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奇异的婚姻 在一场玩笑中派生

人气 34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10月18日讯】1968年,白启娴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和四个同学一起来到河北沧州相国庄大队。在一帮子起哄的村民怂恿白启娴、毕振远去公社登记。在一阵闹腾中,直到血红大印盖在纸上,白启娴才如梦初醒,一桩奇异的婚事,竟在一场玩笑中派生出来了。然而,女知青却在这场奇异的婚姻中悲惨痛苦的生活,年仅39岁便离世了。

女知青因玩笑话嫁农民

白启娴爱唱歌,会吹口琴,还能为宣传队排节目,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谁也没想到,一桩奇异的婚事,竟在一场玩笑中派生出来了。

“启娴,你给俺们读报,带大伙儿唱革命歌曲,下地干活儿,喝山药粥,吃掺菜饼子都不在乎,还挺进步的嘛!”

“当然,响应毛的号召,和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嘛!”

“俺们看你耍嘴,光口头上结合。”“为什么?”白启娴不解地问道。

“嫁个农民,你行吗?那才是真正的结合呢!”白启娴不当回事儿,顺口应道:“行啊。”

“嫁毕振远行吗?”人们故意套她的话。“行啊。”白启娴仍在打哈哈。

毕振远是白启娴所在生产队的记工员,他比白启娴小四岁,平素少言寡语,在庄稼人眼里,属于老实但不精明能干的那种人。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又长得瘦小,一直没说上媳妇。

“呵,启娴同意了!要嫁毕振远了。”一帮子起哄的村民怂恿白启娴、毕振远去公社登记。在一阵闹腾中,直到血红大印盖在纸上,白启娴才如梦初醒。一切都显得匆匆忙忙,从提亲到结婚还不到十天工夫。

1970年2月2日,大学生白启娴和农民毕振远结婚了。新婚之夜,白启娴哭着问毕振远:“这个世界上谁最丑,谁最傻?”对方答不上来,她便自己说道:“世界上没有比你毕振远更丑的,世界上也没有比我白启娴更傻的了。”

白启娴充满信心。婚后第六天,她就在众目睽睽下带着丈夫到集市上买了两棵桃树苗,在院子里栽下,将它们命名为“扎根树”,以表示自己一辈子扎根农村的信念。

可是不久,现实生活就将两人的思想差距暴露无疑,矛盾也逐步升级。挨打的侮辱终于使白启娴忍无可忍,她拉着毕振远去法院离婚,可毕振远的痛苦哀求又打消了她离婚的念头。和毕振远结婚后,她被很多人误解过,讥笑过,不少人把她看成“缺心眼儿”;因为这桩婚事,父亲断绝了和她的往来;在当上教师后,她也少不了受老师和学生的欺侮。

婚后痛苦 39岁便离世

在这期间,她名噪一时,她努力把自己那个原本凑合的婚姻很真诚地升华到了:“路线斗争”的高度:“爱上农村,爱上农民,是毛泽东‘思想’哺育了我,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练了我,是贫下中农教育了我。”

清晨,广播电台刚刚播放了白启娴的事迹,上午就有单位邀请她去作报告。之后,各种类型的现场会、座谈会接连不断。于是,她只有扔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走就是几个月。由于命运的改变,他们的夫妻关系得到了暂时的缓和,可惜好景不长,白启娴的身体很快累垮了。在她“巅峰时期”昼夜兼程地折腾时,一动就浑身出汗,总有腰痛欲折的感觉,一直熬到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去医院就诊,很快被诊断为慢性肾炎。

病程迁延,风光不再,她又回到了极其压抑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境遇和情绪不好,一度潜伏着的家庭矛盾又开始激化了……

1981年12月,人到中年的白启娴向法院递上了她最后一份离婚申请,法院同意了她的要求。可是考虑到年幼的孩子,考虑到老实巴交的农民丈夫,她最终还是没有离婚。

后来,沧州师专同意接受毕振远当临时工。就在白启娴准备接丈夫进城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1982年11月的一天,白启娴的儿子神色异常地闯进白启娴的校友老常家说:“常伯伯,快去看看妈妈,妈妈不行了。”老常赶到时,只见白启娴的腿在床上,身体悬空弯曲着,头垂在地上。不难想像,在生命垂危之际,她曾奋力挣扎过。据悉,是烟道阻塞导致里屋的火墙煤气外泄,白启娴就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死时39岁。

——本文转自《今古传奇.纪实版》,文中有删节。

(责任编辑:李平)

相关新闻
上海文革插队知青政府前请愿被拘留
文革安徽大冤案 “强奸女知青案”始末
文革潜规则 南都:女知青上大学不免献身
《知青》被指歌颂罪恶美化文革 民众吁停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