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未死 只是荒芜──现代艺术的反思

作者:微言
font print 人气: 1597
【字号】    
   标签: tags:

循着现代艺术史的脉络,检视工业革命兴起后的机 械文明,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可见其对艺术的影响,是逐步的从艺术家作画的方式(印象派、表现主义……),笔触到所用的材料,一点点的影响画家看世界的观点 态度(达达、杜象、极限主义……);从感发性的潜意识到意识(超现实主义、观念艺术),最后成为整个现代艺术的思维逻辑;至今的当代艺术,也还在这条脉络 形成的框架里演绎、浮沉着。

从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开始,欧美视觉艺术的主题,一直是 关于神及人的故事。到了19世纪晚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科学上的发现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疏离,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所谓“现代”天 地。现代艺术、现代主义随之应运而生,至此,艺术成了“科学”的追随者,并且服膺于现代主义。现代艺术从非主流到主流,最后主导整个学院派,并且成为一个 贯穿的体系。

1877年,印象派画家莫内(Claude Monet),画了一系列圣拉札车站画作;画面中,冒着浓雾蒸气的火车,驶进高耸坚硬的玻璃钢铁车站建筑 (The Gare Saint-Lazare series),显示了进入现代的欧洲城市生活面貌。艺术家所喻示的是工业革命中的巴黎,“机械美学”已然形成,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而这个画 法的观念,自始就紧跟随着机械文明。

工业革命后的印象派、现代艺术,在绘画中追求物理性的科学元素。从最早在自然的浮光片羽中,记录光影,追求“短暂”的现象。从莫内的《日出.印象》一画开 始,这与过去绘画承载永恒性的精神内涵,相背离。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思想变革,影响了艺术家的思维,也改变了画家的作画方式,而这种思想的变革,成了 一种创作的机制。

继印象派之后,出现了表现派,其追求情绪与感觉的解放。例如:被称为野兽派的马蒂斯 (Henri Matisse) ,用大胆奔放的原色系作画、线条夸张,动作扭曲的德国表现主义 (German Expressionism) 。立体派 (Cubism) 先驱塞尚(Paul cezanne),从平面里建构多重点透视的图像空间。莫内、马蒂斯、塞尚,这三位是早期现代艺术中不可略过的人物。在他们绘画里所探求的与以往绘画最大 不同,是对绘画投入物理性的实验,以及科学思维的探求,已不是专注在描绘被画者的精神、理想状态。这与自十八世纪启蒙主义后的西方社会,对科学的崇拜似乎 是同出一辙。从形式观念上突破传统,而不是针对所画对象物的精神内涵去琢磨;艺术家似乎成了企业工厂,必须不断的供应新产品,同时又研发新方子。

这种思想的变革,不约而同的发生在其他欧洲国家,例如:法国纯粹主义画派 (Purism) 的列嘉 (Fernand Leger)说:“逻辑、机械,规则性的线条,纯粹的元素,是他所追求。”;苏联绝对主义 (Superlism) 艺术家马列维奇, (Kasimir Malevich)已扬弃对人面貌的描写,企图找寻新的符号,描述直接的感受;意大利的未来派(Futurism),在绘画和雕塑里,尝试把机械动力的产 生,与现象表现出来;荷兰则有蒙得利安( Pet Mondrian)的几何构图风格派画风。以及与达达主义不可分开谈论的杜象 (Marcel Duchamp),不论是私下或公开都表明他对科学的崇拜与追求。

杜象的巨作《大玻璃》(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1915-23) (又名新娘被她的汉子剥光),这幅画由油彩、玻璃、橡胶铅圈,在画布上拼贴画成。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的玻璃代表新娘子,下方有九个象征男子汉的模型 物件与巧克力研磨机。虽然这张画表面讲的是人的事物与活动,但所呈现的图像却是工业产品物件;若不是艺评家作家安德柏东(Andre Breton),洋洋洒洒撰文解读这张暗晦难懂的《大玻璃》,此画的意义又何在?

