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隐:何不多来一些竞争?

刘隐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11月28日讯】也许正应验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对于周围每日每时发生的奇闻异事,早已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因而很久不发议论了。然而,最近亲历的一件小事,却让我思索良久,感慨万端,忍不住又想再说几句。

事情是这样的——

冰箱出了点小毛病,因为一时找不到本市维修电话,便贸然向设在青岛市的总部求助。没想到对方十分热情,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便答应立即通知当地维修人员第二天上门检修。虽然人家答应得如此慷慨,而我却仍然疑虑重重:这里距青岛千里之遥,下边办事未必就能如总部那样认真吧。但大出我的意料,第二天上午,维修人员果然准时来到家中。

是个年轻后生,一进门就先穿上鞋套。我连忙上前阻止,小伙却毅然决然地穿上它,并解释说:“这是总部的规定。”见他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我又劝他休息一会再干。老伴还怜悯地递给一个蜜橘让他解渴。小伙又以“总部规定”婉言谢绝,然后就马不停蹄地麻利投入到检修之中。

不一会,冰箱修好了。看看购物发票已经超过保修期限,我惴惴不安地问:

“多少钱?”

“没换零件,不收钱。”

小伙笑容可掬地回答道,随后又留下一句话:“以后有啥问题就打电话。”说罢匆匆离去。

小伙离开之后不长时间,我们还沉浸在被服务的喜悦之中,电话铃又响了。是总部打来的,询问维修人员是否按时维修?故障是否排除?有无其他违规知为?等等。

这件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事,却让我欣喜不已,思索良久。见惯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中国特色,一下子受到如此对待,真有些“受宠若惊”。二者之间的反差实在太大了,犹如文化大革命中长期被批斗,偶尔听到有人称自己为“同志”时那种激动万分的心情,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上帝”。

由此我在思索一个问题,套用“小品”一句话:同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做人的差距咋这样大呢?”
  
就说这家电行业吧,为什么这些维修人员能如此心甘情愿服服帖帖的为顾客服务呢?是他们的觉悟高吗?修养好吗?纪律严吗?……这些也许都是,但最关键最根本的无疑要归功于市场的竞争机制了。

如今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任凭顾客比比看看挑挑拣拣。不在你说得天花乱坠满嘴流油,如果质量不上乘,价钱不便宜,服务不到家,对不起,一边去吧,我买别的品牌了。面对如此情景,你说他们不提高质量,不热情服务能行吗?物美价廉的价值规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市场注入了永不衰竭的活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

我想,这条规律不仅适应于市场经济,而且也适应于其他行业,尤其被权力垄断的部门,更莫能外。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如果权力之间没有竞争,不能淘劣选优,那就会失去前进的活力,而且会被少数人或某个集团长期霸占,以至蜕变为“老子打江山,儿子坐江山”的变相世袭。这种制度下,权力因为受不到有效监督而成为脱缰野马,恣意横行,为所欲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又算得了什么,更可怕的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种制度下,腐败必如疯长的野草一样笼罩整个社会,无论你怎样“加大反腐力度”也是徒劳。因为他不是依靠制度反腐,依靠人民反腐,而是依靠所谓“清正廉洁”的上级。岂不知民间早有谚语:“人人不当官,当官都一般”。“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大巫管小巫,大贪反小贪,只能越反越腐,腐不堪言。

既然权力也需要竞争机制,那么,为什么有人却视它如洪水猛兽而极力加以拒绝呢?新的竞争力量一旦出现,必予以残酷打压,直至扼杀于摇篮之中。是他们不懂得竞争的好处吗?不知道广大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喜所爱吗?非也!非也!他们心知肚明比谁都清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竭力反对竞争,千方百计要保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局面。“武大郎开店,比我个高的滚蛋”。作个花瓶,点缀点缀门面倒也罢了,若真要平起平坐公开竞争,见鬼去吧!

试想想,权力若能真正的平等竞争,那么,这些人就很难保住他们长期非法攫取的既得利益,保住自己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优越地位。他们深知,自己早已劣迹斑斑,民心尽丧,一旦平等竞争哪有招架之功,还不成了大街上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注定被市场所淘汰,被人民所抛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任人也改变不了的;民主宪政,公平竞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欠下人民的总得归还人民;遭下罪孽的定会受到清算。与其对抗潮流,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不如顺应潮流为国家做些有益事情,从而获得人民的谅解,说不定还可因此而名垂青史成为华盛顿式的一代元勋。

孰优孰劣,何去何从,难道还不明确吗?

相关新闻
伤痕累累 布拉格缅怀被共产极权残害的人民
唐子:莫混淆中共极权与中央集权
仲维光:传统专制、中央集权和极权主义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上)
仲维光:传统专制、中央集权和极权主义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