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邮》:中印进行危险的互相包抄战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2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贵远编译报导)在11月18日印尼巴厘岛首脑会议上,向来低调的印度总理辛格(Manmohan Singh)直视中共总理,声称印度有在南中国海油气勘探的“商业”权利,这被看作是印度自信的新展现,也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摩擦升级的标志,专家称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在玩危险的游戏。

《华盛顿邮报》报导,受到中国与南亚邻国的关系快速亲善的威胁,印度正日益试图渗透北京的传统势力范围,相互厌烦的迹象开始显现。

继印度和越南商定共同勘探争端甚嚣尘上的南沙群岛附近的两个海洋区块后,对于辛格在巴厘岛显示的立场,中共外交部立马回以颜色。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北京对记者说:“我们不希望在南中国海争端中有外部势力横插一脚,不希望外国公司参与将威胁到中国的主权和权益的活动。”

中共官方报纸更直言不讳,在10月份的一篇社论中,指责印度和越南“无所顾忌地试图挑战中国”,警告说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激烈冲突”会使印度社会措手不及。

原定于11月21日双方外交官之间举行第15轮会谈,但最终被取消,印度媒体对巴厘岛峰会后不断增长的“不和谐”表示不满。具体来说,有媒体报导说,中共要求印度政府阻止达赖喇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佛教会议上发表讲话,新德里当局表示拒绝。

一方面,不和谐反映了中国在涉及南中国海的问题上神经过敏,也反映中共不喜欢外界插手它与几乎南中国海周边的所有国家,就该地区潜在丰富海洋资源所有权问题上的争议。

另一方面它也标志着过去6年来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恶化,双方主动性日趋活跃,在本来被看作是对方“后院”的新战略要点上展开较量。

虽然他们的领导人公开认为有足够的空间供两国发展,但专家和官员说,亚洲的这2个巨人双方的激惹越来越多。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莫罕(C. Raja Mohan)说:“双方步幅扩大,中国相对要快得多,双方足迹将会有重叠,摩擦就会发生,如何处理好是个挑战。”

到目前为止,双方对摩擦的处理不尽人意,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似乎在上升。

包抄和恐惧被包抄

印度担忧被中国包抄可回溯至几十年前,近年来,随着北京对其他南亚国家(包括印度的劲敌巴基斯坦和传统盟友尼泊尔,还包括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缅甸)的投资和包围的收紧,这种忧惧增加。

反过来,中共也有被包抄的恐惧,这种包抄被前总统布什称之为“民主弧圈”,指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民主国家。11月初当奥巴马总统宣布将对澳大利亚派驻海军陆战队员以保护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时,中共这种恐惧加深。

近年来,四个民主国家之间的联合军事演习普遍被认为是针对中共,然而美国和印度战略伙伴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2008年美印民用核合作协议的签署,这是导致中共和印度关系紧张的真正原因。

佐治亚技术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国际关系教授加弗(John Garver)说:“这是一个禁忌,中国肯定不能接受。”加弗在亚洲国家包抄和反包抄学术研究这个新课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说:“如果你希望与中国保持友谊,你就不能远交敌视中国的势力。”

《人民日报》警告新德里“接受美国的示好要付出代价”,报复已经开始。

有关中国和印度之间战争的广泛讨论开始在中国网站上发酵。当中共重启其对大片印度领土的所有权狮子大开口要求时,这个由来已久的边界争端取得进展那乍现的曙光立即重新走向黑暗,同时,中共反对拥核国对印度民用核贸易禁运的解除。

中共开始与印度的邻国加强友好关系,部分是由于经济和战略上的原因,许多印度分析家认为,另外的原因是防止印度崛起成为亚洲和全球强国。

中共帮助巴基斯坦建造了两座核反应堆,并进一步支持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的领土要求。中共已成为孟加拉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投资猛增。

中共不断深化与尼泊尔军队和警察的关系,在西藏边境援建一条新的道路。在斯里兰卡,中共提供了许多武器,帮助政府终于打败了泰米尔叛乱,结束了其长达26年的内战,并帮助在海岛南部建了一个重要港口。

在2009年的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讨论中,辛格首次抱怨“中国人颇有些咄咄逼人”,他说,其中的原因他并不完全了解。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霍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说,印度正“开始启动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秩序,在这其中他们将很难防卫他们的利益”,以对抗中共的竞争。

印度向东看 中共想反击

多年来,印度曾谈到它打算“向东看”,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但它没有下足够的力气付诸实践。尽管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它终于开始采取行动,与其它亚洲国家(如日本、越南和印尼等)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和经济关系。

加弗说:“印度的‘向东看’政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原本是基于经济原因,但现在它已被赋予地缘政治的目的,着眼于反包抄。”

美国则敦促印度由隐蔽转向公开,如国务卿希拉里所称,由“向东看”变为“向东做”。

专家们承认,目前还不清楚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隔阂会走到哪一步,由于经贸关系蓬勃发展,两国还处于伙伴关系和合作中。

索德(Vikram Sood)说:“竞争可能导致对抗,但我不认为这会导致冲突。”索德曾经是情报机构负责人,现在是新德里观察研究基金会的分析师。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那么自信。去年在《亚洲安全》(Asian Security)期刊的板块上,加弗和王飞凌辩说,美国、日本和印度显示联合遏制中共,“是正在玩一个高风险的游戏”。

他们还写道:“德国在1914年走向战争,日本也于1941年走向战争,其原因是明确认为被敌对势力联合包抄,都决心打破这个包围圈。”“如果北京领导人得出结论,联盟针对中国的窒息过于强大、坚固、明显,或者干脆太不公平,他们可能会认为有必要对一个或几个‘反华联盟’反击。”

(责任编辑:张东光)

相关新闻
中印关系﹕前景并不看好
中印关系不友好 战略利害重于经贸利益
专访陈破空:中印关系解析
观察人士:中印关系密切仍存猜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