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父郑崇华的傻瓜行动力(2)

伍忠贤

人气 15
标签:

伍、绿建筑

根据环境专家推估,全球建筑相关产业消耗地球能源、水资源的 50% 及原材料的 40%。同时产生 50% 的空气污染、42% 的温室气体、48% 的固体废弃物,建筑产业显然是破坏地球环境的祸首之一,自然也就成为环保的主要重点。

环保节能的观念,早在郑崇华儿童时就已经深埋在他的心里了。小时候住在福建乡下,夏天天气燠热,根本无法到街上玩耍,只能在家里跑来跑去,但是家中却是凉快无比。中国老式建筑原本就有绿建筑(Green Building)概念,虽然比不上冷气机的泌凉心脾,但日子过得也很不错。

郑崇华表示,绿建筑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大量运用自然环境来节省电能,包括种树都是一种方式,而改善环境的效益也远大于运用新科技产品“强迫省电”。

绿屋顶计划,帮芝加哥降温

1995 年 7 月中旬,美国芝加哥市连续五天受到热浪袭击,每日的温度变化,竟然从摄氏二十多度窜升至四十度上下。每栋大楼冷气空调的高耗电量,让电力系统几近瘫痪,将近五万人无电可用。救护车在街廓上大排长龙,等着要把中暑的病患送进医院。

气候暖化加上热岛效应(注:冷气、汽车废气等造成高温),创下一周内热死 739 人的记录,让芝加哥名副其实地变成人间炼狱。

1989 年上任的芝加哥市长德雷,看到芝加哥每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热浪袭击,苦思如何帮城市降温。

1990 年代末期,德雷市长到德国旅游,看到当地房屋屋顶种满了植栽,经过询问后,才知道德国人在屋顶上种的花花草草,看上去虽不起眼,却可避免屋顶直晒,帮助建筑物降温,下雨时还可以减少雨水流失、协助贮水,并降低用电与水资源的消耗。

德国经验带给德雷灵感,2000 年,他站在芝加哥市政厅的楼顶上,宣示推动美国首创的“绿屋顶计划”,要帮芝加哥降温。

他选择当地的原生种植物,用矮树与草皮,把原本生硬灰冷的市政厅楼顶,装饰得生机盎然。

市政厅的绿屋顶计划成功后,引发热烈响应,迄 2008 年初,已有 200 万平方英尺(5.6 万坪)屋顶绿化了,这股绿屋顶热潮从芝加哥吹向亚特兰大、西雅图和多伦多等城市,在北美蔓延开来。

国内的绿建筑

台北市居民最常见到的绿建筑(green building),应该就是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2008 年 6 月,市长郝龙斌推广节能减碳的电视广告,便是以此馆来做示范。至于绿色“厂办”(工厂与办公室)的最佳典范之一,则以台达南部科学园区的工厂(简称台达南科厂)最著名。

台达位于台北市的总部盖得早,由于来不及适用绿建筑的条件,但为了至少能达到“绿屋顶”的要求,就在屋顶设立生态池,不仅有隔热效果、减少冷气等使用量,也是员工纾解压力的世外桃源。

2000 年时,国际上开始风行绿建筑,美国绿建筑协会也推出 LEED 绿建筑认证制度(Leadership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2005 年 4 月下旬,台湾成为世界绿建筑协会第九个会员国。富邦福安纪念馆大楼是台湾第一栋从设计开始,就朝绿色的商用建筑。

2003 年,当台达计划兴建南科厂房时,郑崇华刚好接触泰国的绿建筑,因此决定在台湾兴建第一座绿建筑厂办,可以开放所有人参观,作为教育、示范的基地。“有成功模式给人家看,大家就会相信。”他说。

为了彻底了解具节能效应的“绿建筑”理念,郑崇华聘请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1954 年次,东京大学建筑工学博士,设计嘉义市二二八纪念馆)来台达开班授课。2004 年,郑崇华带着基金会和台达主管,实地探访泰国的绿建筑社区,研究他们如何只用正常用电量的 6.25%,却可达到同样的生活品质。

“我退休以后要到建筑系上课,学绿建筑。”郑崇华提到他的新学习计划,内心充满了兴奋之情。

郑崇华表示,世界上建筑物的能源用量,约占总使用能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也是相同,建筑物的寿命高达几十年,对于日后的能源使用影响久远。基于珍惜地球的宝贵资源,期许台达新建的厂办都是绿建筑。

