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游子返乡 王耀民捕捉生态之美

人气: 13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0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蔡上海嘉义报导〉在400年前从唐山过台湾移民时期,最早开发的布袋,历经1621年郑芝龙、颜思齐以魍港(今布袋好美里)为中心开发的外九庄,到1945年台湾光 复后,呈现“小上海”的盛况,到1980年代人口跌破光复大关,青壮人口大量外移谋生,以致今天成为全台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老镇,老布袋人除了感叹,还是 感叹;而新年返乡游子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文化工作者王耀民的心声,也许可以稍稍纾解家乡父老的落寞之情。

1964年在布袋盐田湿地之滨的小渔村-布袋新岑里(郭岑寮)出生的王耀民,打从国中毕业,就得离开家乡到嘉义市求学,大学时代更是负笈台北,虽然台湾历经经济起飞、缔造经济奇迹,但是布袋却渐渐没落,王耀民学成后只得留在台北就业。

王耀民表示,乡愁是离乡者共同的心底情愫,同乡萧丽红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书,以“故乡有爱她的人,她爱的人,人为什么要去流浪异乡?外地所可能扎痛心的创口,都必须在回得故里之后,才能医治,才能平复”叙述出外人的心境,让他感受特别深。

屈指一算,王耀民离乡已超过30个年头。他说,对故乡满满的记忆里,心想着总要为家乡留些什么,期盼用心、用镜头记录家乡,把家乡的塭情水色、活蹦跳跃的渔产、人文景致和生态水鸟,一一呈现。

因此仅管旅居在外,过着追逐新闻、捕捉镜头的忙碌生活,王耀民利用无数的假日、年节返乡,用镜头来记录家乡并以等待再等待的耐心,来拍摄万鸟齐飞的 珍贵画面,用匍匐前进以最近距离来拍摄黑面琵鹭一字排开,在南布袋盐田湿地栖息或振翅高飞的珍贵镜头,于 2009年出版《台湾水视界─布袋生态之美》一书,2012年再度推出精心之作《台湾水视界─冬季,我在布袋》,让乡亲和保育、爱鸟人士,惊艳台湾的水视 界与布袋生态之美。

虽然家乡父老,甚至国中时代的老师,一再感叹“小上海”的盛况不再,但是王耀民却感谢老天爷眷顾家乡,尤其是眷顾郭岑寮这个小渔村。他说,白水盐 田、鸢飞鱼跃本来就是布袋海滨的好风光,自从盐田废晒之后,南布袋盐田湿地,成为百鸟群集、万鸟翱翔的胜地,上天给她独特的风情水域,也给了各类水鸟觅 食、栖息的乐园,近年来更因黑面琵鹭的到来,吸引鸟迷、旅游者关爱的眼神,不远千里而来,享受水鸟生态之美。

王耀民感谢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让《台湾水视界─布袋生态之美》和《台湾水视界─冬季,我在布袋》二书得以顺利出版,他把大批的书,赠送给嘉义县和临近县市的学校和机关,甚至离岛的金门也在赠送之列。

王耀民表示,在故乡来去多年,透过镜头,发现家乡如诗画里的天堂,除了渔民为生计、含辛茹苦的情境,人亲土亲的生长环境,还有数以百计的水鸟生态, 让离乡的自己恋恋不忘。他说,人生中原本就是有很多难懂之事,再怎么顺遂、繁华富贵,终成一梦,生命经过岁月对情感的磨蹭,依旧还是得返璞归真,寻求平静 的心灵寄托,撰写这两本书不是为了卖书,只为留下对家乡这份永远的情感。◇

(责任编辑:晓玫)

王耀民《台湾水视界─冬季,我在布袋》一书中,以等待再等待,所拍摄到的红嘴鸥万鸟齐飞的珍贵镜头。(记者蔡上海/翻拍)

王耀民《台湾水视界─冬季,我在布袋》一书中,黑面琵鹭一字排开,在南布袋盐田湿地上空飞行,令人惊艳的镜头。(记者蔡上海/翻拍)

王耀民《台湾水视界─冬季,我在布袋》一书中,用匍匐前进、以最近距离所拍摄到的黑面琵鹭一字排开,在南布袋盐田湿地栖息的珍贵镜头。(记者蔡上海/翻拍)

评论