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杨仁寿
【字号】    
   标签: tags:

“知晓”与“行动”住在主人大脑里两个不同的方位,他们偶而相遇、彼此配合,但不常见面。知晓不明白为什么行动总是忽略他提供的讯息。

知晓说:“我提供了很多新的为人处事良方,你为什么都没回应?”

行动说:“几十年了,我已经习惯既有的方式,我不要新的。”

知晓说:“习惯不能改变吗?习惯不能重来吗?”

行动说:“习惯对我而言就是将行动模式程式化,公式化的反应模式是最有效率的,我不要改变。”

知晓说:“可是新的方式可能会让你行动结果更好!你不在意效果吗?”

行动说:“新的行动方式需要重新适应,重新建构对事物的反应程式,会让我不自在。”

知晓说:“我知道一个道理‘得之者必有所失’,没有付出就没有所得啊!”

行动说:“我只负责行动,我不要多出来的成本。”

知晓说:“可是适应以后,或许你的执行步调会更从容,你不想要吗?”

行动说:“这只是你的道理,或许结果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好。”

知晓说:“天底下没有确定的事情,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行动说:“或许吧,但还有一个问题,我每天都很有效率的工作,我已经排满行程,挪不出适应的空档。”

知晓说:“难道不能停止某件你常规性的事情吗?”

行动说:“我依照指令行事,每件事情都是必要的,没有事情可以被暂停。”

知晓说:“我知道一个‘事有轻重缓急’的道理,你要听吗?”

行动说:“我所接受的行动指令,都是重要和急迫的,我也不负责思考。”

知晓说:“那什么时候才能更改你的行动程式呢?”

行动说:“失败!失败是唯一检讨的时候。”

知晓说:“难道一定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吗?我知道那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以让你预防失败啊!”

行动说:“如果你的道理真的能预防失败,那么,没有了失败,我如何得知,是因为你的道理,让我避开了失败。不如让结果决定行动,结果不理想,再来修改行动程式。”

知晓说:“我知道一个‘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道理,我可以直接下指令修改你的行动程式吗?”

行动说:“不行,要先经过‘决心’的同意。”

知晓说:“决心是谁?”

行动说:“决心很少出现,他负责听你的道理,再下指令给我,我只听他的指挥。”

知晓非常疑惑的说:“我没听过决心,决心究竟在哪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年八月,全家人到意大利自助旅行。罗马的古迹很幽思,托斯卡尼的田园很温柔,但至今最难忘的是一个意大利老伯伯。
  • 衡量人的准据应该是什么?我们很难提出一套人人接受的标准。重要的是,这个社会用什么标准,人们就追求什么,能独立于社会价值之外的人是少数。问题是,当人人竞争好的文凭,当大家都只重视外貌,这个社会将因此更好吗?我想,当“与人为善、认真做事”变成我们将人们分等级的标准时,一个美好的社会就不远了。
  • 这阵子你闻到桂花开了吗?人生如梦,时序流转,明年桂花再开时,你我会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品味花香?
  • 你什么时候感到快乐?听一首喜欢的歌?吃一餐美食?到名胜一览?总之,得到你想要的、你喜欢的事物;你什么时候感到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被人称赞?得到奖项?升迁顺利?事情如预期般进展?总之,被社会肯定、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人们就感到快乐。
  • 你何时悲伤、难过?悲伤时你做些什么?悲伤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悲伤?
  • 每个人都在不断的人生经历中改变想法,提升层次。
  • 每颗种子都寻找落脚处,幸运的,遇到合适的土壤、气候、阳光,让他们安顿与成长;不幸的,遇到恶劣的环境,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每个人也都觅寻落脚处,住那儿、做什么、和谁结缘、追求什么,凡此种种决定我们的生活,形塑我们的一生。
  • 成功的第一个秘密是:成功有道,但无确切的路径。成功的确有道,而且你我都知道。例如好的工作习惯:专注目标、为目标而学习、以及坚持;又例如拥有好的人脉关系:愿意为他人付出、不与人争一时之利。但人人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到,所以社会上成功的人仍是少数。
  • 每个人都生与活在一张网里。 这网里有亲人、同学、师长、朋友、主管、同事,还有一些萍水相逢的人。这网里的人用一种东西叫做“情”连结,用一种叫“义务或责任”的概念往来。我们的这一生过得如何,就决定于这张网里的人和互动关系。
  • 青青自己的专案还没结束,就因为同事情谊,答应帮忙另一个专案,结果搞得工作两头烧,生活弄得一蹋糊涂!心里恨自己开不了口拒绝同事的请求。子衿双手抱满书本,走到房门口时,勉强挪出手来,想拿口袋里的门把钥匙,哗的,书本掉满地!心里恨自己没先放下手上的书,再去拿口袋里的钥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