的祖母才说,秀秀原本是活泼开朗的孩子,地震时房屋瞬间倒塌,虽在祖母怀中躲过肢体外伤,但心灵却受到打击,从此沉默不语。

邝伟诚指出,伊甸基金会联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咨商社工,让她们介入协助。经过几次治疗后,秀秀已逐渐展开笑容,相信不久后会恢复从前活泼开朗的个性。

参与服务的物理治疗师林盈洁说,有天德阳市文庙广场举行改革30周年纪念,看板中部分是512地震纪录。那些四肢健全,不曾受伤的人们立足在看板前许久,有人甚至拭着泪,她才明白原来看不见的悲伤、心灵的伤害更难抹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