例如,2008 年 10 月 8 日动工的旺能龙潭厂,但因桃园县府未把工业区厂编公告,因此该厂施工喊停,但一旦土地问题解决,旺能会依计划建厂,目标是同时拥有美国 LEED 与台湾内政部绿建筑认证的环保建筑。

2005 年,第一座绿建筑厂办落成

位于南科的台达厂房,聘请林宪德当顾问、在建筑师石昭永设计下,郑崇华和高阶主管,还特别走访欧洲、泰国等地,参观国外知名绿建筑,加入自己的设计中。

台达南科厂,2004 年开始动工,2005 年 11 月完工,占地 1.89 公顷,主要以生产不断电系统、机电、太阳能转换器和车用电子等产品为主、拥有 260 位员工。

2009 年,荣获钻石级的绿建筑标章

2000 年,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开始推动绿建筑,开始受理申请“绿建筑标章制度”,2000 年起强制要求绿建筑标章认证审查,台达南科厂是内政部绿建筑编号第 100 号的建筑物,也就是在之前,已经有 99 座建筑物以绿建筑物的型态设计。

这显示台湾企业对于绿建筑的潮流发展已有共识,只不过九项指标(详见表 4-10)不见得都能达成,台达南科厂是第一座九项指标全部达成的绿建筑。


2006 年 12 月 4 日,台达南科厂举办授证典礼,获得内政部第一张“黄金级”的“绿色建筑”标章,也同时拿下其“2006 年最佳优良绿建筑大奖”。

2009 年,获评鉴升级为“钻石级绿建筑”。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所长何明锦表示,希望所有的公、民间建筑的设计,都能以台达南科厂为标竿。

绿化量

走进台达南科厂区,目光所及的尽是大量种植的草砖、生态池及草地,跟一般的科技厂截然不同。台达厂办标榜一座结合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绿建筑暨教育实验场所。

生物多样性

厂区内有 400 多株的大小乔木及 3,000 多株的灌木,全部都是台湾原生树种与诱鸟、诱蝶植物,由生态密林和生态水池组成的绿色生态中庭,创造了一片提供野鸟昆虫栖息的原生植物密林和生物多样化绿地。预计每年可提供 1 万多只鸟类与 120 万只昆虫的食物来源。

日常节能

这栋建物从窗户设计开始,便计算日照型态以及采用阻隔红外线的玻璃,让办公室不需开太多的空调。建物正面朝北,因为北向的日照稳定,台达在正面使用 Low-E 的低能量、低幅射玻璃,可以隔热透光,省掉空调、照明的用电,东西向部分则是以不同方向的窗户避免太阳直射,让太阳发挥到照明的功能,却避免因日晒造成室内温度上升。

北面朝向的问题是冬天风大,一楼大门的前景除了造景,最重要的是还有扰风的功能,冬天时可以阻隔风向,减低大门的风压。

员工平常的习惯也影响到节能的成果,例如弹性照明的开关,让坐在窗边的人可以选择不开灯;楼梯就设在大门一进来最显眼的地方,让人自然的选择走楼梯,这不只是节能,还可以健身。

依据经济部 EUI 值的标准,每年每平方公尺楼地板面积的耗电量要在 241.9 度以下才是节能建筑,南科厂只有 148 度,只有标准值 59.4%,比一般的节能建筑还省了 4 成的用电量。这还是相对于办公大楼的用电量,南科厂是厂房建筑,厂房的用电量大都使用于大型机台与电源供应器的相关设备,用电量更高于一般的办公室。也就是说,实际上,南科厂所节省的能源还远高于这个数字。

2007 年,南科厂还做了电力回收系统,以往电源供应器制造过程中的测试、充电、放电会消耗掉不少电力,2007 年后约可回收 75~85% 的电力。

小档案

Low-E(Low Emissivity)玻璃就是低辐射玻璃,利用玻璃表面特殊金属镀膜(硬镀膜或软镀膜)或 PET 贴膜,采物理 PVD 真空溅镀方式,来降低太阳辐射热,并保有良好透光率。

在节能目标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好的记录是用电量只有一般建筑的 6.7%,郑崇华因此给同仁的目标是,开始要省一半电,然后再一半、再一半、再一半。

