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文标示贻笑大方 上海推净化引争议

人气 397
标签: ,

【大纪元5月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6日电)北京在2008年奥运之前,曾经整顿和净化各种标示和菜单上的英文,上海为了举办世界博览会,也花两年时间做这件事,但有中外人士觉得,让英文保有一些中文味道,未尝不是件好事。

“纽约时报”报导,原本在1家德国电台担任记者的纪韶融(Oliver Lutz Radtke),可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清格利希”(Chinglish,意译为中式英文,系由Chinese与English两字合成,其中Ching在英文中亦可指清朝,早期美国人亦习以此贬称华工)专家。

他认为,清格利希是语言文字具有生命力的证明,中国应该善待中英文融合后所形成的这个奇妙产物。他并说,中式英文有如珍稀物种,应当加以保护。

纪韶融说:“如果把所有标示都标准化,不仅我们在公园散步时会少掉很多欢笑,也会让我们失去了解中式思维的1扇窗。”

对他来说,中式英文可不是茶余饭后的笑点而已。他出过两本有关中式英文的书,图文并茂,目前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攻读中式英文博士学位。

上海高级翻译学院的英语翻译兼教师姚先生受聘领军清理上海的英文标示,但他本人是带着矛盾的心情进行这项工作。

他说,虽然有些中式英文会让西方人觉得很怪,但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他说:“有些表达得很好,甚至很优雅。”

姚先生举例说,在英语国家,叫人不要践踏草坪,一般会用Keep Off the Grass(直译:“勿到草地上”),但中国的英文标示则将大自然拟人化,例如说TheLittle Grass Is Sleeping. Please Don’t DisturbIt.(直译:“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或说Don’tHurt Me. I Am Afraid of Pain.(直译:“别伤害我。我怕疼。”)

他说,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英文表达就是出于这种语言思维;中文的逐字翻译,最后成为口说英语主流的表达方式。

但是,在加拿大从事翻译工作近20年的姚先生,也有他的底线。

他展示1个公园管理规定的英文版,其中最后1条要表达的是:“如有游客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或违反规定,一切后果自负。”英文变成:Because if thetourist does not obey the staff to manage orcontrary holds, Does, all consequences areproud.

姚先生最近把这个告示做了更正,但想起来还是不住摇头。

世博会前,他发现有些漏网之鱼,例如1个餐厅的餐具回收处,英文标示是这样:The TablewareReclaims aPlace.(直译:“餐具夺回一个地方。”)

纽约时报报导,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招募600名志工,成立两年来修正1万多个公共标示。在北京奥运举行之前,当地的整治行动共换掉40万个路标和1300份餐馆菜单。

纽约时报网站并刊登了两照片,显示何谓“清格利希”。两张照片都是交通标示,其一中文标示为“施工进行中”,英文赫然是execution in progress(死刑执行中);另一中文是“小心滑倒”,英文则是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小心的滑倒)。

纽时报导,原本在中国可以看到有些“存取款一体机”的英文标示为Cash Recycling Machine(直译:“现金回收机”),餐馆菜单上有英文名为monolithic tree mushroom stem squid(直译:“巨大树菇茎鱿鱼”)的菜,渴了可以喝The Jew’s Ear Juice(直译:“犹太人耳朵汁”,实指“黑木耳露”)。

吃喝太多,身材变胖,店里买衣服可以找到英文标示为fatso(直译:“肥仔”),或lard bucket(直译:“猪油桶”)的尺码。有个服装连锁店,名叫Scat(大便)。

纽约时报引述研究中式英文根源的专家说,很多中式英文的例子是译者懒惰所造成,还有就是问题多多但却广泛使用的电脑翻译字典“金山词霸”。

宾夕法尼亚大学中文教授梅维恒(Victor H. Mair)说,有中国超级市场把干货部门标示为Fuck Goods,就是金山词霸的杰作。(译者:中央社陈正杰)

相关新闻
中式英文闹笑话 世博标示大翻修
县市竞增英语课  台立委忧变军备赛
父母重温誓言 儿子献唱走红 现发布第一首歌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