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钦勇谈ICT和Chaiwan

人气 42

【大纪元8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孙简妮麻州波士顿报导)台湾信息及通讯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专家黄钦勇先生于8月23日到访波士顿,在K&L Gates律师楼介绍和分析了台湾ICT产业;并从ICT产业专家的视角,分析台湾-中国大陆新近签署的《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对该产业的影响。

黄钦勇是台湾ICT产业专业新闻社《电子时报》(Digitimes)社长,是台湾ICT产业资深专家。曾多次应邀到多个国家讲授关于台湾ICT产业和亚洲ICT市场的课程。多次陪同马英九总统出国访问,担任随团顾问与讲师。此次波士顿一行是其“美国八月招商团演讲”中的一站。此次他的行程紧密,隔天(24日)又赴美国硅谷演讲。

六月底ECFA签订了。此协定的签署改变了两岸经济大环境,将对台湾的经济和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台湾经济支柱的ICT产业势必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此次讲座是台北经文处商务组与麻州国际贸易和投资办公室及K&L Gates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旨在从专业角度分析台湾ICT产业的发展和机会。

黄钦勇的演讲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分析台湾ICT产业的有利形势和发展空间:亚洲信息与通讯市场的迅猛发展,台湾ICT产业的现状,中国大陆ICT产业和“山寨”市场,和亚洲各国的竞争和合作,并提出了“Chaiwan(China + Taiwan)”的概念。

亚洲ICT市场的迅猛发展

黄钦勇介绍了亚洲信息与通讯市场的迅猛发展,超越北美和西欧各国的市场,后来居上。2009年,亚洲信息与通讯市场的国际份额高达百分之五十七点七,而到2013年将达到百分之六十三点二。以个人电脑市场为例,根据《电子时报》2010年7月的一份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在2010年的个人电脑市场是全世界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三十点八,其中美国是百分之二十二点五,西欧各国是二十点八。

台湾ICT产业独领风骚

面临全世界经济萧条,台湾ICT产业依然发展良好:拥有ICT制造商一百四十三家,光学类公司七十三家,半导体公司一百五十家,零件商一百八十二家,和相关服务公司百十二家。2008年该产业收入是三千一百亿美金;2009年是三千一百四十亿美金。台湾几大ICT制造商2010年收入比去年有所增长,其中富士康2010年的收入是九百八十亿美金,比去年七百一十亿美金的收入有明显增长。

Chaiwan概念

黄先生比较了亚洲ICT产业前四名: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日本的优势在于“日本制造”拥有良好的世界形象,且拥有很多核心技术和全面的集成资源;韩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关键零件的技术,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国家支持的大垄断公司;中国大陆的优势是巨大的市场和快速增长的经济。然而,中国大陆不健全的政治体制和对知识产权的缺乏保护是中国ICT产业发展的致命缺点。这也就决定中国大陆仅仅是拥有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的大市场,而不适合产业发展。

世界ICT产业的主要玩家关注中国大陆的市场。但是由于大陆的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性和对知识产权的缺乏保护,主要玩家不愿将大陆作为发展产业的基地。台湾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备受青睐,成为全球商家进军大陆市场的完美跳板:首先,台湾政治民主,政策稳定;其次,台湾人和中国大陆在文化和语言上几乎没有障碍;再有,台湾人的英文、日文、韩文都很好,有利于和来自美国等西方商家、日本和韩国的投资者沟通。

据黄钦勇介绍,中国大陆的ICT产业收入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台商企业。验证了投资和发展在台湾,初级加工和销售在中国的时髦产业发展理念。

美国商会会长余智敦(Alan Eusden)曾经赞扬在台湾经营企业的优势:“台湾是基于法律和法规的民主社会,这更有利于创造性地培养。”

ECFA为台湾ICT产业创造新的机会

黄钦勇分析,ECFA为台湾ICT产业创造新的机会。鉴于台商在中国大陆的语言、文化等优势,西方国家到台湾投资创业会因此获得更多机会。

如想获得更多关于台湾产业发展和到台湾投资的资讯,请与台北经文处商务组李聪贵组长联系:617-737-8272。◇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施颜祥:两岸经委会  将与ECFA同步成立
资讯商机研讨周一23日举行
里昂:黄金十年 台股上万点
台智库:欧商可由ECFA寻利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