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公主神话不再?亚洲女性拒婚比例升

人气 10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0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小玫编译)亚洲地区的生育率节节下降,其关键因素已不单只是“不想生小孩”,而是亚洲女性根本拒绝走入婚姻。据《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的一篇文章指出,亚洲女性不愿走入传统婚姻枷锁的比例越来越高,且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不结婚的比例越高。一股拒绝婚姻的风潮正在亚洲悄然漫延。

文中指出,亚洲地区一直被认为拥有着传统的特性与所谓的“亚洲价值”。这也被认为是未婚生子比例与离婚率大幅低于西方国家的主因之一。虽然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均有不同的传统,但亚洲各地的婚姻观念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拒婚”已俨然成为亚洲新一期的议题。

晚婚是结婚率下降的部分原因,而这种现象在亚洲则更为显着。亚洲最富裕的地区日本、台湾、南韩及香港,平均结婚年龄在过去的几十年都有显着的增加,女性平均在29-30岁结婚,而男性则在31-33岁之间。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亚洲人不是晚婚,是根本就不结婚。近三分之一的日本女性在30岁出头的年纪仍为单身,其中五成选择不结婚;台湾女性,则有超过五分之一在近40岁左右为单身,而她们中许多人也决定不踏入婚姻。不婚状况在某些国家更为严重,曼谷有20%的40-44岁的女性未婚,同样年龄层而未婚的比例在东京为21%;新加坡更有高达有27%具大学学历者仍为未婚。

这种拒婚潮流,虽暂时还没影响到中国与印度两大人口国,但恐怕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单身的快乐

报导指出,亚洲女性拒婚的部分原因,是婚姻与就业两者难以兼顾。即便全职工作,亚洲女性仍须担负照护丈夫、孩子以及年老双亲的责任。这样的情况在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都存在,但亚洲女性的职责确实特别重。日本女性通常一个星期工作40小时后(平均一天8小时),另外还有30个小时花在处理家事上;而她们的丈夫平均只做3个小时;因此亚洲女性对婚姻抱有负面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职场却能提供女性一种不同的生活型态。越来越多女性经济独立,因此她们可以追寻更吸引人的生活,不限于婚姻中的家庭事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程度越高的亚洲女性,往往也是较不情愿结婚的族群。

后续社会冲击巨大

拒婚似乎使人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但隐藏在背后的社会问题却也很多。过去亚洲和西方国家相比,家人间会照护年迈双亲与生病家属,政府因此可以投资较少的资金在退休金、其它的社会照护形式上,不过现在情况就不同了。

此外,拒婚也使得生育率下降,从196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的生育率已从每名妇女平均生育5.3名子女下降到现在的1.6名,而其它结婚率更低的国家,生育率更只接近1.0。当人口快速的在走向老年化后,人口结构将会变得更不稳固。此外,婚姻本具有使人有归属感的作用,因而降低的结婚率也可能带来犯罪率升高。

延续传统东方价值

在这篇名为“寂寞亚洲心”的专题报导中亦指出,“近来发生在英国的暴动事件,许多人认为是根源于青少年缺少父母亲的教导关爱与传统孝道所致,这点更彰显出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别。”

既然这种“亚洲价值”为传统家庭生活所带来的优点是西方国家做不到的,该如何使这项优点得以传承,结婚率与生育率复苏,便是亚洲各国政府须积极探讨与正视的议题。

例如,政府积极的增加配套的社会福利政策,给予家庭与孩童充分的照护补助,改善家庭生活品质,减轻父母的负担,都可能让生育与婚姻不再成为年轻一辈的“梦魇”,更进而减缓人口老化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每个人从内在改变起,也是更为根本的,身为丈夫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能够做到与女性、妻子共同分担家务,以互相尊重、扶持的立场来看传统的职责,一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当家庭能真正成为夫妻双方休息温暖的避风港后,或许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说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无论如何,亚洲各国政府都须清醒的认识这正在发生的社会巨变,并认真思考和应对,才能减缓这婚姻信心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冲击。

相关新闻
纽时:中国大陆女性在事业与婚姻上的困惑
婚姻与预兆(上)
婚姻与预兆(上) 人气 3376
用心经营婚姻
用心经营婚姻 人气 19
要婚姻美满?这6句话千万别出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