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田:一个国家的汇率和一个世界的利益

──由美国汇率法案引发的国际政治较量

谢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0月25日讯】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制裁中国汇率的法案,从中国各方激烈的反应,可见这个问题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超乎寻常。中美双方高层高调的发言与互批,让这场货币战争充满了政治较劲的意味,是否会引发进一步的贸易大战,委实令全世界关注。

美国参议院最近通过了关于中国汇率的法案,但如果你去问美国街头的民众,百分之九十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问曼哈顿街头扎营抗议华尔街的那群人,他们也大概百分之百都一头雾水。关注这一事件的美国人,大多是外交官、企业高管、和学术界人士。但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从政府最高层、中央银行、官方舆论、和民间论坛的激烈反应中不难看出,这个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影响及严重的程度,超乎寻常。中国政府每年用42万美元的费用游说美国,试图阻挡汇率案过关,更说明了事件的严重性。


美国参议院10月11日投票通过了人民币汇率法案,确定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Getty Images)


中国副总理公开发话,对美国表示谴责;中国总理也矛头直指美国,批判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国务卿则公开表示,中国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在国际贸易中“大耍花招”,通过有意压低人民币的币值来促进出口,从而积累了世界史上最大的贸易盈余。国际政治的新较量,通过汇率事件活生生的展示了出来。

人类史上的最大盈余

矛盾和争论焦点上的中国贸易盈余3万亿美元,的确是世界史上最大的。这笔金额比全世界(总共约两百个国家)98%以上的国家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还要多。而积累了这么多盈余的国家──中国,却仍然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历史上最大的贸易盈余,当然是“举国体制”的产物。举国体制下,红朝要多攒些银子,为自己留下私房、准备后路,西方应该不会那么在意。再说,截留的钱与满清时代不同,其大部分都转移到了西方。但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汇率,会引起另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反弹?为什么美国要联手各国、成立国际联盟,反对北京操控汇率?操控汇率、累积盈余,除了慈禧建圆明园之类的考量,是否真是新八国联军最新的、兵不血刃的攻势?

鸦片战争时代及其以前,甚至两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贸易的规模都远没有今天这么大。但相对于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口、通讯、交通工具来说,贸易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视,否则也不会有鸦片战争之类的争端了。但至少有一点,当时的人们会因为贸易的内容、交换的产品争论不已,但不会因为什么“汇率”问题争执不下,因为当时也没有太多“汇率”的问题,因为各国虽然有自己的纸币,国际贸易通行的货币,还都是黄金和白银。所以,今天货币战的肇始,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产物,它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灭有关。

竞相贬值和货币战

汇率争论的焦点,是货币的人为贬值。所谓的“货币战”,是指各国货币的“竞相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各国为什么要竞相贬低其货币的价值呢?这个问题初看起来,有悖于常理。一个“坚挺”的货币,曾是令各国官员自豪的象征,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在世界历史上,“竞相贬值”是相当罕见的,因为一般国家都希望具有“坚挺”、价值高昂的货币。贬值策略从本质上看,非常滑稽也不合逻辑,它完全不顾本国人民的购买力和财富,是乱世和末世特有的反常现象。

目前的国际社会就是这样,各国政府刻意压低本国货币的价值,降低自己货币的国际购买力取得出口优势,以促进出口和就业。贬值货币作为一种武器,只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时,可以成为政府带动经济成长的工具。货币战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觉得有必要同时贬低其货币,这只有在经济衰退时才出现。

“货币战”一词,在中国最早是因为“不对称战争”和“超限战” 的提出为人们所注意,在国际上则是因为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去年9月发出警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他认为国际货币战去年正式开打。今年7月曼特加又指出,当今世界的货币战,还“绝对没有结束”。

中国政府使用的手段如政府干预、资本控制、汇率控制、强制购汇,以及日本、美国和英国政府所使用的定量宽松政策,都属于货币战的武器。这些武器是30年代所没有的,是当代人的“创新”。21世纪之前,强力货币是国际地位的象征,而货币贬值往往是政府虚弱的表现。

历史上的货币战

30年代以前,国家政府贬低货币的办法,是在货币本身的价值上做手脚,比如降低金币中的黄金含量,或用其他不那么贵重的金属替代黄金。但即使如此,19世纪以前,国际贸易总额相对较低,汇率也不成为问题。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各国也用经济战和货币战来支付战争开支,但他们只延用重商主义,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调节关税)来实现,没有使用货币贬值这一招。

1870至1914年期间,因为金本位的广泛采用,也没有什么利用货币贬值进行货币战的机会。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大多数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其货币也不再具有任何内在价值。因为当时各国的失业率非常高,货币贬值也变得非常普遍。那时各国在竞相出口的不是产品,而是“失业”,所以这种政策常常被描述为“以邻为壑” (Beggar thy neighbor)。但是,你贬我也贬,大家都会贬,很少能有任何国家获得持久的优势。当年的主要参与者,是英国、法国和美国,但国际贸易因此急遽下降。最后,所有国家和经济体都受到了伤害。1936年的三方货币协议,结束了这一轮的三国货币演义。

一个国家贬值其货币,就意味着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在中国等国之外,其他国家的货币大多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其实带动了所有其他国家货币的同时升值。而这些涉及的国家如果也处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他们就也会使用各种手段压低其货币的价值,货币战就悄悄的开打了。

二战之后直到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体系,其制定者原始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半固定的汇率制度使竞相贬值不能实现。当然,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相关国家也没有意愿去投入货币战争。直到今天,世界各国还得益于44国于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创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1971年美国单方面中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解体了。