继《大玻璃》,《喷泉》(又名小便池) (Fountain)是杜象1917完成的一个既成物(Ready made)。这个从工厂制造出来的家庭日用品,经过艺术家的签名,展放到美术馆就是艺术品了;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也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状态。还有提倡原 始主义,从非洲艺术中找寻营养灵感的有毕卡索、马蒂斯;高更(Paul Gauguin) 则从巴黎出走到大溪地。这些都可视为对欧洲文明与艺术的反动。


杜象《喷泉》(1915~1923)艺术?自杜象的小便池出现后,艺术界就喊着绘画已死!(Getty Images)

二十世纪主要的艺术流派无不关乎“现代性”的发展、反省或批判。达达主义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动荡不安的欧洲社会,所带来的挫折感而发。艺术以激烈 的手段省视现代文明,挑战传统艺术的本质,从嘲讽到虚无;而另一方面,则用工业文明的科学方式,思维创作着,这是现代艺术最吊诡的地方。

达达主义、杜象观念从欧洲延烧到纽约。他是后来的观念艺术、普普艺术、装置艺术等的始祖,在他之后的现代艺术都未曾越过他的范畴,杜象颠覆了所有艺术的法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以经济强国之姿,推销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并且积极的投入其所领导重塑的现代意识,至五十年代英美的商品艺术打入欧洲,现代艺术重心也从巴黎移到纽约;普普艺术兴起,商业艺术,大众文化进入美 术馆,再加上传播媒体的普及化,所谓后现代来临了。

六○年代晚期,后现代主义笼罩西方社会,艺坛与学界对现代与后现代的探讨与批判相互激荡。七十年代不满商业艺术的极限主义(Minimal Art),又称极简主义出现,他们主张把纯朴绘画的感觉找回;事实上,却用了很多的工业产品,做为他们观念艺术的一种形式。极限主义行动与立意的矛盾,很 难说明与普普艺术有多大区别。不一样的只是一个是比较高级的工业品;一个是便宜、易懂常见,美国生活中的大众产品,如:汤罐头,家家户晓的明星像、名人, 好人坏人。

基本上,极限主义与观念艺术是同出一源。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影响,对物质精神的探求似乎是现代艺术奉行的圭臬。这似乎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其实真正的极限应 该是什么都不做不画才是。后来的行动艺术派风行一时,这倒也与极限主义相互呼应,其方式是放下笔用身体沾上油墨在画布上滚动画画。

史学家科林乌说:“对于习惯研究科学,或哲学知识的历史学者,艺术是一块不宁静与痛苦的景象;因为他似乎恒常地往前、往后走,一个流派一经建立之后,总是预示着堕落的开始。”这话当然是对现代艺术而言。

在这二十一世纪里或许我们可以来检视探讨一下,当今的现代艺术,除了带来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派别,与多样性的视觉经验之外,还有些什么?艺术是实证科学吗?还是一种企业经营?

自杜象的小便池出现后,艺术界就喊着绘画已死了! 喊了快一百年,绘画并没死,只是荒芜了,准确的说是 ─ 堕落沉沦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晚年时说:“只有神能拯救我们。”而当今艺术家最大的使命是如何回归到正统绘画的本质,身心合一的画出优良品质的画来,走上 人类真正的艺术之路。

──摘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市议会10月28日投票批准扩建位于曼哈顿西53街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发展计划将建设高达1000英尺,约82层多种用途的高楼,提供住宅单位、酒店客房及博物馆空间。
  • (中央社纽约4日法新电)纽约苏富比(Sotheby's)今天举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会,多位艺术家作品创下交易纪录,成交总额高达1亿8100万美元,超出拍卖前的预估。
  • “神韵是一台真正能够表现中国古典艺术的晚会,在美国还有这么一支品质高的艺术团体,是不容易。看到这么多西方人来看神韵晚会,我觉得挺自豪。”
  • 签下爱情誓约,人生中最浪漫、动人的正是这个感动的时刻!许多高级珠宝品牌纷纷推出古典艺术系列,刻划出隽永的爱情,也象征新人的爱历久弥新、坚贞不变!
  • 周三,澳洲纽省政府和联邦议员为省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重建工程剪彩,但博物馆馆长说,她不能肯定博物馆的剪彩时间是否适宜。
  • 9月18日十八世纪巴黎生活和奢侈品收藏展(Life & Luxury: The Art of Living in 18th Century Paris)在休斯顿美术博物馆揭幕。展出的作品包括反映当时生活的油画、雕刻、服饰、家具、金属工艺、科学仪器等。布满岁月痕迹的物品透露出几百年前巴黎浓厚的传统艺术形态,以及上层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