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地方政府阳奉阴违 习李警告勿耍花招

标签:

【大纪元2013年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中共领导人花时间制作了一个经济改革计划,但是让这个国家巨大的官僚机构来执行它,却是阻力重重。在中共制度下,中央设定整体政策方向,但是部委和省级政府机构负责实施计划。

外媒报导说,中共各部门充斥着利益冲突和彼此嫉妒,执著于旧有政策,并常常依赖于从现状受益的利益集团。银行甚至已经找到漏洞来阳奉阴违中央扶持民营企业的新政策。习李警告地方“不要耍花招”。

路透社:银行利用政策漏洞 资金流向国企和房地产

路透社11月19日报导说,按照北京的命令,银行已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借贷。但是银行发现了一些漏洞,允许它们借贷给国营企业和一些属于地方政府的机构,加剧了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而不是缓解它们。

一些借贷甚至流向房地产,而这个市场是北京试图冷却的。

这些因素凸显了中共试图改革它的金融市场同时保持国家主导角色所面临的挣扎。这是中共60点改革方案强调的一种组合。

银行家说,他们不愿意借贷给小企业,因为它们难以评估,资产少,经济风向转变的时候迅速翻船。

北京已经命令国营银行借贷给较小企业,但是银行家说,有漏洞允许它们通过借贷给国家支持的实体来达到配额。

“我们是国家所有的。公司是国家所有的。其实我们的关系就好像兄弟。”交通银行一名贷款官员说。“这是为什么中小企业从国营银行得不到融资。不是因为他们好或者不好。我们歧视它们是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兄弟。”

彭博社:中央和地方目标如此不一致 需要强行推动

彭博社11月17日报导说,中共暗示在习近平的任期内将更专注于财政担忧,可能迫使地方收敛以控制负债累累的地方财政。

共产党11月15日说,地方政府将能够出售债券以融资建设,官员的政绩的衡量标准将包括借贷水平。一胎化政策放松和农民获得更多土地权利也是90年代以来最大的改革方案当中的特色。

收紧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并允许新的融资渠道将限制债务危机的风险。习近平掌权以来贪官的落网暗示他们忽略了指令。地方债务问题的规模的审计结果据说上个月已经出来,但是它还没有公布。

“这需要很多政治‘蛮力’,这是你只能在极其轰轰烈烈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一些东西。”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说。他指的是确保地方政府听话的努力。“地方当局有如此大的权力,他们的动机跟共产党的宏伟目标是如此的不一致,以至于这成为一个大问题。”

藉反腐败警告地方官员听话 李克强:绝不允许耍花招

彭博社报导说,习近平启动的反腐败运动可能是告诉官员和国有企业老板的一个方式:“看,这是事情进行的方式,如果你不喜欢它,我们有很多监狱等着你。”葛艺豪说,他也是位于北京的布鲁金斯-清华公共政策中心的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周日的报告显示,由于缺乏新的全国性房地产遏制措施鼓励了买家,中国四大城市新房价格上个月上升幅度达到2011年1月份以来最高,提高了人们对于泡沫在形成的担忧。

在11月1日针对地方政府改革的演讲当中,李克强说,一些地方当局,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于中央政府改变的要求阳奉阴违,根据中国日报发布的讲话文字。李克强说地方当局绝不允许“耍花招或进行形式上的改革。”

华尔街日报:很难越过利益集团

《华尔街日报》11月18日引述渣打银行经济学家史蒂芬•格林的话说,实施经济战略规划是一场“硬仗”,“在每一个领域,改革派都有清楚的想法。但是很难推动它们越过利益集团。”

共产党官媒《人民日报》说,逐渐推出放开一胎化政策的责任将取决于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放开一胎化政策可能不太符合地方政府官僚的利益:他们每年收集数十亿美元的计生罚款并且极力反对改变。面对收入的损失,他们将需要修建更多的学校和医院来对付增加的出生人口。

周五发布的20页的蓝图勾勒了经济当中彻底的改变,要求中国更加依赖市场力量,开放关闭的领域给私人企业和外国竞争。该计划打上了习近平的个人印记,他发表了一个伴随报告的解释。即使如此,没有几个市场分析家改变他们对2014年增长的预测。

共产党的计划也说提拔官员未来将不依赖于他们拉动GDP增长的能力。现在的标准将包括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医疗和其他衡量指标。但是还远远不清楚的是,共产党是否可以找到量化新标准的有意义的方式,或者是否官员将严肃对待它们。

温家宝先前的再平衡努力失败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中共最近几年试图给经济做出大的结构调整的努力失败了。在2007年,当时的总理温家宝宣称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而中共在2006年和2011年代五年计划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策略要纠正这些问题。

但是中共在重新平衡经济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温家宝推出一个庞大的刺激计划,依靠房地产投资和基础建设,来促进GDP增长。这加深了“四不”。

新的共产党蓝图设想的一些改革已经在进行,特别是在金融领域。计划呼吁建立一个银行储蓄保险系统,它现在正在被国务院考虑。储蓄保险被广泛视为放开银行储蓄利率竞争以及允许资本在境内外更加自由流动的前奏。

物业税试点进展缓慢 试点好几年了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其他改变则步伐更加缓慢。计划呼吁当局“加快物业税立法”,但是没有更多细节,尽管中共已经在大城市上海和重庆试点物业税好几年了。

征收物业税可能会让房贷产泡沫瘪一点,但是额外的成本可能冲击每一个拥有自己公寓的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许多人也购买了额外的公寓用于投资,对改变构成了强大的障碍。瑞银分析家报告说,2015年是广泛实施物业税的“最早可能时间”。

国企上缴红利 一般不入财政 将遇强大反对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根据计划,国有企业上缴红利比例将增加,但是中共发誓这么做至少已经两年了,却没有做到。这一次,共产党承诺一个特定的目标—30%的红利上缴,也承诺特定时间—到2020年。国营企业现在上缴红利5-15%。但是这些付款一般不进入政府财政,而是被指定用于支撑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

一些中共国营公司跻身世界最大公司;它们和监管它们的官僚是改革的强大反对力量。

金融改革超越其他改革 导致信贷增加 后果更严重

瑞银经济学家说,如果中共的金融改革实施远远快过其他计划,它将在一个已经处于信贷飙升的经济当中导致一个大的借贷增加。这种信贷飙升看起来很像最终击垮泰国、韩国、美国等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如果金融领域的实施走得比其他计划快,这可能“增加更高杠杆的风险,更依赖于房地产和投资并可能给经济制造更严重的后果”。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三中全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实权很大
放宽一孩政策  各大行分析中国人口经济
三中全会后“问题军区”司令调换引关注
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将引爆激烈肉搏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