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别人” 不如先学习做“自己”

黄桐

人气 164
标签:

人之所以不快乐,在于大家都想“做别人”,而不想“做自己”!

有一家知名的杂志刊登了一则启事,表示将举行有奖征文,主题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想做什么?”

消息发布后,杂志社陆陆续续收到了大量的投稿。

一个企业老板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只要开一间小杂货店就好,这样我就会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一个家庭主妇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一定要读完大学,不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家庭上。”

一个上班族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梦想,成为一个作家。”

这些投稿被刊登在杂志上的时候,杂志社也一并公布了这项征文真正的目的─其实,这并不是一般的征稿,而是一群心理学家进行的实验,目的是了解人们的“真实人生”和“理想人生”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最后,心理学家分析所有来稿,做出了三个结论:第一、人们对“真实人生”的普遍满意度不高,对“理想人生”则加入了太多幻想。

第二、这些所谓的“理想”,其实多半是有可能被实现的,只是真正愿意放弃现状,勇于追逐梦想的人少之又少。

第三个结论,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结论─人之所以不快乐,在于大家都想“做别人”,而不想“做自己”!

每次我到各地演讲,会后常有听众跟我说:“我好羡慕你的人生:你以前当记者,访问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还因此去了很多国家;你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工作,而且不必进办公室上班!”

我确实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同意我对自己的际遇、生活都很满意。只是,写作者的生活真的这么完美吗?其实也不尽然。

跟那些名人相约采访,的确让我受益良多,但我也曾遇过气焰高傲的名人,但碍于工作,无论再怎么生气、委屈,也只能往肚子里吞;能出国工作很棒,但我也去过疟疾猖獗,或治安极为恶劣、政治情势紧绷,随时可能发生内战的国家,让人一路上提心吊胆;不用进办公室,不表示工作就没有压力,反而必须加倍地督促自己,提升安排时间的能力。截稿期限在即,熬夜写到清晨,其实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另外,就现实面来说,我的收入并不稳定,没有劳保,更没有三节年终奖金,退休后更没有退休金呢!

“做一行,怨一行”,或把某个行业想得过于浪漫,其实都是很危险的。

有个摄影师朋友,他的梦想一直是开咖啡厅。后来他真的辞去报社的工作,拿出所有积蓄,在闹区的巷子里开了小小的咖啡馆。

我曾经上门捧场,装潢很精致,咖啡甜点也都无可挑剔,见他能够圆梦,我也替他感到高兴。

可是,不到几个月,却传来他的咖啡厅黯然歇业的消息。后来我跟他见面,他告诉我:“开咖啡厅,跟我想像的不一样。”

原来,在他美好的想像中,只有泡出完美的咖啡、和客人热络互动等“好玩”的事,却没有包括采购、进货、会计等“不好玩”的事;他以为“只要东西够好,就能吸引客人上门”,却没有想到附近连锁平价咖啡店的竞争,还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房租、水电、人事费用⋯⋯

咖啡厅结束营业后,他再度回到新闻界担任摄影师。他认真地跟我说:“其实当摄影师的工作很不错呢!真不晓得我当初怎么会有这么多抱怨?”

这个例子,不是要我们放弃追梦的勇气,而是我们在“逐梦”之前,必须先认清自己的“梦”不仅是个“美梦”,还一定会有“恶梦”夹杂其中,无论好坏,我们必须一概承担。

还有,在羡慕别人的人生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试着喜欢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心灵小语

“别人的生活、工作,或是家庭、配偶⋯⋯好像都比我的好?”

愈是这么想,我们愈容易羡慕别人,甚至嫉妒别人。

其实,这只是你的幻觉罢了。

别人的人生,未必比你好。

想成为“别人”,不如先学习怎么做“自己”。 @

摘编自 《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人们所要征服的,从来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自己的内心》 人本自然文化 提供

相关新闻
测测你内心中最感兴趣的职业
女人的脸 易透露内心世界
四川民众看神韵 触动内心文化的根源
意外面试 考验内心世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