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贴上的人生

李雯馨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

闹钟铃!铃!铃!一直重复的声响,妈妈用尽全力,大声吆喝着家中还在梦周公的先生、儿子、女儿:“起床了!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迟到,现在的经济环境不景气,万一常常迟到,工作就不保,落到被裁员回家吃老本的窘境,岂不后悔莫及?!殊不知现今社会里,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人比比皆是,每天过着“三等公民--等下班、等领薪水、等退休”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样板生活模式,观其外说好听是有工作,究其实内心世界真有“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感慨与感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吗?令人感到莫名的无奈呀!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传统观念里,总认为父母亲养育孩子长大成人,必定要“一成不变”地遵循传统模式,就是在适婚年龄时,想尽办法透过“相亲”、“婚姻介绍所”等等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地达到最后结果--结婚,才能了却父母的心愿。但是“男怕取错妻、女怕嫁错郎”,若是遇到一位“知人知面不知心”、“笑里藏刀”的老公,天天过着“心惊胆跳”的恐怖日子,不知死了多少细胞,万一得了“忧郁症”、“迫害妄想症”等等慢性精神疾病,真是印证了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呀!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而言,“传宗接代”虽然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任务,切记千万不可“为了结婚而结婚”的盲从跟随,若草率选择另一伴、踏上婚姻不归路,最后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试问,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

传统的社会观念不是不好,而是要懂得拿捏分寸,凡事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唯有“中庸之道”才是正途。其实家庭妇女的成就在于让先生毫无后顾之忧而在外打拼事业,把“相夫教子”的深层意义落实在家庭生活与教育上。或许有人会认为家庭妇女每天早上眼睛张开,就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的挑战,十分辛苦;其实只要将“太太、母亲、媳妇”的角色扮演好,毕竟也是一份令人“甘之如饴”的家庭生活。

反观“职业妇女”所要面对的挑战可多了,白天面对公司的人、事、物种种必须调适心情,还要把“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功夫、“嘴甜腰软”的忍耐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安然无事地存活下来;时时刻刻都要以“绷紧神经、上紧发条”、“松懈马虎不得”的备战状态,面对白天工作的高难度考验。下班回家之后,还得面对另一个生活战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烹饪高超技术”完成了美味可口的晚餐,紧接着晚餐过后,又是一连串做不完的家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天天过着像做电脑文书业务的“复制贴上”一成不变的生活。

每到夜深人静时,同时担任“母亲”角色的辛苦职业妇女,总会望着窗外寥落的星辰,默默地叹一口气,内心深处发出一种声音问自己:我为何要过得这么累呢?每天像颗“陀螺”,不停地转呀转,永远辛苦地旋转,何时是终点站?何处是避风港?也想抛下一切,洒脱地独立追求自我的人生路,迫于现实的无奈,还是向“钱先生”低头,继续过着“复制贴上”的生活,让心中的“梦想”暂存在记忆里,期待有朝一日能将“复制贴上”变成“创新突破”的彩虹人生。

“双手是万能的”,期待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属于自我的人生版图,勇敢破除“一成不变”的魔咒,让低靡的生命悲歌不再延续,取而代之的是活泼灵动的生命乐章。在此,祝福每一位朋友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交响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改变中获得成功的人,通常都具备幽默感。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说:“成功人士的快乐,并非只取决于外在因素或生活环境,而是源自于他们面临逆境时所选择的意识状态,以及自我取悦的能力。”经过证实,“笑”可以减轻压力、降低血压、改善呼吸及心情。

    最棒的时候是,当我们可以笑看自己的不完美,或者当我们在前进的途中受挫时,“笑”可以让我们保持轻松愉快与富于机智。

  • 当我们愿意主动接触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时,我们就会不断累积不同的深刻“体验”,我们就会慢慢了解“未知的世界”有多大,“美好的事物”有多少,“感人与动心”是多么的自然与不矫情,我们就会不断的开展我们生命的无限“宽度”。
  • (shown)真正的大家能置己于胜败之外,敢于赞叹对手,也敢于指点对手,容许对方回棋,达者聪明也。
  • 即使中共仍严密禁止六四的相关议题,年轻的一代仍然自己找到真相,并在二十一周年的当天,用极具创意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与愤怒…
  • (shown)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 (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嘉义报导)因为走过才会更加珍惜自己,并体会人溺己溺之心,全心投入志工行列无悔付出,为在痛苦中奋斗的病患,伸出援手鼓励站起来迎向挑战的人生。曾经在嘉义县竹崎户政事务所担任整理台湾日据时代历史资料事务员的丁扬益,今年清明节前,因中风而左半边瘫痪的他,在嘉义基督教医院医师的转介下,住进保健护理之家。因为感谢护理人员及复健师细心照料,现在,不但已经能靠自己的能力流畅的行走,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在保健护理之家担任“心灵导师”志工工作,自愿成为住民与家属间的沟通桥梁,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为愁眉不展的家属们加油打气。
  • 拥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随时面对不同的挑战。在处理不完的工作与日益升高的压力下,唯有迫使自己停下脚步,随时检视与调整步伐,才能为下一步做好准备。因为再多的财富是买不回曾经失去的健康。
  • (shown)如果不是这场病,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懂得珍惜生命的我。
    就算眼前的光线微弱,我仍会活得比任何人都璀灿光亮!
  • 彭怡平旅居法国十七年,台大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人,精通法、日、英、德、拉丁文,热爱电影、艺术、旅行、美食,是一位集作家、摄影家、专业影评人于一身的多才多艺创作者。
  • 可是沉静下来思索,1952年生在台湾的我,还有我前后几代人,还真的是在“中国梦”里长大的,我的第一个中国梦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