历史的经验和启迪

中国经济观察网路的文章质问说,中国为何总是被美国揪住汇率的“辫子”,为什么只能选择一次次的被动接受汇率制裁的“挑衅”?这种故事是否还将继续反复?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们需要知道事情背后的原因。

经济数据中,有两个非常明确的硬性指标: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如果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升高,本币的升值就是必然的。有些学者认为,目前中美之间的货币纷争,与欧洲的金融危机、美日当年的货币之争,有相近之处。欧洲的金融危机,可能会藉由欧洲联盟的政治团结去解决;美日的货币之争,最后通过双边谈判可以得到解决。那中美之间的货币纷争呢?会不会解决,会怎样解决呢?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N. Cooper)早在70年代就指出,过度的货币大幅度贬值,是一个政府可能使用的最具自我毁灭性的经济政策,因为它产生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会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注定最后导致民众的愤怒声讨和改朝换代的呼声。库伯曾经是耶鲁和哈佛的教授、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董事长,还长期在美国政府任职,他甚至当了一天的卡特总统的国务卿。

遗憾的是,中共当局不知道这个并不高深的道理,如今还在盲目的实施这种经济政策。他们不知道如今大祸临头的原因,与自己向来一意孤行的心态,是密切相关的。

实际上,人类在重复的走大萧条时期的老路,各国在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在竞相的“出口”失业,所以世界经济陷入再度萧条,也就难以避免。只不过,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还算不上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的萧条。今天,情况就不大一样了。

中国官方学者警告说,美国没有从上次与日本的货币战(第一次《广场协议》)中取得胜利,这次与中国货币战获胜的把握就更小了。也就是说,第二次《广场协议》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压迫日元升值,日本经济没有因此被整垮,恰恰相反,从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间,日本GDP增长了4倍。日元升值使日本企业购买力大增,海外资产增长了近20倍。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授权美、日、英、法、西德五个工业发达国家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序下调,解决了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也导致日元大幅升值。1987年七大工业国(G7) 的《卢浮宫协议》(Louvre Accord)取代《广场协议》,遏制了美元的迅速下滑。七大工业国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政治体制,两次协议使各国在税率、利率、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方面,都能够充分的协调、让步,使得稳定货币和经济的努力得以实现。

中国方面认为,出口限制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与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

这两项指控,坦率的说,都不是十分站得住脚。中国所谓的“出口限制”,指的是美国高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军民两用科技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中国仿冒品的泛滥举世皆知,中国对俄国武器的大肆仿制,也是路人皆知。不是中国市场不需要美国产品,只要看看来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是如何大笔抢购廉价的美国商品,任何人都不难做出结论。

尖端科技和高科技产品,美国人不愿卖,任何人都不愿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中国传统的古训,怎么当代的国人居然就忘记了呢?美国人不卖,不需要整天抱怨,自己研发就行了。但人们必须记得,要真正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从仿造开始是可以的,日本人也是从仿造开始的,但走出了自己的路;美国人也仿造了许多,美国和俄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都是从希特勒德国那里仿造、学来的。

人民币升值是否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与美国国内的就业呢?说不会解决现在言之过早。但如果中国放开汇率控制,允许自由贸易,当中美贸易平衡、中国出超消除,美国出口增加之际,美国的失业率肯定会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是多少,是任何人都很难说得准的。

国际政治的新较量

英国《金融时报》经济专家沃尔夫(Martin Wolf)建议说,西方国家应该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因为中国在竞相贬值方面走得最远。沃尔夫不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而是采用资本控制,使中国不能继续购买外国资产,从而不能继续贬低人民币。从近年中国海外收购频频遇阻,沃尔夫的建议似乎在施行之中。

当今世界,中共仍然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怀有深深的敌意,在人权、军事、和战略上处处敌对并加以戒备。在中国仍然固守共产主义意识型态的条件下,类似《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国际合作和妥协,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所谓的第二次《广场协议》(Plaza II),召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今天的金融危机和货币战与30年代的不同,还在于今天的国际贸易商在金融市场中,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避险工具来规避风险。今年以来,国际货币战似乎进入了新的阶段。美国在酝酿第三次定量宽松(QE III),日本和瑞士也在干预外汇市场、试图贬低各自的货币。

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在美国人看来,真是非常的古怪,因为它放着对自己有利的升值路线不走。中国的政策补贴了两种人的利益,又同时牺牲了两种人的利益:它补贴了中国自己的生产商和美国的消费者,它牺牲了美国的生产商和中国的消费者。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政策在补贴着中国的少部分人和美国的大部分人,同时在牺牲着美国少部分人和中国大部分人的利益。这些怪异的举措,即便在中国政府各种“接轨”的努力之下,是国际社会仍觉得格格不入。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学地质的人知道,河流流经弯道时,离心力影响下弯道环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就会改道。这是说人间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世界经济也是如此,《广场协议》近三十年后,世界经济洗牌,国家实力变化,座次需要重排。但与广场饭店和卢浮宫的和谐气氛不同,这次发达国家面临的是属于异类的中共国,它不遵守君子协定,还急着要参与制定新的规则。◇

本文转自第246期【新纪元周刊】
http://mag.epochtimes.com/gb/248/9983.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G20财长会议 中美汇率纷争成焦点
东亚峰会 汇率和南中国海将成焦点
人民币汇率战将导致中共解体
美国预期中国汇率问题不会很快解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