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格:打破英国两党政局的自民党领袖

标签:

【大纪元5月5日报导】(中央社伦敦5日法新电)英国“自民党”(LiberalDemocrat)党魁克莱格(Nick Clegg)一向被看好能成就大事,但谁也没预料到过去几周内,他竟从跑龙套的角色,迅速窜升为明天大选的明星。

克莱格在三场电视辩论中对抗工党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及保守党党魁卡麦隆(David Cameron),他自信满满的表现,让原本是第三大党的自民党在民调中冲上第2,突破数十年来2党独大的局面。

现年43岁的他上月在一项民调中获选为受欢迎度仅次于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政党领袖。如果另外两大党无法赢得过半数,现在几乎确定克莱格将掌握制衡的力量。

许多人认为他为选战带来活力与改变契机,外界因此将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相提并论,他本人称之为“荒谬”。

世事瞬息万变,“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9月的民调发现,36%选民从没听过克莱格这号人物,而他在每周下议院辩论中试图引起注意,却往往失败,企图心较不足的人,可能早被这样的挫败击垮了。

他2007年12月带着远大计划接任自民党党魁,捍卫公民自由的强硬作风,并以公开批评阿富汗战争、打破国会禁忌等迅速打出知名度。

克莱格大力支持欧盟与欧元,以及本身的多国背景,确实让他独数一格,但高贵的出身也让他与伊顿(Eton)中学毕业的保守党领袖一同被品头论足。

克莱格的家庭历史有很高的异国成分。他的妈妈是一位出生在印尼的荷兰人,童年时曾被日本人拘留在训练营,12岁时才到英国。他的爸爸则是一位具一半俄罗斯血统的富有银行家。

克莱格的太太米瑞安(Miriam)是一位西班牙裔的商业律师。他们在2000年结婚,而3个孩子全部都有双语能力。克莱格本身则能说荷兰语、法语、德语及西班牙语。

克莱格的国际主义一度引来右派“每日邮报”(Daily Mail)质疑他的“英国性”(Englishness),并引述2002年克莱格在具名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英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顽强迷恋”(tenaciousobsession),而抨击他不够爱国。 克莱格与后来的好莱坞女星海伦娜波汉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曾是伦敦贵族学校“西敏”(Westminister)中学同学。

他16岁时参加到慕尼黑的校外旅游,喝醉酒放火烧了1批稀有仙人掌,惹出麻烦。

后来他进“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主修社会人类学,当时也曾主演奥斯卡导演山姆曼迪斯(Sam Mendes)执导的戏剧,两人至今仍是好友。

2005年,他以北英格兰雪菲尔哈伦(Sheffield Hallam)区议员身份进军国会,展开他令人叹为观止的崛起之路。(译者:中央社林仟懿)

相关新闻
英国自民党领袖:我们会主导下届政府
英国史上首场 大选电视辩论15日转播
英国史上首场政党领袖辩论 自民党获胜
英史上首场大选电视辩论  近1000万人收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