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然:正视历史才能正视自己(4)

郑欣然

人气 13

【大纪元2012年03月10日讯】 黄帝时代与半神文化

历史上“三皇”走过神人共处的社会,到距今约五千年前,黄帝时代降临神州舞台。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无比的尊敬。黄帝之后有“绝天地通”的传说,即人神分隔,中华民族就在神传的文化基础上,从黄帝时代开启了以人为中心、半神文化的序幕。

上古时期,华夏百姓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新疆、昆仑山一带。传说是一座连接天界与人间的仙山。当共工氏怒撞不周山导致洪水袭击华夏大地时,一些百姓逃到地势较高的昆仑山一带生存下来。是所谓的部落联盟的时代。当时最为强大的部落是神农氏的部落。各部落都尊奉神农氏为天下共主,是为炎帝,并向其朝贡。因为实力强大,炎帝部落向东发展,势力达今天河北太行山一带。

相传当时另一支强大的部落是有熊氏的族落。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形象就异于常人,有神异之气,后被推选为部族首领,称为轩辕帝(后被称为“黄帝”)。黄帝不喜欢战争,以德服人,其部族走向了强大,各诸侯相继都来归从。发展至今河南一带。后来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交战。黄帝征服了炎帝,但重德行的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与其结成了同盟。

当时在东方(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十分凶暴,无人能征伐。常率部族北上与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救。黄帝亲自与蚩尤在涿鹿决战。“涿鹿大战”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据说蚩尤是暴君和乱贼,相当丑恶,《尚书吕刑》记载: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根据《龙鱼河图》记载,蚩尤有着怪力乱神的形象。“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非常厉害。《述异记》也说:蚩尤“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根据《黄帝玄女战法》中的记述:“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最后黄帝令大臣造指南车,又有女神帮助才得以战胜。黄帝大败蚩尤,他们不只是历史人物,又具有神的特征。这也表明,人神同处的时期持续到了五帝时期仍未断绝。

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即天子,取代了神农氏。天子的意义就是上天的爱子,赋天命行天道于人世。也就是说,黄帝成为中国历史首位以武力、以兵征天下的形式臣服诸侯、统一了华夏族的帝王。而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德化天下,顺天意,建都城,立百官,制定典章,封禅祭天,举荐贤能,大治天下。万国一片和平。他常祭祀鬼神山川,次数史上最多。任用贤臣治理民众。顺应天地四时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之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有节制地使用水、火、木材等万物。

此外,他还命臣民建屋室、种五谷、造舟车。嫘祖发明养蚕,教人织衣。史官仓颉造了字。据说,仓颉的头上有四只眼睛,可以看见神明。他抬头可以看到奎星环曲的形状,低头可以观察龟壳的纹理及飞禽走兽的足迹。仓颉广泛的收集世间众多美丽的图像,综合而成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在黄帝时代,文字、医学、算数、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因此,后世认为中华文明奠基于黄帝时代。

黄帝贤德,万国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史籍上说,黄帝在位一百年中,中国没有贼盗殴斗,人们谦让和睦,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甚至虎豹不伤人,鸟兽虫蛾都受他的教化影响,是个“道行天下,人间天堂”的盛世典范,因此后世尊称轩辕黄帝为人文初祖。

(待续)

相关新闻
郑欣然:除夕夜灶神现身道天机
郑欣然:“五福临门”有门道
郑欣然:祭念“政通人和”
郑欣然:“四知先生”与“二十大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