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巢老人”近半 逾70%支付能力不足

人气 26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2月15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并有70%以上支付能力不足,折射出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遭遇巨大冲击。

“……除了遥远的回忆,我和你妈妈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温馨的谈资了。家中的一切,还如同14年前。我的床头,还摆放着你儿时的黑白照片,那是你小时候我们一次次带你上玄武湖留下的印迹……”过年期间,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和同情,这是江苏省南京市一位名叫王绍铭的老人,在网上晒出的写给海外留学未归孩子的家书。

新京报14日报导,目前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老年人可能70%以上都是支付能力不足的。”

他说,自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之后,社会学家们就一直在提醒说,这项政策会带来“4-2-1”的家庭赡养困局。如今,“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目前,我国户均规模3.16人,较改革开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

据统计,在大陆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空巢老人”,成为此轮老龄化浪潮中最突出的表现和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心理上孤独、失落

报导说,很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是更大的伤害。

两年前,湖南省常德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81岁的老人从自家二楼阳台跳下,头部受伤,左手粉碎性骨折,幸运的是没有伤到要害部位,无生命危险。老人被送到医院后,意识还很清醒,向众多围观的人讲述了心里话。当时一名围观者说,“老人说跳楼是因为一个人过得很辛苦,没意思”。

据当地人介绍,这位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很少陪在他身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前些年,老人由孙子在家照料,但半年前,孙子南下打工,老人的饮食起居只能靠自己料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性格日渐孤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吃不喝。一天早上起来后,老人看着空空的房间,情绪越来越低落,于是爬上阳台,用跳楼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寂寞和痛苦。

2009年4月9日,一位住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的八旬柴姓老人被儿子遗弃后饿死在家中,去世10到15天后才被其孙子发现。2010年4月27日,柴姓老人的4个儿子中,除了小儿子,都已经被通州法院以遗弃罪判处3年到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全国社会福利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王霄燕说。

“老年人被子女遗弃后饿死,两周后才被人发现,这里暴露的不仅仅是子女不孝和不承担赡养老人这一法律责任,更有老年人生存的邻里、社区、社会环境问题。‘空巢老人’是孤立的,还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环境是否起到了支持或者关注老年人的作用?”王霄燕质疑说。

北京抽查: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8.1%

北京市回民医院曾对北京某街道的“空巢老人”生存状况做过调查。这一调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的有效调查对像共855人,在所调查的 855位老人中,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8.1%(753人),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疾病的占31%(265人),同时患有3种以上慢性疾病的占15%(128 人)。

这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在调查中,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厌世念头。

养老最基础的家庭层面遭遇巨大冲击

据了解,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在不少专家看来,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正是作为养老最基础的家庭层面。王霄燕说:“传统孝道的退化、计划生育、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家庭结构改变,增加了家庭赡养的难度。另外,4-2-1家庭结构(1个孩子需供养2个父母、4个祖父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年人遭歧视、漠视、遗弃等现象的发生。”

相关新闻
2012中国人口危机或全面爆发?
杨宁:新闻一事一评(6)
大陆近半老人独居 残羹难咽患病难应对
移民海外: 如何老有所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