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主流社会 — 华裔彭永裕的成功之道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1月17日讯】“怎样才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是许多中国人,包括事业有成的中国人,经常琢磨的问题。他们很多人有高薪工作或成功的事业,住着豪宅,开著名车,但在物质享受之外,似乎精神上缺点什么。生为炎黄子孙,身在西方社会,由于语言、文化及观念等的差异,导致他们安乐于自己的小世界,而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来自香港的彭永裕(Patrick Pang)先生,从小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长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来美三十年,勇于挑战自己,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奉献社会,成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包括跻身“贵族”俱乐部。他的成功之道或许能为我们自己,或子女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在文化大熔炉中长大

今年不到50岁的彭永裕先生出生于香港,从小进的是在香港的美国学校,接受英文教育。有着自由气息的香港,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包容世界各族裔文化,创造出了一颗生机勃勃,绮丽斑斓的东方明珠。“香港是英国体制,我接受的是美国教育。那时,我们被戏称为‘第三种文化的孩子’”,彭先生调侃说,“香港是一种文化,美国学校是一种文化,我们生活在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文化中。”

彭先生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40多个国家,使我有机会,也很好奇接触各种不同的人,了解他们的看法。即使现在,见到说其他语言的人,我还会好奇地打招呼,与他们攀谈。”

“学校还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如去大陆、台湾、日本等地。1978年和1979年在读高中时,我去过两次大陆实地考察。那时,大陆的人都穿着“毛式”服装,他们蜂拥地围观、追看我们金发碧眼的同学。很多人主动与我们交谈,以练习英语。对这些事情,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些考察的经历也丰富了我的阅历。”

1980年,18岁的彭先生高中毕业后只身来到美国费城,在圣.约瑟夫大学(St. Joseph’s University)就读营销专业。毕业后,又进入同样位于费城的爵硕大学(Drexel university)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

彭先生于1987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两年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Pang & Associate),为其他公司提供营销、管理和运营的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彭先生也踏上了奉献社会、融入主流的旅程。

融入主流、跻身“贵族”俱乐部

除拥有自己的公司外,彭永裕先生还是许多组织的会员和负责人。主要有:

–曾任“海军协会”(Navy League)董事会董事、宾州分会主席,现任“自由区” (Liberty Region)分会主席,范围包括俄亥俄州、宾州、新泽西州和德拉华州。他自2000年起进入海军协会费城理事会,并自2001年成为全国督导(National Director)之一。

美国“海军协会”是在罗斯福总统的倡议下于1902年成立的,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组织,有240个分会,5万多名会员。它是为美国海上力量,如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商船队等,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最重要的公民组织。今天,“海军协会”主要有两个使命:向全民和政治领袖们普及美国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向美国海上力量人员及家属提供支持和帮助。

–“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Union League of Philadelphia)会员。现任该协会文娱委员会主席,并参与其他的委员会,如青年委员会等。

为支持林肯总统的南北统一,“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于1862年成立,随后在全美相继成立了另外226个协会。今天,全美只有3个联邦联盟俱乐部还存在,另两个分别在芝加哥和纽约。“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私人俱乐部之一,现有3200会员,已发展成一个为上流社会,如商业人士和民间组织领袖们聚会的社交场所,并时常邀请总统、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知名人士光临。在148年的历史中,该协会绝大部分时间只招收上层白人男士为会员。1974年有了第一个黑人会员,1986年有了第一批女会员。

–费城滑冰公司(Skate Philadelphia, Inc)主席兼总裁。该公司负责组织在费城与滑冰有关的一些活动。

此外,彭先生还是“费城青年交响乐团”(Philadelphia Youth Orchestra)的顾问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Youth Work)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宾夕法尼亚俱乐部”(The Penn Club)的会员、“英语口语联盟”(The English Speaking Union)的会员。

投身社会、挑战自己、乐在其中

彭永裕先生来美国三十年,拥有众多的头衔,涉及广泛的领域。当初刚离开学校不久,身为亚裔青年的他是如何开始跻身主流社会的?

“积极投身社会,回馈社会,参与得越多,能贡献的越多,你将会获得更多的回报,寻得更多的满足。”彭先生这样分享自己的感受。“开始时,我去一些民间组织做志愿者,并加入成为会员,如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Art Museum)、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富兰克林学院(Franklin Institute )等。还去参加一些活动,做义工。这期间遇到很多杰出的人物,扩大了自己的社交范围,并渐渐克服了胆怯、害羞心理,增强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信,也学到很多新的东西。随着社交圈的扩大,就有机会进入一些主流社会的组织。”彭先生介绍说,“像‘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这样的私人俱乐部需要多个会员介绍、担保,经过资格审查才能加入。在1996年加入‘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时,我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仅有的两个亚裔会员之一,以后逐渐有新的亚裔会员加入。”

“在单一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对与异族人士接触容易有畏惧心理。很多移民很有钱,事业有成,但仍封闭在自己的舒适圈内。其实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中可以认识很多人,特别是上层人士,可以提高自己的层次,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会找到相当的乐趣。如果不是加入‘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我也难有机会遇到两位布什总统和麦克.马伦海军上将(Mike Mullen)。”


2008年4月28日在费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Mike Mullen)海军上将代表所有将士欣然接受“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颁予的金牌。右为彭永裕先生。(彭永裕提供)


1999年,彭永裕先生与老布什总统在“费城联邦联盟俱乐部”合影。(彭永裕提供)


对渴望走出自己小圈子的华人移民,彭先生的忠告是:“英语要非常好,学业上尽可能走得更远,在继承中国传统并为之而自豪的同时,积极拥抱美国的文化和价值,了解各民族文化,尊重他人的习俗,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勇于开拓。”

子女教育

彭先生的父亲曾在香港经营珠宝业多年。1997年香港回归前,他父母随移民潮移居到了美国。彭先生说,父母从小就尊重我们的意愿,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机会,但从不强迫我们做什么。“父亲曾希望我们从商,但姐姐选择了护士。他尊重她的选择。”

由于语言文化、价值、习俗、观念等的差异,加之代沟,移民家庭在新的环境中抚养、教育下一代深具挑战性。同时,由于身在文化大熔炉中,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彭先生说:“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长大,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件事情,并把不同文化中最精华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虽然彭先生没有孩子,但就自己的经历,他也给亚裔父母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让孩子们去成就他们想要做的事情,给他们以指导、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体育和社区服务的机会,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社会一成员

参与众多组织的彭永裕先生,他名片上的头衔会写什么呢?记者惊奇地发现上面只有他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没有一个头衔。彭先生说,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社会成员”(Member of Society)。

回顾自己成功的历程,彭先生总结到:“付出了大量的艰苦努力,加上一点幸运。”

相关新闻
华裔创业家何淑圭成功之路
华裔成功企业家朱天活获奥巴马接见
澳顶级钢琴大赛夺冠华裔 成功源自家庭动力
地方公司变跨国集团 美华裔总裁分享成功之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