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制止疯子的勇士朋霍费尔

刘晓

人气 34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3月09日讯】从朋友处偶然看到一本小书《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查看前序,甚是吸引我,便借回翻阅。花了两个小时读后,默思良久。的确,面对暴政的“狂轮”,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接受或逃避,因为在这些人认为,螳臂当车不过是无谓的牺牲。然而,还是有这样一些人,比如朋霍费尔,仍然选择以一己之躯,去阻挡那碾碎了无数生命的巨轮,直至自己也被碾在其下。

是什么让朋霍费尔和他的同道选择了这条“无谓”之路?也许,我们可以从朋霍费尔所言中有所领悟:一个疯子在人群中驾驶汽车横冲直撞,我们应该做的,绝不仅仅是救助死伤者,还应该有人冲上去,制止那个疯子。朋霍费尔就是那个制止疯子的勇士之一!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于1906年2月4日诞生在德国名城布列斯劳,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上边还有3个哥哥和2个姐姐。父亲卡尔•朋霍费尔是精神病学教授,也是布列斯劳医院的院长;母亲葆拉的外祖父是神学教授,曾任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御前牧师。毫无疑问,小朋霍费尔自小就生长在生活富足、富有教养的家庭中。而且,由于朋霍费尔家经常高朋满座,许多有地位、有学识的访客的高谈阔论也对家庭中的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因此,朋霍费尔家的孩子们个个聪明有成,迪特里希自然也不例外。

早慧的迪特里希,7岁半就进入人文中学,17岁进入著名的图宾根大学攻读神学,18岁转入柏林大学,得到该校名师、也是世界级神学大师哈纳克的高度评价;在别人尚未开始博士阶段学习的21岁时,他已完成了博士论文;24岁时,他登上了柏林大学的讲坛,教授系统神学。此外,他还去美国留过学,并在西班牙和英国当过牧师。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发表了不少的著作,其中一些(例如30岁发表的《作门徒的代价》)使他成了相关学术界的新星……

1932年,迪特里希在柏林教书的同时,还负责一些工人区中要接受坚信礼的孩子,他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学英语、下国际象棋,一起郊游。他告诉这些孩子:“没有人可以拿走你们的信仰,上帝也为你们准备了白昼、太阳和早晨的曙光,而且他希望让我们看见受称颂的国度,那里充满正义、和平与自由……”

或许正是这样的信仰,使这个年轻的学者在希特勒上台后,提出了“教会必须准备好与政权相对立”的论述,并在1933年剥夺和迫害犹太人的国家公权力开始行使后不久,决定彻底拒绝和反对纳粹政权。然而,德国教会向希特勒臣服的选择使迪特里希•朋霍费尔成为了其他牧师眼中的“危险人物”,迪特里希只好离开德国,前往伦敦,但在1935年返回德国,并成为与支持纳粹的“德国帝国教会”相对抗的“认信”教会课程的负责人。

在“认信”教会的一次公开宣言中,迪特里希不仅谴责了德国基督徒在公共生活中失去见证外,还论及了法律的不确定、国家专制和反犹太主义。他写道:“当基督徒被压迫在纳粹的世界观下,被强迫接受反犹太主义、被逼着仇恨犹太人的时候,他们应能以基督‘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的诫命与之相对抗……我们要告诉‘领袖’的事情都是我们的职责而言必须告知的,而教会是在神的手中。”

然而,随着“认信”教会绝大多数成员在希特勒政权的欺骗诱惑下选择向希特勒“效忠”后,决不接受被国家收编的任何尝试的迪特里希陷入了困境,他越来越孤立,其讲道课程也被盖世太保结束。

1938年11月9日,在一场针对犹太人的抢掠、纵火暴力——帝国水晶之夜——之后,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在一份没有机会实施的教会认罪宣言草稿中写道:“教会曾经在必须嘶喊的时候封缄其口……教会曾经看着惨无人道的暴力蛮横地施行,无数的无辜者、受压迫者承受着身体和灵魂上的痛苦;曾经看着仇恨与谋杀横行,而没有发出她的声音,没有找出可以赶紧帮助他们的方法。教会是有罪的,她愧对耶稣基督里那些孱弱又无自卫能力的弟兄的生命。”

1939年,他前往美国旅行,准备接受朋友们处于担心他的安全而给他提供的客座讲师的职位。但是在3个星期后,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他还是选择了返回德国,投身到那个巨大凶恶的“狂轮”之中——目的只有一个:力阻狂轮!

迪特里希回国后不久,希特勒的狂轮开始横扫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了迪特里希•朋霍费尔与纳粹政权为敌的焦点。当全国大多数人都在为国家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成就欢呼,而从不追问应当由谁为此付出代价时,迪特里希却到处奔走呼告:“希特勒代表战争!”这样,他不得不饱尝苦果,再也无法在德国任何一所大学任教。

为了阻止希特勒的疯狂举动,在1940年至1943年间,迪特里希担任了“国防军”反间谍机关中持不同政见团体的信使,他利用合法身份,多次前往瑞士,将德国抵抗运动的目标和秘密计划传达给西方各国。他从一开始就代表反抗运动的极端团体,并表示要彻底推翻希特勒的政权。

1943年,由于“国防军”内的一个志同道合之人被捕,盖世太保发现了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和他的姐夫杜南义的名字,但不清楚其真实的身份。4月,他被捕,被关在柏林提格监狱。在监狱期间,他写的书信和杂记后被收录在《反抗和顺从》一书中。他在《奔向自由路上的驿站》中写道:“行动,不是任其所爱,而是勇于执行权利;不是在可能性中漂浮,而是勇敢地抓住实际;不是逃逸在思想中,而是体现在行动中,这就是自由。”其间,他还第一次写了一首诗,表达对未婚妻玛利亚的思念。

1944年,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佐森档案”曝光,迪特里希所扮演的角色终于为盖世太保所知,他被关进了盖世太保的监狱,并在1945年2月被送到集中营,4月,被处以绞刑,而这距盟军胜利仅仅还有一个月。

希特勒的狂轮终于停止了滚动,而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则为了自己的原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45年7月27日,英国电视台转播了在伦敦国王大道三一堂举行的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的追思礼拜。直到这一刻,迪特里希的父母才知道他已经不在人世。

是什么使迪特里希如此“不自量力”去阻挡那令人发抖的疯子?也许,是缘于对人类和世界的爱,缘于对人类苦难的担当意识,他曾说过:“门徒之所以是门徒,就在于他们分担主的苦难,遭弃绝及被钉十字架”。而临刑前他留下的最后遗言是:“这是结束,对我而言却是生命的开始。我相信在基督里,世界同属弟兄姐妹,没有国籍之别,而我也相信,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而正是因为有了朋霍费尔这样的“义人”,才让那个时代多了一抹亮色,才让天地、世人知晓,这个人群中还有着同邪恶抗争的精神,才让世人对这个民族还保有“人之所以为人”意义上的尊敬。

诚如书的序中所言:朋霍费尔的人格乃是人们“可以畅游其中又敬畏其深”的深海,其精神是“可以漫步其上又仰慕其高”的高山。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一再传述的生命故事。@

相关新闻
破除恐惧 德展出《希特勒与德国人民》
观“大陆新闻解读:中共山寨了希特勒”有感
刘晓:埃及军人做到了
刘晓:从中共警察也遭酷刑说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