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然:邹忌谈智(1)

郑欣然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1月09日讯】话说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登上君位。登基以后,他就开始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的生活,一切政事全由卿大夫掌管,使齐国朝政荒废了整整九年。期间,韩、魏、鲁、赵等国都曾侵齐,齐国屡受重创,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国内局势更是混乱不堪,民不聊生。

邹忌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他看到齐威王的所作所为,很想劝他振作起来。但凭他当时的身份是不可能见到齐威王本人的,怎么能进谏呢?他听说齐威王喜欢音乐,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一天,邹忌抱着一架琴进宫求见齐威王。他对门卫说:“我是齐国人,琴艺非凡,听说齐威王喜欢音乐,想去给他献上一曲。”守卫禀报后,齐威王让邹忌进宫觐见。邹忌进殿,齐威王正在抚琴自弹。邹忌立足听了片刻,赞叹道:“好琴艺!”齐威王停下来问道:“好在哪里?”邹忌说:“您弹奏大弦的时候,声音庄重沉稳,有君主之风;弹奏小弦的时候,声音清晰明朗,又像贤相神采;两者相得益彰。此外您弹出的每一个音调都非常到位,有的深沉,有的舒展,虽然变化多端,但整体十分和谐。这就像一个国家颁布的所有政令,各个恰当好处,整体协调一致,所谓政通人和是也。”

齐威王听他三句不离政事,微微皱了皱眉头,但心里觉得他评价音乐还是很中肯的,就说:“我不过是弹琴自娱,您一定比我弹得好,请让寡人见识见识。”说着就让出琴来让邹忌坐下弹奏。邹忌说:“主公您过谦了。”然后坐在琴边,双手抚琴,却久久不弹。

齐威王问:“先生说嫌琴不好?”邹忌说:“此琴是上等好琴,小人怎会嫌弃?”齐威王有点不耐烦了,说:“那您为何抚琴不弹?难道是想戏弄寡人?”邹忌说:“不敢。小人是以弹琴为业,若抚琴不弹,主公就会心生恼怒。但主公您以治国为务,九年来不曾弹奏一回,齐国上下等得太久了。”

此话一针见血,齐威王一时愕然。顿了片刻,齐威王才说:“你来这里原来不是来弹琴的。”邹忌说:“小人只想提醒主公,琴不弹不鸣,国不治不强。”齐威王想到现在齐国的状况,又皱了皱眉头,漫不经心的问:“你有什么建议?”邹忌正色道:“首先是不可弃琴不弹,其次要多弦并弹。”此言一出,齐威王有了点兴趣。邹忌接着说:“我建议您从远离声色、选贤任能、兴利除弊、整顿军备、安抚百姓五个方面入手。”两人由此细谈下去,齐威王顿时大受启发。

谈到最后,齐威王治国兴致高涨,决心以后要勤政为民、振兴齐国。他对邹忌的开导十分感激,同时对邹忌的才华大为欣赏,于是拜邹忌为相。邹忌辅佐齐威王推行改革,使得齐国国力日益强盛。

邹忌鼓琴得相位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后人感慨他的才智与胆识。

邹忌虽是一介布衣,但有忧患国家安危的匹夫之责;他以高超的琴艺自荐从而得到了齐威王的召见,铺垫了邹忌大智大勇的人格魅力;继而他借机以琴论政,提出整治内政,罢黜奸臣贼子,选用贤人,蓄养民力,整顿军备的“多弦并弹”的强国高见,使得邹忌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丰满。

人的智,大公则明。邹忌没有想到自己,想的是齐国的振兴、齐威王的振作。邹忌从思考进谏契机到投齐威王所好鼓琴再到通晓乐理、令齐威王信服直至冒触犯圣怒之险而抚琴不弹,而终引出振作君威、力图强国的侃侃之谈,完美的将齐威王的弹琴兴致引至治国方略,巧妙智慧,有胆有识,不愧被拜为相。

今天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大规模的民间维权运动时有爆发,被国际人权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谈古人邹忌之智,人们除了感叹邹忌的大智大勇之外,更有对齐威王知错醒悟、贤明纳谏的由衷称道。

谈邹忌之智,也是体会深入浅出、旁征侧引的智慧。琴师弹琴与国君治国,点明“在其位,谋其政”,否则招致积怨的通达道理。其实,古人这种用类比的方法把隐晦的道理寓教于生活之中,既没有触动听者的敏感神经,又将与之通达的道理使听者深有感触,这确是邹忌智谏的高明。

当我们真为别人着想,希望他能接受建议却又不知从何谈起时,邹忌“劝谏”的历史智慧是值得借鉴的。@

相关新闻
历史故事:周厉王止谤和齐威王纳谏
东周之诸侯争霸时期─春秋战国 (三)
昝爱宗:老祖宗的言论环境比我们今天差吗?
百家姓溯源: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