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正校友 海外拍片为台发声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10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台湾嘉义报导)四位具有阿甘精神的台湾年轻人,于今年初在美国完成了一部深受国际设计圈关注与讨论的设计纪录片─《设计与思考》(Design & Thinking)。他们在旧金山与纽约取景拍摄,并获邀至世界各大企业团体及影展放映。制作团队中正大学虽然没有设计学系,却有两位校友在国际设计圈为台湾人发声!2006年毕业于中正外文的蔡牧民(导演),及中正资管的赖佩芸(创意总监),10月22日该纪录片将在中正大学放映并举办导演座谈,23日也将邀请两位校友回母校分享当初拍片的心得。

中正资管系毕业生创意总监赖佩芸,发挥不畏艰难的‘车库精神’。(中正大学提供)

“我们希望用当地人与外来者的视角,拍出一片具有意义和启发性的影片,献给台湾和全世界。”2011年七月初,美国设计圈出现了一个小骚动。四个台湾人在美国拍起了纪录片,公开募资并在今年推出约一小时片长的《设计与思考》(Design & Thinking)。这是一部在探讨“设计思考”的纪录片,片中访问了美国东西两岸的知名设计师,了解他们如何面对难题解决问题,并客观呈现各界对设计思考的正反意见,期望带来更多省思。该片受到世界各地设计圈的瞩目、影展的肯定及国际间各大企业团体争相邀约放映,如美国Google、Microsoft,、Target等大企业。

“这部片可以完成,本身就有很多奇迹。”纽约大都会杂志以“绝无仅有!”给了极高评价。创意总监赖佩芸说,包含当初片子的资金,完全靠美国最大募资平台Kickstarer,在四十天内募集到一万五千美金,引起媒体一番讨论外,他们也是第一组在Kickstarer成功募款的台湾团队。“片中的设计大师能一个一个都访问到,也是高难度。”针对此第一部台湾团队拍摄的国际设计纪录片,而美国平面设计师协会也认为该片是对全球设计领域的一大贡献。

片中有句话十分耐人寻味,也很切合时事:“为什么这些大企业,会输给在车库里奋斗的小伙子?”许多成功的企业如苹果,都是在车库里萌芽进而打败大集团的。有车库精神的人,总是创新思考,用非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用小规模先实验,提出可能方案大胆尝试。拍摄团队认为这样的概念,也是台湾目前正在转型的社会中所需要的。导演蔡牧民说:“不一定非得在车库里,只要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是未来无限可能的‘车库族’。”

中正外文系蔡牧民(导演),及中正资管系赖佩芸(创意总监)摄于工作室内。(中正大学提供)

“以一个小团队能完成这样大的工程,其影响力还在持续扩大中。”中正大学指出,通常像这样规模的纪录片,制作团队至少会有二十人左右,但这个台湾团队,全部就只有四个人!在有限的资源里,作最大的效益,用勇敢尝试、不断实验的“车库精神”,颠覆大家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

10月22日晚间七时在中正图书馆,《设计与思考》(Design & Thinking)导演蔡牧民及创意总监赖佩芸即将在母校中正大学图书馆里分享这部电影,以及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23日10~12时在社科院227教室,更将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车库精神”,邀请民众共襄盛举,分享这部属于台湾骄傲的纪录片。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