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多多益善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3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上(1)常从容(2)与信(3)言诸将能不(4),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5)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6)?”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7),非人力也。”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注解】
(1)上:指刘邦。
(2)从容:悠闲不急迫的样子。
(3)信:指韩信。
(4)不:音“否”,表示否定之意。
(5)将:音“匠”,率领。
(6)禽:臣服之意。
(7)天授:上天给予的。

【故事阐述】

韩信是秦汉时淮阴人,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小官,项羽看不起他,不肯重用他。

但是韩信却是一个才略极高,又精通兵法的人,尽管他在年少的时候,曾受过胯下之辱,也曾向在河边洗衣的妇人乞食过,但这些他都没放在心上,也一点都不影响他的伟大志向。

既然他在项羽的军队中不得志,他就去投效刘邦,谁知刘邦也没有重用他。不久,韩信又离开了刘邦的军队。这时,刘邦的一个大将萧何得知这个消息,没有报告刘邦就去追韩信,一连数天都没有回来。

第三天,萧何将韩信带了回来,自己先去见刘邦。刘邦立刻开口就问:“你这几天到哪里去了,怎么不先告诉我一声呢?”萧何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我急着替王去办,所以来不及向你报告。”刘邦问:“替我办什么要紧的事呢?”于是萧何把韩信的出走,自己急忙去追回的事说了一遍。刘邦听了气愤的说:“军中多少人逃跑了,你不去追,怎么对一个无名小卒这样在意呢?”

萧何说:“别人易得,这一个韩信可难求啊!他的才干非常人比得上,而且他志向高大,如果王您肯重用他,将来统率三军,平定中原,非他莫属了。”刘邦说:“那照你的看法,应该给他个元帅当吗?”萧何说:“那当然,一道命令请他当元帅,他还未必能接受,您必须举行设坛拜将之礼,他才会接受。”

于是,刘邦很隆重的举行仪式,拜韩信做了元帅。后来,韩信做了刘邦的元帅后,运用他的谋略,打败了当时的劲敌项羽,使刘邦成为汉朝第一个皇帝─ ─汉高祖。

刘邦经常与韩信谈论各将领统率军队的能力。有一次,刘邦问他说:“你认为如果我来带兵,可以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皇上可以带领十万大兵。”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说:“我嘛!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刘邦笑着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为什么会臣服于我呢?”韩信回答:“皇上您虽然不善于带兵,但却善于统御将领,这就是我臣服您的原因了。这是上天给予的能力,不是普通人可以强求来的。”

后来“多多益善”就演变为形容愈多愈好的一句成语了。

【讨论】
(1)韩信为什么投靠项羽,后又投靠刘邦都心生逃走之意?
(2)韩信从军队出走后,萧何为什么急忙放下身边的事,急着把他寻回?
(3)每个人都有上天给予的使命,韩信认为刘邦善于统御将领的能力是上天给予的,不是普通人能强求来的。你的想法是什么?和同学分享一下。

【造句练习】
例:主办单位在活动中呼吁大家“踊跃捐款,多多益善”。
例:对于做好事,他总是抱着多多益善的态度。

【相似成语】
越多越好

【课后时间】
请你和同学脑力激荡一下,猜一歇后语─ ─韩信将兵。

【参考解答】
多多益善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斋戒沐浴的时候,要穿明洁的衣服,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改变日常生活的居处。
  • 违背自己的良心活着,对古人而言,是生不如死的,与其这样,还不如隐居,但隐居对于道德修养不高的人也非易事,因为隐居对他而言,并非怡然自得,而是无尽的寂寞和饥寒。而现代人,也可不必隐居,很多人懂得拒看恶质的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它乱它自败,我自清不跟它乱......
  • 孔子说:“我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等的分别。”孔子将礼乐教化向所有人敞开,配合“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学有专精的有孔门四科十哲、七十二贤人,开中国古代私学、平民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做到也就困难。”
  • 阙里有个童子,奉命给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和长者一同坐在成人的位子上,又看见他和长辈并行。他不是个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了很多,然后才一一记住了学问和道理的吗?”子贡回答:“是啊,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以一个至简至易的根本道理从上到下贯通到万事万物的。”
  •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 子贡评论人物的优劣长短。孔子说:“赐啊,你这样做是贤能的吗?我可没那个闲工夫。”
  • 有人说:“不记仇恨,反以恩德回报他人,怎么样?”孔子说:“那应该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合于道理的正直态度对待仇恨,而且别人如果用恩德对待我,我也同样用恩德回报他。”
  •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说:多回过头来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躬自省)而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怨恨了。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心性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自然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