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揭秘:三峡工程论证和通过都有问题

人气 37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29日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承认三峡工程存在问题。其后,大陆媒体又爆出著名学者茅于轼也对三峡工程存有疑问。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18日在国务院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称,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这是中共官方第一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上月在博客发表批毛檄文,历数毛泽东的恶行,招来大陆极左毛派人士的不满。近日,茅于轼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他对三峡工程最初的论证和通过都存在疑问,以下是采访的节选。

问:有观点认为,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你认同吗?
茅于轼:存在,工程的论证和通过都存在问题。那时候明显有政府的意志在里面,不是很客观;论证也比较浅,比如我提出的问题就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我的问题是:一百年后三百年后,三峡工程总有报废的时候,报废以后是个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在论证里没有出现。

问:以前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就存在问题,造成坝区淤积严重,致使大坝报废,如今的三峡工程在决策上与三门峡有什么异同?
茅于轼:情况不一样,三门峡是苏联专家做主,中国工程师没有发言权。三峡的决策没有苏联专家的作用在里面,上不同的意见是可以表达的,但政府在论证过程中有倾向性,比如采纳哪些意见,不采纳哪些意见,倾向性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来。

问:三峡工程在开工前经过数次专家论证,一次论证后,14个专项论证报告组有9个专家没有签字,但最后还是以少数意见“被服从”,这种学术论证搞少数服从多数,合适吗?
茅于轼:这种事情肯定不能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比如选举人大代表可以少数服从多数,但在科学问题上,就不能少数服从多数。对于科学,对一个客观事物的研究,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问:遴选参与论证专家的标准,是否存在争议?
茅于轼:哪些专家可以出席论证会,哪些专家不能出席,这里有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倾向性问题。当然,现在三峡工程是好是坏,还不能做出判断。

问:有人认为,一些人大代表自己并不了解相关的地质和水利知识,但他们拥有投票权,这不合理,是吗?
茅于轼:是的,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有很多人投了反对票。他们可能是外行,不可能都是内行,不能要求他们都是内行,他们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看得很清楚。这事其实要听专家的。要保证专家有足够的发言权。

问:那这也是决策体制的问题了?
茅于轼:是这样。领导必须参考智囊团的意见。哪个国家都是这样,不充分参考这些意见就自己决定,不行的。

问:你曾经为《长江长江》写了《水库退役后的状况和后果为何不见论证》一文,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
茅于轼:不好说,其实也没什么,可能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问题我想到了。报废之后该怎么办?我的心态是:别人没想到我想到了,于是就提出来。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茅于轼:什么是国力的基础?
茅于轼杂文集遭查封
茅于轼:人权问题问答
茅于轼:群众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