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造下水道经百年沧桑 助青岛避水淹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6月9日讯】今年入夏以来,南方十几个省区连续遭暴雨袭击,江苏、湖南、广西、江西省一些城市遭水淹,不少人想起青岛。因为它拥有令其他城市羡慕的排水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要得益于100多年前德国人的手笔。

上世纪初,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100年后的今天仍在发挥着余热,这不禁令人称奇。半岛网记者6月4日、6日,先后两次走进拥有百年之久历史的德建下水道,试着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德国人在青铺设下水道80公里

据半岛网8日报导,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里面挺宽,但能开车的地方只有20米,管道落差非常大,竟有6级台阶,管道的水泥地面显得很干净,越往里走空气越稀薄,在里面手机没信号。

对于德国建的下水道,市排水管理处也曾专门做过调查了解,而且也找到了相应材料 。据排水处工作人员介绍,青岛建置初期,没有排水设施,市区地势东高西低,地面水主要依靠天然河流和冲沟流入海中。德国侵占时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市政建设 。

1898年10月起,德国殖民当局将前海一带青岛村的居民强行迁移,然后把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整个区域的住房拆除,划定为欧人居住区,按照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欧人居住区开辟了新市街,并在主要街道下铺设了3200米下水管道,均为雨水管,污物则由桶搬运。后因桶运有碍卫生,1898年开始设置污水管道。

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采用雨污分流,在青岛西北部华人居住区采用雨污合流。雨、污水管道及雨、污混合式管道,均用陶土烧制,长约1米,内径75~450毫米。两管接口处有螺旋,以便于衔接,周围用沥青混和麻丝及沙土缠涂,以期坚固耐久,防止渗漏。管子埋于地下深约2米,在街道两侧路边缘石下,每隔 40~50米设预制方形或圆形混凝土雨水斗或入孔(也有砖砌雨水斗),上面覆以铁箅子。雨水随主干管通过暗渠,自流入海。

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亦由支管自流入污水管道,再经管道流入各排水泵站,由泵站将污水集中加压排海。在西镇、市北区等华人居住区,平日污水由管道流入附近排水泵站;下雨时排水泵站将这些管道的入口处堵塞,使污水溢出随雨水一起直排入海。这些管道的入海口均在胶州湾。德国侵占时期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里。

德式排水技术上可行,缺资金

看了西方的排水系统,不少人曾提出疑问:为何我们的城市不能采用那么先进的技术。对于这个问题,市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从技术层面来说,排水处有这个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他们说现在是用最少的资金实现排水效果的最大化。

“他们所修建的污水管道是根据当时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设计的,这些都是由当时特定的需求特点决定的。随着青岛人口密度加大,原来的小洋楼变为了人口密度更大的高层住宅,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自然都比原来大了很多。现在的城市需求更大容量的排水设施。”工作人员说,“在这一块上,我们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是资金的投入可能是不允许的。”

下水道得益于德国人的“雄心”

原青岛市图书馆馆长鲁海先生说,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他们雄心勃勃,想把当时只有两万人的渔村,建成“样板殖民地”。德国人在青岛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们调集了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市规划,而先进的排水系统仅仅只是当时青岛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在当时的殖民区我们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栋楼,并且在那个时候德国人就已经把电线设在地下,这些设计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下水道曾经是孩子们的玩耍之地

说起下水道,鲁海先生兴致勃勃地说,小时候下水道里面非常干净,那里是孩子们的玩耍场地。“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钻到这个排水管道中玩耍,相信现在很多老青岛人都有这样的记忆。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从栈桥附近的排水口进入,然后再从肥城路中山路路口钻出来,或者从中山路曲阜路路口跑出来。”鲁海先生说,他的儿子小时候还去过下水道里面,而这种记忆也延续了两代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芦洲下水道工安意外  1工人疑遭坍石击中
下水道员工工会与市政府签下协议
污水道接管率  吴敦义促每年增3%
警扮忍者龟 钻下水道缉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