二氧化碳减量

人们一打开大门,透过空气浮力塔,气流进入室内时,冷空气留在室内,热空气会上升到上层,由顶楼的空气浮力塔排出,即可随时维持空气的清新。比起一般冷气最强劲的无尘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 600 ppm,南科厂只有 530 ppm,比室外的 200~300 ppm 高出不多,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也避免室内因过高的二氧化碳让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做事。

室内环境

台湾本属高温高湿的亚热带海岛型气候,室内环境很容易成为细菌、霉菌的温床,而室内空间长时间无新鲜空气交换,因而“病态建筑症候群”病例时有所闻;加上地狭人稠,大多数室内空间均有人口密度过高与装修建材使用过量的情形,造成许多材料浪费并产生新的室内污染源。

尤其是室内装潢建材在制造过程中,为了性能考量添加各种化学物质,以致房屋装修完成后,这些化学物质随着时间和温度变化,大量地散发在空气中。其中甲醛是一种已经被证实的化学致癌物质,有必要特别注意居家或办公场所的建材安全性。

此外,根据研究证实,如果生产一公吨的水泥,将会排放 0.85 吨二氧化碳,因此,为了符合环保,最佳的做法就是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窍门之一不外乎使用飞灰、炉石粉和硅灰等。

有鉴于此,绿建筑推动方案把室内环境品质纳入评估,并建立绿建材制度。“绿建材”,系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利用循环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小档案

绿建材

1988 年,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中首次提出绿色建材观念,“绿色”是指其对永续环境发展的贡献程度。

1992 年,国际学术界才为绿建材下定义: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利用循环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称为“绿建材”。

为了达到这九大指标,所使用的建材应具有“健康、生态、再生、高性能”等基本功能,并经政府或授权机构评审合格颁给标章,例如:
选用无公害的奈米涂料。

绿建筑兴建成本可能贵一些,但是可以让住户更健康。美国有份调查指出,高品质的办公环境可以提升员工 18% 的工作品质。“员工生病减少,请假就会减少,这就是赚到了。”郑崇华笑着说。

当我们推开南科厂大门走进大厅后,身处没有冷气的办公室,却丝毫不觉得燠热;满室的绿色植栽和自然采光,减少了一些职场给人的严肃气息。安静、凉爽与自然的风流,就是本建物给人的第一印象。

根据南科厂 2007 年 1 月所做的员工调查,员工的满意度达 95%,连海英俊都吓了一跳。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高出了二、三成,这也符合“《绿色资本主义》一书当中所说,企业推动环保和节能可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基地保水

透过雨水回收系统,每年可以回收 4,100 吨的水量,用在浇灌、马桶、生态池上,一年约省下三个月的用水量。

水资源

主要是指用水效率化,包括省水水龙头、马桶等省水装置。

污水垃圾减量

省水马桶、资源回收等,皆有助于污水垃圾减量。

废弃物减量

在建材方面的废弃物减量有两大方面,一是在兴建时尽量使用“再生建材”,让资源能生生不息地循环使用。一旦日后建物拆毁时,也是如此处理,将可以减少营建废弃物一成。

额外成本

有关于此厂房,为了达到绿建的标准,营建成本增加多少?2007 年 3 月 18 日,《经济日报》专题报导,公布答案:“建筑成本 1 亿元,比传统工法高出 10~15%。”

由图 4-2 可见,绿建筑的“效益成本分析”(一般俗称成本效益分析),可说是“花小钱省大钱”。

从示范到全面实施

郑崇华对南科厂很满意,并宣示未来新建的厂房,都会以绿色厂办的标准来建造,甚至连捐赠给中央大学、成功大学的研发大楼,也全都是绿建筑。

由于台达在环保领域的名号响亮,连对岸都有耳闻,在大陆中央政府当中地位崇高、负责整体经济政策拟定的“发改委”(有点像台湾的行政院经建会),在 2007 年 1 月来台的紧凑行程当中,都还特地走访南科厂参访。@(待续)

摘编自 《台达电的绿能传奇:环保教父郑崇华的傻瓜行动力》 达人馆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川震纪录片 《公民调查》香港放映
全黑环保Google原来是个山寨版
台抢绿能商机   电气二轮车问世
新头壳“幸福加油站”唤醒对幸福的渴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